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幾天,我司收到幾份簡歷,面試者都是在國外名校畢業的海龜,讓編輯部的學渣們都瑟瑟發抖。
但抖著抖著我們就淡定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雖然現在出國留學的越來越多,但回國就業的也越來越多了?最可怕的是,他們回來還要跟普通本科生競爭同一崗位!
那麼問題就來了——出國留學,還有沒有用?
前陣子,一個「海歸女碩士留學兩百萬,實習薪水一千多」的新聞,引發了全網熱議。
新聞主角化名「曉曉」,由於考試失利,本科出國就讀傳媒學專業。曉曉說,在澳大利亞讀完了本科後,又考進昆士蘭科技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
回國後,本想著拿著「海龜」的名義,在國內吃香,找到一個「沖鋒在新聞第一線的新聞女戰士,在中國的新聞史上寫下自己的篇章」的媒體工作。
誰曾想,接受實習以後,她發現工作沒什麼意思,「每天跟著老師出去採訪一些雞毛蒜皮」,學到的東西用不上,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太大,從事的工作完全發揮不了自身的價值。
找到的幾份工作接連受到打擊,最後在家里的安排下,她開始了考博之路。
更要命的一點是,碩士畢業後,她陸續應聘的幾家媒體,實習期薪水只有1300元。她曾自嘲,按照這個薪水,自己不吃不喝幹20年,正好可以抵上在澳大利亞一年的研究生學費。
而重點是,當初為了供養她,家里賣掉了一套爺爺留下的、位於大明湖畔帶小院的80平房子。截止至今,在澳大利亞本科加碩士的5年,她花了超200萬的費用。
出國兩百萬,實習一千塊,前後對比差距過大,讓人心生感嘆。
曉曉不是個例。前幾天,獵聘發布的《2018年海外留學生歸國趨勢報告》里提到:
「從薪資來看,六成以上的海歸留學生的平均年薪在10萬元以下,而八成留學生期望的年薪平均在20萬元以下。
再從國內應屆生來看,高達85%以上國內院校畢業生平均年薪集中在10萬元以下,其薪資分布與海歸留學生薪資分布大體一致。」
《報告》里分析說:近幾年,大量海歸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再加上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國內院校畢業生步入職場,因此增加了海歸的就業難度。此外,由於海歸對國內的工作環境不熟悉、工作文化差異性,其競爭力也會相對減弱。
用人話說,海歸留學生在國內競爭同樣激烈。
一直以來,「留學」兩個字就是中產家庭的痛。
有錢家庭會無條件送孩子出國,貧困家庭不會考慮出國留學這件事,而被剩下的中產家庭,處於不尷不尬的境地。
有房有車的體面生活,拯救不了動輒幾萬的語言培訓班和數以百萬的留學費用。
在他們的觀念里,「留學=鍍金=好工作=好收入」幾乎是一個標準法則。錢不夠,仿佛就要斷送了孩子的大好前程。為了供養孩子出國留學,家長們往往「砸鍋賣鐵」也要送出去。
新聞里的「曉曉」,一切都是普通人的「標配」:父親是濟南市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媽媽是一名中學老師,這是再普通不過的家庭。自己學習一般,沒有大的人生理想和規劃,這是再普通不過的學生。
曉曉家長低價賣了一套房,只為讓孩子有一個「大好前程」。
對於大多數平凡的家庭而言,當初出國以為「留學可以鍍金」,畢業回國可以享受超高待遇。
事實呢?
根據《2017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在各類留學歸國人員的調查中,近八成目前為基層員工,成為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被調查者只占17.1%。
收入方面更加慘不忍睹,44.8%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高於10000元的僅占19.5%。68.9%的海歸都認為,自己的薪資水平遠低於期望值。
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2017年中國總共向世界各地送出60.84萬留學生,比2016年增長了11.74%。
隨著大陸經濟水平提升,自費成為海外求學的絕對主導,留學變得越來越平民化、大眾化,成為中產家庭的必選項。
但問題是,拋去極少數有規劃的精英家庭和追求學術成就的學霸們,「留學」慢慢淪落為盲目跟風的產物。
我曾在留學行業待過,聽前輩談起各種各樣的留學黨,大多數想要留學的群體都是「本事平平」的類型,留學原因簡單劃一:學歷不是名牌,工作不好找,想靠留學鍍層金,然後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
在這其中,省事的孩子還好一點:雅思/托福成績一般,去的國際學校也一般,會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拿到不錯的成績,他們跟著學校的規劃,按時按量完成要求,最後拿著不錯的GPA和畢業證書,回國找個稍微「好」一點的工作。
但更多的是「不學無術」的學渣們。
潘同學在澳大利亞G8碩士兩年,不喜歡學習就勉強應付,吃喝玩樂之餘學著做代購,每年小賺兩筆的財務狀況讓她分外激動,但學習從此一落千丈。直到畢業,拿著一個畢業證書回國,和普通的一本大學生競爭著同類型的工作。
劉同學花錢做設計方案,順利進了英國某N8就讀碩士,在校期間無所事事,更不喜歡學習。因為看不懂學校的教授內容,平時考試也處於墊底,待了不到一年,最後被學校勸退。
張同學有幸進了美國的「藤校」,但留學就是圖個學校的「好名聲」,老師和家里建議協商後,他選擇了較差的學校和極水的專業,等畢業回來,連國內211的本科生都比不上。
而這些還都是情況稍微好些的案例,單就學習方面,更差勁兒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學習力差、考試作弊、學術造假與抄襲……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一封郵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在郵件中,利物浦大學在「Cheating」這個詞後面專門加上了中文標註「作弊」,讓很多質疑該大學有種族歧視之嫌。
留學生群體的「質量」在悄悄下降時,國際學校的招生標準也針對性的下降。
有些學校,雖然打著前幾十的名校招牌,招生名額體積龐大,專業排名卻是水得不能再水,實際教授內容,可能連國內C9都不如。
還有一些不那麼「名牌」的學校,每逢暑期,就會開設summerschool(夏令營),除去一點點的學術探討,剩下的很大成分,都是為了「收入」。
野雞大學就更不用說了,占著國際大學的名義,配合國內某些無良教育機構,瘋狂斂財,專門忽悠那些「什麼都不懂」的家長和學生。
犀利的美國媒體也對招收中國留學生的利益鏈深刻剖析過,「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例,本州居民學費每年僅1萬1千美元,而中國留學生則為3萬4千美元。」
大家可能不清楚,在美國,國際生的學費一般是本州學生的三倍。由於招收留學生利潤豐厚,很多名校都無法拒絕這種誘惑,一些二三流的大學更是來者不拒。
到最後,留學的回報,可能只是一段在國外混過的經歷和稍微熟練的英語口語。
大多數留學黨可能培養了一定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但遺憾的是,在「人生大事」上,他們和國內的本科生基本沒有區別——對人生和未來沒有規劃,專業選擇也並不符合國內需求,不知道學習深造是為了什麼,也不知道對自己的成長到底能有多大幫助。
據數據顯示,通過對全國各地方海歸人才引進項目的分析發現,大陸24個省最被需要的專業是:機械裝備製造、新材料和生物科技。
但直至今天,中國留學生就讀金融、管理等商科專業的人數仍為最高;與國內需求最契合的自然科學攻讀人數反而最低,占比僅為7.4%。
海歸發展瓶頸,可見一斑。
留學生們回國後的生活,多的是「找不到好工作」和「海龜不被優待」的殘酷事實。
盲目留學的人越來越多,留學群體的競爭力持續下降,國內企業早已不再迷信海龜,甚至還會產生花錢鍍金的仇視心理。
拿著裝點門面的國外文憑回國,最後工作待遇也只是和國內大流普通學校齊平。
說起來,中國的留學史短短也不過一百年。
◆1847-1900年為發軔和起步期,留學人數總計不過200餘人。
◆1901-1937年為中國留學教育的發展期,出國留學生總數大約有15萬。
◆1937-1977年是中國留學教育的低谷期。八年抗戰、國共內戰、東西方冷戰和史無前例的文革都發生在這個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的留學教育受到極大的衝擊。在長達40年的時間里,出國留學人數總計不過數萬人。
◆1978-2000年,是中國留學教育的鼎盛期。在20世紀中國留學史上,這個時期是出國留學人數最多,留學地域最廣,留學專業門類最全,國家對留學教育最為重視的時期。
從2000年「留學潮」的興奮火爆期,到現在第三次歸國潮的到來,短短不過數十年,但卻足以讓人認清現狀。
留學潮,還潮不潮?
總結來說,留學潮在80年代是精英化,90年代是平民化,00年後是垃圾化。
在這股盲目跟風的「留學潮」里,很多在國內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家長,因為不錯的家境,往往想著把孩子往國外送,仿佛在國外讀書就能保住後代階層的不滑落。
但事實是,在國內成績就很差的學生,去國外只會更加苦不堪言。
國內很多大學,期末突擊復習幾周,找老師畫畫重點,期末成績基本過得去。
可國外的學分並不好拿:在經歷日常作業、小組作業、課堂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等各種被虐過後,學生才有可能順利拿到想要的學分。
而學習素質不過關的留學生,往往就面臨著「被勸退」的結局。看看網上爆過的新聞就知道,這些年,不學無術的留學生在國外製造的事端多之又多。
留學到底為了什麼呢?出國前最好想清楚這個問題。
如果是想要學術上更進一步的深造,去國際一流名校學習當然沒錯。
但如果只是因為就業難或者虛榮心,想在身上貼一層金要眾人追捧,是不現實的。
這層「金」掉落,是早晚的事。
就業難就是就業難,這個現狀不會因為出國包個裝就能改變。想在就業浪潮中笑到最後,唯一可行的是拼實力。
實力不夠,那就去歷練,而不是選擇逃避。(逃避這件事,無用且可恥。)
最後,送給迷茫中的所有人一句話: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PS:
本文討論範圍自動排除優秀的海龜黨。
我見過一個邏輯思維和解決方式分分鐘甩我十八條街的南加大同事,也認識剛一回國就進名企被高捧的朋友,他們的雙Q之高,完全令人驚艷。
不過,他們只是少數極其優秀的人,嗯,低於5%的那種。
現在的行情是,在美國,留學研究生年均消費50萬。建議大家或者身邊的人想留學時,給自己列個小目標:先掙他個一百萬:)
作者: 沈迦離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上方「關注「」。
>海歸女碩士留學花兩百萬,實習薪水一千:送孩子出國留學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