漫步盧梭公園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漫步盧梭公園 未分類 第1張

白楊島上的盧梭衣冠塚。

資料圖片

法國盧梭公園位於瓦茲省風景如畫的艾赫莫農維爾小鎮,距離巴黎約1.5小時車程,那里茂密的森林從19世紀初起就成了人們漫步遐想的絕妙去處。1776年,勒內—路易·吉拉丹侯爵十分推崇盧梭的思想,把公園設計成英倫風格。吉拉丹邀請盧梭這位啟蒙契友來此牧歌田園棲身。1778年,盧梭在這里度過了他一生最後6個星期,逝世後便被埋葬在公園內的白楊島上。

無數名人曾經前來緬懷這位哲人。德國詩人席勒來此追思,寫下紀念盧梭的詩篇。更早的訪客中有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法國國王路易十八、查理十世、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接踵而至的是羅伯斯庇爾、斯塔爾夫人、雨果,尤其是路易·波拿巴。他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自任第一執政,翌年春天就蒞臨吉拉丹的古堡,由侯爵的長子斯坦尼斯拉斯·吉拉丹陪同,進謁白楊島的盧梭墓。

盧梭公園是吉拉丹完全按照盧梭在小說《新愛洛伊絲》里表達的意念來建園的。吉翁在1777年寫的一本園藝小冊子里就表明:「園藝就地取景,在人寰美化自然,將美觀與效益結合起來」。他反對法國傳統園藝的人工矯飾,特別強調「要從詩與畫由近及遠,躍入化境,既悅目,又達到神往的仙界」。

為此,在去「沉思祭壇」路途一處懸巖下,吉拉丹讓人鑿出一座「蒂朵洞」,讓漫步至此者遙想到腓尼基公主蒂朵。這位公主在非洲海岸建立了迦太基,不屈服暴君淫威,最後在火堆上自焚。或按維吉爾在史詩《埃涅阿斯紀》里的說法,蒂朵是在遭到自己愛上的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拋棄後,憤然投火自盡的。這座懸巖洞壁上還刻著一首英文詩,詩雲:「他倆進到巖洞里躲避風暴,再也聽不見雷鳴,唯有愛情溫柔的聲音。」

然而,這類巖洞並不十分深邃,缺少一層遮蓋一雙情侶的面紗。細品詩句的格調和內涵,倒像是18世紀蘇格蘭詩人詹姆斯·湯姆森「天鵝的絕唱」,喻示詩人認定死亡是虛無的唯一慰藉,故而也有人稱它為「湯姆森洞」。這種景致給公園添加了神秘的浪漫色彩,引起漫步者一番遐思。可惜,歲月不居,巖洞和垂柳蔭庇的愛神噴泉、卡布里埃爾愛妃塔、中國亭台、哲學殿堂、牧歌繆斯方尖碑、彼得拉克繆斯羅拉石墓,以及白楊島對面水上的「羅曼司垂柳」現在皆已消失。今朝還能看到的是發柏拉圖奇思的「水神洞」,洞內光線明暗變幻,曉喻從無知到有識的啟蒙歷程,不失為整個公園里的關鍵勝跡。

吉拉丹侯爵精心鋪設的上述諸般景致完備後,即懇切邀請正處華年的盧梭從巴黎石膏窯街前來賞光,為此特地在公園西北部「荒漠」的水塘邊築造起一座「賢哲齋」迎賓。1778年5月28日,哲學家進到艾赫莫農維爾森林,積鬱多年的他胸懷豁然開朗,擁抱東道主道:「哦!先生,我早就心儀此地,看到這番光景,真想永遠呆下去了。」他轉身又向吉拉丹夫人表示:「您瞧,我都流淚了。很久我都沒有流過喜淚,頓時感覺獲得重生」。盧梭懷著一腔激情,在這里寫完了《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書中,盧梭用散文詩風格充分表露對大自然、對鄉野春天的渴念,發揮無窮盡的暢想,滋養了而後19世紀的浪漫派思潮,尤其給納爾華等象徵派詩人以藝術啟迪。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書中不把自己跟狄德羅「百科全書派」合作推出的「啟蒙哲學」當作信仰的教條,引人思考。

盧梭在南邊苑林中的「阿卡迪亞草地」流連忘返,追懷古希臘詩人、牧歌的創始者忒奧克里托斯和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歌吟的田園生活。他還靜坐在菩提樹幽徑一端的淡紫色丁香、繡線菊和枸骨葉冬青的矮叢旁沉思冥想,那里有專為他放置的幾張「讓—雅克長凳」,供其朝夕憩息。一張長凳上刻著銘文:「善心的讓—雅克來坐在長凳上,凝視大自然的美景,給鳥兒餵食,跟孩子們嬉戲」。盧梭特別垂青白楊島對面「水塘」東岸的「羅曼司垂柳」,心隨輕拂水面的柳條浮漾。樹幹上刻著詩一首:「日日樹下坐,撫柔胸口,心傷透。痛苦垂首,諦聽愛情哭泣,歌吟翠綠垂柳」。

然而好景不長。當年7月4日,盧梭溘然長逝。吉拉丹侯爵將其埋葬在艾赫莫農維爾森林中心的白楊島上,石墓修築費時將近一年半。1794年,法國大革命高潮剛過,國民公會頒布一項法令,將盧梭以防腐香料保存的遺骸從鉛質棺槨中起出,遷移到巴黎拉丁區的先賢祠。自此,白楊島上的盧梭墳塋成了空穴。

假日閒暇時,遊人來來往往,聯想到故人在《愛彌兒》里的風神揮灑,汲取大自然的靈感沉入夢幻。與巴黎近郊喧鬧的迪士尼樂園相較,這里展示的完全是另一番自然生活境界。

制圖:蔡華偉
漫步盧梭公園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