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新人」劉昊然被嘲含金量低,全靠陳思誠王寶強?深析內因

  說到劉昊然?

  外型可

  頭大臉小身材好,小虎牙增添少年感,褪去嬰兒肥的骨相俱佳。

  演技可

  每一個不同的角色都掌握得當,讓陳凱歌和田壯壯交口稱讚,二十餘歲,未來可期。

  路人好感度可

  各大八卦論壇的紅榜排名,劉昊然都是頗高的。

  總之,可可可!

  所以啊,最近兩天發現劉昊然被群嘲,數量頗多,且言辭猛烈,真是有點意外了…

  「糊才是路人緣好的原因」、

  「成就全靠蹭陳思誠和王寶強」、

  「只要是一番作品,沒有不撲的」、

  「沒人買單說明是虛假路人緣」……

  而這

  就是以上種種的起因。

  橘鬥膽猜測一下部分網友的心路歷程:

  昊然弟弟夠牛!

  「首個95後破百億影人」(鼓掌)

  往下一看代表作……

  「《我和我的中國》《我和我的家鄉》《妖貓傳》」(疑惑)

  《唐探》系列最初靠口碑翻盤,

  《妖貓傳》看的是大導如何講故事,

  群星出演的拼盤電影,占了成就的五分之二,

  展現票房/收視號召力的「一番大主演」?

  接近於零。

  《瑯琊榜2》《縹緲錄》《雙生》的成就皆soso,

  國慶檔還有一部上映兩天的《一點就到家》現身說法…

  劉昊然一番

  成就不如預期

  陳可辛監制,許宏宇導演,阿裡影業出品,

  上映前,不少電影博主都押寶這部是「黑馬」,

  第一天,上座率10.9%,在排片領先的情況下,遠不及上映10天的《奪冠》,

  第二天,電影排片減半,預測票房1.76億……

  於是……

  昊然弟弟的「百億影人」被吐槽含金量不夠,

  從資源咖到離不開陳思誠,嘲出了百般花樣。

  (吃瓜)

  你要說冤不?

  確實不至於被嘲成這樣啊。

  也不是一上來就砸資源捧出來的主兒,

  在《北京愛情故事》一群素人試鏡中脫穎而出,

  被貴人陳思誠挑中,跟著出演了唐探系列,

  後來有機會出演《妖貓傳》,哪怕是配角,

  大概很滿意的陳凱歌,後來又找他演了幾次戲…

  腳踏實地,但運氣也是真的好,

  他的每一份努力在這個行業都有十足的回報,

  多少演員再努力,演技再好,也缺少機會被看見…

  但,就算這樣,

  又有什麼理由去嘲諷這份好運氣?

  哪怕當事人沒飄也要diss嗎?

  看劉昊然對這個稱號的回應

  夠穩的。

  但也得承認,這個頭銜的含金量確實不高,

  因為類似原因被嘲,他也不是第一個了。

  大哥,杜江

  去年10月8日官宣,

  第5位個人票房破百億的中國演員,

  也是80後首位躋身百億俱樂部的華語演員,

  不僅工作室光亮正大地帶上認證標簽,

  本人也在相幹微博底下點了個讚,

  聽著也太牛了吧?

  一旦仔細看看主演票房最高的五部作品,

  幾乎都是主旋律的群像獻禮片,

  或是看了電影也未必記住的鑲邊角色,

  更別提外國電影《帕丁頓熊2》的中文配音,

  一番大男主的作品,

  只有一部豆瓣評分5.0的《高跟鞋先生》,

  真按番位算,票房幾乎腰斬。

  於是,被群嘲

  工作室編輯了帶著話題的原微博,

  杜江也在節目裡拐著彎子表態,拒絕這個稱呼。

  二哥,歐豪

  第7位票房破百億的中國演員,

  今年8月29日達成,還是首個90後,

  靠一部《八佰》超過了原本的王寶強。

  「代表作」依舊是幾部熟悉的群像電影,

  「細究番位」依舊是票房平平,

  於是,群嘲的力度更大了

  好在,這次選擇了低調處理,

  沒上熱搜,沒有回應,蜻蜓點水般劃過,

  不少人大概都不知道他這個「百億先生」的頭銜,

  直到這次昊然弟弟的風波……

  才被拉出來鞭屍,放在一起討論

  三位看下來,難免對這個概念感到虛無?

  其實最開始並非如此。

  「百億影人」最早追溯到黃渤

  30億、50億、以及19年春節檔的100億……

  那會兒觀眾也撕,但撕誰才是第一個。

  一群中生代小生的主演累計票房邁入「9」字頭,

  最先上映的《影》票房後繼無力,鄧超出局,

  大家紛紛猜測,這第一人要在吳京、沈騰中誕生,

  前者有特別出演的一番電影《流浪地球》,

  後者有《飛馳人生》和《瘋狂的外星人》兩部加持,

  唯獨沒想到,黃渤空降第一…

  電影發燒友看到「官宣」的票房截圖,

  用放大鏡盯著,一本正經地分析:

  有些電影如《精武風雲》是不能算進來的,

  三番外,也沒有出現在主宣傳海報上,

  算不上主演,這個算法有問題!

  如果按照這個「參演」的算法,

  鄧超16年就創下了第一人的紀錄。

  反過來,如果實打實只算大主角的分量,

  拋掉所謂的三番配角,那有且只有一位吳京,

  一手創下《戰狼》和《流浪地球》兩大IP。

  但黃渤粉絲也不服啊:

  明明我們按照嚴格的三番主演標準,

  票房也破了百億,好的伐!

  橘:OK,神仙打架我先走了。

  現在回頭看,誰都要大喊:

  不要再打了!你們真的很可以了!

  吳京,大男主第一人,

  黃渤,從影18年的票房口碑雙豐收,

  沈騰,主演部部是爆款,

  鄧超,商業片的票房保證,

  再加上今年的王寶強,

  都算得上實至名歸,

  一部部戲磨出來的好口碑……

  如此高的含金量,當事人也有誠惶誠恐。

  黃渤也曾經在50億的關口急流勇退,

  推掉了2015年的所有片約,

  後來在採訪裡皺著眉頭感嘆:

  「票房高,挺好的。」

  過了沾沾自喜的勁兒,

  就開始擔心自己被票房綁架,

  更別提最後這句——

  「和50億一樣,過幾年你聽去就是個笑話兒」

  「這東西你自己把它當回事了,那也是個笑話」

  別的不說,

  這些年外界確實營造了挺多笑話。

  就拿這個「百億影人」的衡量標準來看吧,

  之前歐豪的頭銜引起群嘲,平臺對此解釋了一番:

  海報上寫了主演的就算入「主演票房」,

  寫了領銜主演的則隻統計「領銜主演票房」。

  這……

  到底是有什麼意義呢?

  配音算,拼盤電影算,番位不算(吃瓜)

  So,王思成算不算?

  北影畢業科班出身,

  雖然演配角但有些角色還挺出彩,

  手握「唐探」和「開心麻花」兩大IP,

  比如《羞羞的鐵拳》的秀念,

  都是一看劇照就能回憶出笑點的表演,

  可以實績在手,笑看瘋狗了吧?

  主演算,領銜主演也算(吃瓜)

  這要是擱在電視劇,

  特邀主演算不算?

  特別主演算不算??

  聯合主演算不算???

  雖說,

  誰是真有號召力,觀眾心裡還是清楚的,

  但,

  一部電影是成百上千人的努力,

  一味營銷炒作這個概念,強調螢幕上某個人的功勞,

  完全是在誇大某一個工種的存在吧?

  ……

  當然,你我都清楚,

  排位不可能消失在這個偌大的名利場,

  但每一個演員在不同電影的貢獻都不盡相同,

  比如《流浪地球》的特出一番吳京和屈楚蕭,

  如果真想以此來衡量「演員的地位」,

  恐怕需要非常嚴謹的加權算法,

  普通網友尚且可以制作出一套完整的規則,

  平臺也該及時更新自己的統計方法,

  不是一味強調「百億」概念,

  面對外界的質疑,當事人也未必自如,

  有三位在前,希望不會再有下一位「受害者」了吧…

  

  最後一句

  害,其實更期待百億俱樂部的第一位中國女演員

  (版權歸橘子娛樂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吳孟達生前留下的最後一條微博:「我是中國人」

49歲韓紅近照曝光,暴瘦後面容憔悴,年輕時顏值很高

1991年,李保田、趙麗蓉主演的《過年》,至今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