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一直在想
你說通過這短短七天遊學考察
能學到多少東西啊」
飛機降落在浦東機場的跑道上,回到上海的時間正值傍晚,殘雲在不遠處的海平面上驅散著最後一點夕陽,不一會兒,雨點落了下來,像斷了線的珠子,灑在每一個即將回國的旅客臉上。
回到杭州已是半夜,在杭州生活了一年多,總感覺夏季和冬季占了一年中的大部分時光,江南的秋天是短暫的,一陣風裹著些寒意,醞釀了大半年的金黃色葉子便飄落枝頭,消逝在日益寒冷的初冬。
坐在電腦前,一點點整理著此次日本遊學照片,腦子里時不時閃過和李教授離別時的場景:暖黃的燈光,散開的滿滿一行李箱的書籍,李樹華教授半靠在椅背上,微皺的眉頭,有些許的倦意,緩緩說道。
「小楊,我一直在想,你說通過這七天遊學考察,他們能學到多少東西啊?」
賴久寺 攝影丨楊先
這是我第三次以工作人員身份隨同李教授,參加日本遊學考察。不同的是,這次除了園旅學院,還有園景人、FUN遊學、景觀周、人居築景……因為行程特別精彩,眾多平台主動幫助我們進行了宣傳和招生。
真正成行的團友們,有苗木,有地產,私家庭院、設計總監,園林產業鏈各個板塊都有,還有在校的研究生。30多位愛學習,愛折騰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青島,鄭州、商丘、南京、杭州、上海、大連……全國五湖四海都有。
我的裝備也從尼康D7100,換成了全畫幅D610,鏡頭也多添了倆。一路掛在脖子上,樣子有些滑稽,心里卻更加踏實
一日歸來,閱盡日式庭園
1898.85公里,飛機加4小時大巴,漂洋過海,日本之行第一天,我們來到了最美的出雲之國——日本島根。
日本庭園多如許,唯有足立最動人。如果想要領略最圓滿的日本庭園,就要到臨日本海的島根縣,那里有完美庭園——足立美術館和四季皆宜——由志園。
足立美術館枯山水庭園 攝影丨楊先
足立美術館由當地實業家足立全康在1970年開館,建館之初,就只為建成「最美庭園」而去,所以基本將日本庭園的重點樣式都涵蓋其中,不但囊括,還有創新。
美國的日本庭園專業雜誌《The Joural of JapaneseGardening》以日本全國及世界上1000處名勝古跡為對象舉辦「日本庭園排名活動」,足立美術館庭園從2003年開始連續17年被評為第一。
白沙青松園
變化的畫框
水手缽
「足立美術館太完美了,唯一缺點也只有太完美了,反而有了距離,沒有那麼打動人心,同時園子的時間也只有40多年,少了些侘(chà)寂(WABI SABI)之美。」李教授感嘆道。
都說足立美術館館主足立全康有三好,一好書畫,二好庭園,三好色(即女人)。如果將庭園以女人比擬,足立美術館是藏在每個少年心中的完美女神,高貴公主,拒人千里之外。那麼由志園則是青梅竹馬,親切動人。
相較於完美的足立美術館,由志園可能更討人喜歡,紅楓、雲霧、觸手可及,完全不一樣的五覺體驗。
由志園
不知天上宮闕
由志園咖啡廳外景
西桂先生和加藤社長
孟冬廿八,結束兵庫縣景觀園藝學校、淡路夢舞台的考察,我們來到了神戶市中心的相樂園。這是一座既有日本傳統庭園又有西洋廣場的都市公園。
滿頭銀發,挺直的背脊,有神的雙眸,手里抱著一疊列印好的日本庭園研究資料,78歲的日本傳統園林研究專家西桂先生早早的在相樂園門口等候。
左一:西桂先生 攝影丨楊先
老先生熱愛庭園,研究了一輩子庭園。日本園林源自中國,因此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聽說李教授要帶中國園林朋友過來,非常歡迎,年近8旬,熱情詳細一一為我們介紹相樂園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
孟冬三十九點一刻,南禪寺門口,我們見到了日本頂級造園公司植彌加藤的加藤友規社長。點頭,鞠躬,長達近1小時的禮儀注意事項宣講之後,我們終於來到了非對外開放的對龍山莊。
西桂先生和加藤社長,也許並沒有教我怎麼做好一個園子,但是卻教會了我禮儀與尊重。
精心準備,提早守候的78歲老先生,解釋強調再解釋強調禮儀規範重要性的加藤社長,面對這樣的兩位日本行業長者,我們沒有絲毫的竊喜,反而背脊發涼,深深汗顏。來自禮儀之邦的我們,何時才能真正明白這沉甸甸的重量?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中國人在公共場合講話聲音這麼大?為什麼景點到處都是中國人在自拍?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喜歡插隊?為什麼有些人總愛炫耀自己的誰誰是什麼官?什麼名人?
為什麼中國人在餐桌上的敬酒說詞一套一套,談古論今好像樣樣精通,待人接物禮儀卻知悉甚少,或者真正在乎和踐行的寥寥無幾?
……我無從回答。
京都 · 對龍山莊
京都很小,然而這一片土地上,保留著最古老的建築,庭園,長年的歷史積淀使得京都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
南禪寺 攝影丨楊先
京都私人所有的歷史名園並不多,對龍山莊是其中一個,與無鄰庵相隔不遠,由植彌加藤造園株式會社養護。這里的養護一絲不茍,體現出日式庭園背後近乎偏執的匠心以及對細節的把控。
我一開始以為隨著路徑遊覽,最多能欣賞個中美景,去了才發現,最壯美的景色,是在建築內觀賞所得。穿上他們叮囑的,自帶的,乾淨白襪後,我們小小翼翼地踏進了這棟精致的建築。
對龍山莊 攝影丨楊先
楓樹與櫻樹染上秋色,風景如畫,賞心悅目。有人這麼跟我說,歐洲貴族收集油畫來裝點府邸,日本富人則把自家花園打造成一幅生命的畫。
如同所有出色的藝術品,畫面里不能出現無關的隨意細節。小船,瀑布和水磨,都像作畫般放在精心構圖的位置上。園主人請來了當時風頭無二的設計師小川治兵衛,十年前設計出無鄰庵的他拿到了這份委托,希望能以類似的手法,打造出宏大且讓人驚艷的景觀。
然而這里處於京都中心,面積並不大,但是小川治兵衛做到了,而且完成的非常出色,整個對龍山莊像是一幅宏大的畫卷。
園中有兩處瀑布,院牆邊有一處大瀑布,房屋下方石群中還隱藏了一處小瀑布,讓你以為聲音出自看到的大瀑布,近處小瀑布的聲音經過了仔細測量,剛好隔絕了京都街上的噪音。
這個庭院充斥著各種巧思,坐在露台上,眼前是錯落有致的如畫風光,身旁是各處搜羅的古跡寶藏……
栗林公園和京都禦所的古樹
「雕棟飛楹構易,蔭槐挺玉難成。」
古樹對於一個城市非常重要,它代表歷史,文化,更能看出一個城市甚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於自然的態度。
京都禦所古樹 攝影丨楊先
栗林公園黑松 攝影丨楊先
問題與答案
日本遊學考察最後一天,還沒來得及道別,李教授就提早乘坐新幹線去了東京,再從東京轉機回北京,因為買了一行李箱的書,從東京飛,托運行李更方便。
買書,拍照片收集資料,是李教授每次來日本必做的事。之所以帶隊遊學,也正是因為既可以達成自己這部分心願,又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影響身邊的一群人。所以,有了園旅學院與李教授的完美合作,有了日本遊學團員的豐盛收獲。
至於李教授那晚的問題,我們回顧了歷次的行程,當時不知道怎麼回答,現在還是不知道怎麼回答,也許,只有親愛的團友們,你們才能回答。
但我想分享一段來自深圳鄭春雨同學發在考察群里的一段話:
「日本傳統的庭院和我現在從事的園林工作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們做的是商品,人家做的是作品。很多東西無法拿來就用,但可以給我們很多好的啟發,引發我們的思考:為什麼日本的庭院可以傳承幾百甚至上千年?園林的作用僅僅是為了美化環境嗎?作為中國園林行業的從業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1.傳承。這次看的日本傳統園林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說,日本人把園林看成可以繼承傳給下一代的財富,好的園林都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這里面深層次的東西就是審美觀價值觀的傳承。
2.園林的多功能性。原來我只是單純的認為園林僅僅只是為了美化環境,其實園林不僅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還有療愈功能。有著禪意的日本園林還可以讓人靜心安寧,暫時忘卻塵世間的煩惱。
3.園林多感官感受。從對龍山莊遠近瀑布聲音設置,讓人參與到園林之中,視覺聽覺上都得到了滿足,這是我原來沒有想到過的。
4.園林工匠的培養。我不知道在日本的園林從業者是什麼地位,但在中國,大家雖然對園林也很喜歡,但心里更多的是和「民工、包工頭」等聯繫在一起。高層次下一代願意從事這個行業的可能越來越少。而我們接觸的幾個日本園林公司的人,都是碩士畢業。
5、園林的全產業鏈一體化。目前中國從設計到施工到養護基本都是不同的單位和個人去完成的,像施工不能理解設計的意圖,設計由於預算的控制而降低效果,後期養護由於沒有繼續投入而使得園林美景都是曇花一現……等等諸多的問題。要想成為百年老店,新的經營模式必須早日進行嘗試。
以上是我這幾天的感悟和總結,拋磚引玉,希望能聽到群里各位大咖更多的真知灼見。最後感謝李樹華老師的指導和園旅學院的組織,帶給我們一場園林的盛宴,謝謝。」
朝花夕拾,時光易逝。我們決定,後續的遊學更名為研修之旅。
你,我,和他、她……我們都希望能為中國的園林行業做些什麼。讓我們一起埋頭耕耘!加油
以上就是本次日本深度景觀考察遊學的一些感觸和思考,部分內容來自李樹華教授口述和團員的分享。篇幅有限,其他內容不一一贅述,希望能為各位提供一些案例和思考角度,期待與熱愛園林的專業人士更多探討!
-END-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
【園旅學院】公眾號
>遊學筆記 | 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