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稚園「混得好」都有三個特質,跟家裡有錢沒錢沒關係

“我兒子今天說不想上幼稚園了!問了老師才知道,他在幼稚園被其他小朋友排擠了!”

“我女兒可喜歡上幼稚園了,說同學喜歡和她玩,老師上課也經常獎勵她小紅花!”

……

 

我們經常把孩子大學畢業形容為”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實際上這一步比我們想像中要早得多。孩子兩三歲之後,就要開始每天短暫地離開溫暖的小家到幼稚園去。 幼稚園其實也是一個小小的社會,也是孩子發展自己的人際關係,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第一步。

在幼稚園受老師歡迎、受同學喜歡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往往也具有人緣好、交際能力強的特質。根據米奇·普林斯汀在《歡迎度:引爆個人成功與幸福的人氣心理學》一書中的理論, 受歡迎的程度和人在生的幸福感有莫大的關係。而受歡迎度是個需要贏在起跑線的專案,而且在未來的人生中還會不斷出現新關卡。

那麼如何讓寶寶在幼稚園受歡迎,讓寶寶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一、”明星寶寶”都有什麼特點?

1、講禮貌

正所謂” 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彬彬有禮的孩子在一群不懂事的娃中自然是特別的。當然了,我們也不能要求兩三歲的小朋友真正地理解”講禮貌”的含義,但是,早晨來到幼稚園給老師問好,下午放學給老師道別,都是小朋友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培養孩子尊重師長、講禮貌的第一步。小小年紀就能講禮貌的孩子,會給人有教養的印象,自然也會受到老師、同學的歡迎。

2、乾淨得體

如今都是”看臉”的社會,在幼稚園裡也不例外。雖說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白白嫩嫩很可愛,但是衣著乾淨得體的孩子還是更容易讓人心生喜歡。頭髮梳的整整齊齊、衣著整潔得體、手上臉上乾乾淨淨的孩子,會被認為是得到精心照顧、有良好教養的孩子,自然也讓人更願意去親近。

3、大方友好

分享是建立友誼的基礎,大方親切的孩子自帶凝聚力,常常會成為班裡孩子的”頭頭”,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比別的小孩更有領導能力。這樣的孩子表現為更有同理心,能夠照顧到別的孩子的想法,願意和別的孩子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大家自然也願意親近這樣真誠、友善的人。

二、以下類型的寶寶可能不討喜

1、愛說髒話的孩子 上文提到講禮貌的孩子,往往會讓老師更喜歡。相反那些粗暴、髒話連篇,甚至以取笑小朋友或老師為樂的孩子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反感。老師雖然不能責罰,卻不可能談得上喜歡。而這樣的孩子如果還有打人、霸道的行為習慣,那麼別的小朋友也只會敬而遠之。

2、拿一堆私人物品的孩子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不習慣幼稚園的用具,會允許孩子帶上一堆自己的物品上學,比如餐具、玩具等。

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自帶的餐具,可能會因為規格不合適園裡的消毒碗櫃,老師每餐還要額外幫忙清洗;如果孩子平時喜歡帶一大堆的玩具,玩完後到處扔,老師也是要幫忙收拾的,萬一私人物品不見了,家長還會找上老師問責,這樣在無形之中增大了老師的工作量。

所以儘量讓孩子習慣使用幼稚園統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要自己給孩子準備太多東西去幼稚園。如果是玩具,建議不要超過兩件。

3、為達目的大哭不止的孩子 因為在嬰幼兒期,孩子不會說話,只能通過哭泣來表達內心想法,那時候的哭泣是被允許和令人疼惜的。

可漸漸地,聰明的孩子發現只要自己一哭,自己的任何需求都能被滿足,久而久之,便養成了這個壞習慣。到了幼稚園,他們以為這招對老師也有用,無理取鬧的哭泣只會招致老師的討厭和不耐煩。

三、想要孩子”混”的好,家長自己先做到

1、對待老師多一點寬容

北辰媽最近也聽到一位寶媽的抱怨:”我家孩子前不久在幼稚園磕傷了膝蓋,可能是我太著急了,就在微信群裡直接說了老師幾句。之後就感覺老師對我家孩子不如以前熱情,是不是我的問題?”

家長和老師是合作的關係,應該互相理解和信任,即使是自己帶孩子,也難免會磕磕碰碰,會偶爾生病,這些都是正常的,不應該歸咎為老師的”失職”。在這位寶媽的例子裡,如果發現孩子受傷了,可以私聊老師或直接面談, 先瞭解受傷的原因,而不是在微信群裡帶著情緒去”問責”。

2、善於和老師溝通

幼稚園階段是家長和小孩的第一次分離,不僅小孩會有分離焦慮,家長也會有。因此家長迫切地想要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生活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老師正是家長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表現最直接的途徑。

但是一個小班也有一二十個孩子,如果老師事無巨細都向家長彙報,那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作 為家長也要掌握一些和老師溝通的方法,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進行有效的溝通。

就以孩子吃飯這個問題為例,現在很多幼稚園都會在群裡發孩子午餐的照片,方便家長瞭解孩子午餐的配餐是不是足夠營養衛生,可以這樣和老師溝通:”老師您好,剛剛看到群裡午餐的照片,今天的配餐很豐富,看得出幼稚園也很用心。我家孩子平時在家不愛吃青菜,不知道他今天有沒有把青菜吃完呢?”

這樣有 針對性的提問可以讓老師把握到問題的關鍵,比起”今天我家孩子吃飯怎麼樣”更容易讓老師關注到孩子吃飯可能存在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得到老師的回答後,家長也應該及時禮貌地回應:”好的瞭解了。以後吃飯的時候也希望老師能幫忙提醒我家孩子多吃青菜,讓您費心了,謝謝。”

簡短明瞭的對話既能讓家長瞭解孩子的狀況,也能向老師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也讓老師加深對孩子的瞭解,在今後更加關注,這就是有效的溝通。

四、家庭教育到位,孩子自然受歡迎

杜克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一個孩子受歡迎的程度,和他媽媽當年在校園裡受歡迎的程度是呈正比的。荷蘭的學者也發現, 父母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影響從一歲就開始了。所以要想孩子受歡迎,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所以平時在家,我們不妨從以下4個方面教育孩子:

1、鼓勵孩子和人打交道

我們抱著孩子上街遇到認識的人時,都會鼓勵孩子打招呼叫”叔叔/阿姨好”,這可不是在秀娃,而是給孩子展示人際交往的能力。

家長是孩子最大的模仿對象,家長能做到對人熱情有禮,孩子往往也不會差。最忌的是在孩子有些怕生的時候,就因為尷尬而給孩子找藉口:”我家孩子就是不愛說話。”這樣即使孩子原本有人際交往的欲望,也會因為家長的阻攔而熄滅。在公園、廣場遇到別的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應該鼓勵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而不是怕摔著、怕走丟而一直把孩子拴在身邊。

2、教育孩子遵守規則

現在的教育理念都強調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一味的縱容孩子,認為”孩子高興就好”、”規矩幼稚園會教”,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幼稚園裡讓老師頭疼的類型。

教育孩子遵守規則,可以從制定作息時間表開始,規定好一天中吃飯、睡覺、玩玩具的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也可以讓孩子更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3、鼓勵孩子表達需求

兩三歲的小孩子剛上幼稚園的時候,往往不懂得如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因為幼稚園不像以往在家裡,孩子一個委屈的小表情,家長就能理解他的需要。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小孩就會用哭鬧、搗蛋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很容易成為老師眼中的”熊孩子”。

家長可以教導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可以指著不舒服的部位說”痛痛”,想上廁所就指著自己說”尿尿”,被別的小孩欺負了也要告訴老師, 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用適當的方法得到老師的關注

4、  禮儀啟蒙教育從娃娃抓起

(1) 在寶寶1-2歲時,教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基本的餐桌禮儀

因為大多數寶寶在1歲半左右就能開口說一些簡單的詞彙,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也能懂得一些和人的交流互動。

這時,爸媽可以先從教寶寶一些簡單的禮貌詞彙開始,比如早上好(good morning)、晚上好(good evening)、你好(hello)、再見(goodbye)、請(please)、謝謝(thank you)、不客氣(you’re welcome)、對不起(sorry)等。

雖然剛開始的寶寶還不太明白這些詞的意思,但是爸媽可以在生活中不斷的通過和寶寶練習使用這些詞語來讓他們理解。

比如每天早上醒來和寶寶互道早上好,睡覺之前說晚安;帶寶寶出門遇到小夥伴時,鼓勵寶寶主動打招呼說”你好”,離開時說”再見”;寶寶遞玩具給你的時候說他們”謝謝”等等。

(2)  在寶寶3-4歲時,強化寶寶使用禮貌用語的能力

3-4歲是寶寶學習禮儀禮貌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的語言詞彙更加豐富,行動力也更強,可以獨立做一些事,也有一定的理解和共情能力。

所以,父母要做好榜樣,言傳身教,給寶寶展示如何講禮貌,比如熱情待人,友善和藹,絕不能隨便生氣、吵架、說髒話,保持心情平和等等。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父母表現出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孩子自然而然會去模仿。

寫在最後,想讓孩子在幼稚園裡受老師喜愛,受同學歡迎,不僅考驗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 對家庭教育、對家長交際能力的一次檢驗。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受歡迎的方式自然也和我們在生活中各個方面接觸他人的方式息息相關。作為家長,我們也不要有過大的壓力,要求孩子在幼稚園裡就表現出色,就出類拔萃,而是通過孩子在幼稚園中和老師、同學相處的表現,發現家庭教育中的薄弱點加以改正。

相信通過正確的教育方式,我們的孩子也會成為社會中受歡迎的人。

52歲伊能靜好會「扮嫩」,裙子穿在褲子外,配高筒靴腿長出一截

今年最好的犯罪片要來了,主演黃渤的表演,我有些擔心

許美靜:憑一首歌火了22年,被2個渣男傷害成精神病,今無人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