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雨色微微,輕落在遠行山川的人的肩頭。浮雲縹緲,縈繞在阿瑪珠措的心頭。八千年的甘肅,不只有你想像中的荒涼,這里的青山綠水是令人神往的高原天堂。在多民族融合的甘肅,藏族以其獨特的民族文化與生活習慣,成為了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相接壤的甘肅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其獨特的風俗習慣是甘南藏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一種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著甘南藏族的生活方式、歷史傳統和心理感情,是藏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藏族特點的一個重要方面。甘南藏族自治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上的葳蕤明窗,是漢藏文化和諧共存的明證。
展開全文
也許你曾認為,西北是自帶風沙的標籤,是荒涼大漠的代名,是民風彪悍的說辭。然而越是這樣既有的思維,越能說明我們是如此的跬貧。真實的這里,也如桂林般擁有著足以甲天下的山水,也如江南一般有著多情婀娜的田地,更有那隨風起舞的經幡,煨桑台焚起的靄藹煙霧,和那些腳步堅定的虔誠。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冶海,一定可以稱之為一張靚麗的名片。冶海,位於甘肅省臨潭縣八角鄉與冶力關鎮交界處於海拔2610米的山頂峽谷中,為高山堰塞淡水湖泊。相傳,明代大將軍常遇春率軍西征曾在此地戰功赫赫,而後又於冶海飲馬泉處飲馬,故而得名「常爺池」。
據明史記載,常遇春公元1330-1369年),回族。字伯仁,今安徽懷遠人。自幼習武,體貌奇偉,稟性剛毅,臂力過人。當時正值元末天下大亂,各地豪傑稱雄割據,江淮一帶為之鼎沸,年僅二十三歲的常遇春被盜寇頭目劉聚收留。常遇春見劉聚經常打家劫舍,並沒有什麼宏謀遠略,遂於至正十五年春前往和州投奔朱元璋。該年六月,他在采石磯(今馬鞍山南,長江東岸)一戰中初露頭角,從此受到朱元璋器重。常遇春追隨朱元璋戎馬生涯十四年,雖然身為名將,戰功顯赫,而未有過之。當朝翰林學士朱升曾這樣評價常遇春的一生,說他「知周而量弘,才沉而氣銳」,「櫛風沐雪,擐甲揮戈,身經百戰之勞,勇卻萬夫之敵。侍帷幄而決勝千里,仗麾鉞而宣力四方,施號令惟加謹嚴,與士卒則同甘苦。威名服眾,武略超群。
常爺廟位於冶力關鎮通向天池冶海的半道上,因其在一個山溝里,當地的老百姓也把它稱為直溝大廟。天下之廟皆為供神奉仙,而常爺廟,供奉著「十八路龍王」,最為獨特的是當地所奉祀的龍王,不同於古代神話傳說和全國各地龍王廟里所供奉的龍王,而是在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常遇春、沐英、徐達、李文忠等明代的18位將軍,這在全國極為罕見。
但在當地藏族文化里,冶海稱為「阿瑪珠措」,為安多藏區三大聖湖之一。山是神山,水是聖水,山山水水都可以成為被崇拜的對象。阿瑪珠措湖是甘青川邊著名的佛教聖湖之一,傳說該湖是很早以前有位「龍宮仙女’’劈山開石引流而成的,後來被當作一面絕妙神奇的寶鏡,流傳於世。由於受過「龍宮仙女」 的加持,多少年來,遠方香客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來這里朝聖,祈福。
水作為一種載體,一旦與人類的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相結合,就會產生文化。水是人類知識的聚散地、生發地,是人類文明的源頭。自從人類社會形成以後,水與文化便須臾不可分離。水,具有了文化屬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大大提高,人類進入了農業文明時代,水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的作用就更加顯現,孕育出了盛極之時的文明古國及燦爛文化: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化、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化、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以及以長江、黃河文明為依托的華夏文化。「阿瑪珠措」便是在這場水與人類物質和精神活動結合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特點的當地文化。
拾級而下,山地趨於平緩,高原草甸盡浮眼前,馬倌牽著馬兒悠閒的在小雨中前行,時漲時落的「阿瑪珠措」此時露出了一片灘塗,若是想,便可在湖畔策馬揚鞭,感受馳騁萬里的豪情。「阿瑪珠措」呈長條形,南北長,東西短,若從東側俯瞰,頗似西藏的「羊卓雍措」。
雨季水混,然水中礁石天然的將某一水域隔成兩段,碧綠與混黃相抵,色彩並不絢爛卻鬼斧神工的自然美妙。雨滴醉落,打出一圈圈漣漪,相互碰撞,相互吸附,要是看得仔細,那天與地的相接就在這雨滴觸碰湖面的剎那間,彈起、飛濺最後融為一體。每一絲的風都帶來穿過林葉的沙響,每一枚雨滴,都從宇宙中帶來叮咚。
碼頭位於山腳湖邊,乘船只需十餘分鐘便可抵達南岸。泛舟於此,兩岸山峰高聳,雲靄沉降,微風些涼,不時有水鳥伴在船舷。雖不是雲淡天藍,但卻有另一種意境。細細聆聽,是山水鳥鳴,是風谷幽響,也是那虔誠的祈禱和默默吟誦的呢喃耳語。
遠處的桑煙濃起,升騰與雲化為一物,前來的人們帶著裹好的谷物投進岸邊,在桑台獻上一把松柏,繞著雨中五彩的經幡念念有詞,瑪尼石又被壘高了一層。這都是當地藏族同胞傳統的祈福儀式。這里的人們還喜歡將一小撮羊毛掛在樹枝上。這是藏族同胞崇尚白色的純潔的獨特體現。如同潔白的哈達作為最常見的景物伴隨著藏民族漫長的歷史,白色更自然地進入藏民族的審美觀念中,滲入藏民族的靈魂深處。
被稱之為天池的冶海除卻人們賦予她的神聖外,自然的,也擁有著三大奇觀。一奇為「冶海冰圖」,冶海湖水碧綠,清澈滌蕩,冬日來臨氣溫驟降,周遭山峰銀妝素裹,湖水結連成冰,自然的作用下冰面呈現出萬千圖案,晶體紛繁,千變萬化,立於冰面之上,竟似置身於水晶迷宮之頂。
二奇為「石門神泉」,數九隆冬,湖履嚴冰,但從湖畔石門坎神泉流出的泉水卻霧氣騰騰,長流不息,醇香甘冽。夏日里神泉卻略顯清涼,無比宜人。此泉為碳酸鹽巖地區,地形線與地下水面相切,導致地下水露出地表。因泉口呈裂縫狀,故稱之為巖溶裂隙泉。泉口於石壁之上,泉水順勢直接流入下遊飲馬湖中,甘甜沁人。
三奇為「湖水旱澇不溢」,無論旱澇,湖面始終和石門坎齊平,暴雨連綿中雖浪濤翻卷終不見溢;烈日暴曬,接連酷旱亦不見其竭。無論晴雨,冶海都保持著自然的水平,頗為神奇。
一泓似從天河中落下的碧潭,凝結了高原特有的綠色和久遠的傳說。一番流行於山峰的雲靄,浮沉於世人舉過頭頂的誠敬,令人醉心的香巴拉不在別處,就在你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