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管管了!如果繼續放任這些亂象,綜藝會發展成娛樂圈的「毒瘤」

最近,演員馮遠征談到了自己的苦惱。

他在北京人藝工作了30多年,這些年在招生中他發現能成為合格演員的人越來越少,很多好苗子都去參加綜藝真人秀了。

對此,馮遠征咬牙切齒地表示:「演員一定要經過專業的院校培育,參加真人秀就想成為好演員是不可能的。」

馮遠征的這番話看似有點偏激,因為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

好的演員不一定要經過院校培育,像香港的很多老戲骨沒沒念過什麼書,就是從跑龍套開始一步步成長為影帝的。

如果演員必須經過院線培育,那麼像王寶強這樣草根出身的演員恐怕永無出頭之日了。

綜藝真人秀也不是原罪,像辣目洋子這樣沒有經過科班訓練的演員一樣得到了爾冬升導演的肯定。

其實在今年的《我就是演員3》裡也發生過類似的討論。

金莎從歌手跨界成為演員,可是在舞臺上的表演卻不盡如人意。

心直口快的郝蕾就說:「這不是你用功就能學到的,你不演戲挺好的,幹嘛要和我們真正的演員搶飯碗呢?」

一旁的張頌文立刻提了反對意見,他說:「我們國家有上百所藝術院校都在培養演員,但這是遠遠不夠的,許多愛好者是可以嘗試來演戲的。」

那麼,馮遠征的這番偏激的言論錯了嗎?

番茄君在深入了解了馮遠征說這句話的背景後,真心覺得他非但沒有說錯,反而是振聾發聵!

我們來看看馮遠征是以什麼身份說出這句話的。

首先,馮遠征是個實力派的演員,有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樣家喻戶曉的代表作品,對這個行業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也是業內公認的前輩,他說這番話一定是有感而發的。

其次,2020年8月馮遠征升職為北京人藝的副院長,他的身份不止是演員了,他身上還肩負著為中國影視圈培養人才的重擔。

然後,2020年12月29日,馮遠征受聘擔任電影屆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的委員,批評行業亂象也是他的職責所在。

最後,馮遠征還是多年的政協委員,在兩會上代表大眾提出過很多振聾發聵的意見。

當年明星天價片酬引發集體不滿,但業內很多人都不敢發聲怕得罪人,而馮遠征就在去年兩會上提出演員應該分級,根據級別來確定片酬的上限。

可以看出,馮遠征發言絕不只是代表他個人的喜惡,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魯迅有個著名的「開窗理論」,他說:「中國人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衷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作為行業的領軍人,面對行業的亂象,如果馮遠征只是說一些片湯話,是很難真正觸動從業者的,只有發出這樣尖銳的呼聲,才能換來真正的改革。

類似的發言還有去年的時代表率張桂梅,她的女學生當了全職太太回學校捐款,她怒斥學生滾出去。

許多人不理解,但如果了解了張校長的生平事跡和良苦用心後,我們才能從她的「荒唐言」裡看到背後那把「辛酸淚」。

而馮遠征的「辛酸淚」是什麼呢?

是流量明星站上了C位,而老戲骨成為了無足輕重的陪襯;是演藝圈和綜藝節目接壤,演員們忙著賺快錢,失去了對表演的敬畏心和信念感。

就拿這幾年來說,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表演類的綜藝,這些節目表面上打著培養影視新星的燈號,乾的還是搞對立、造話題、買熱搜和流量變現的事。

這類真人秀大概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同質化嚴重。

這些年表演類綜藝出了《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演技派》《演員的品格》《演員請就位》等節目。

這些節目從名字到節目形式再到導師陣容,幾乎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而參賽演員幾乎也都是固定幾類人,一類人是自帶流量備受資本追捧的愛豆,一類是有一定代表作品的新生代演員,一類是有些過氣的大齡女演員。

番茄君就搞不懂了,明明一個節目就能搞定的事,為什麼要強行拆分成幾個節目,一波人像趕片場一樣在幾個節目裡來回穿梭。

蔣夢婕在《我就是演員》裡退完賽,馬上又在《演員請就位》裡退賽。

曹駿剛在《我就是演員》裡表示要沉淀自己磨練演技,轉身就去了《演員請就位2》。

辣目洋子明明已經在《演技派》裡大放異彩過了,去了《演員請就位2》一堆人見了她還要像見到素人一樣驚訝。

還有李誠儒,明明都被《演員請就位2》給氣走了,轉身就帶著一身傲氣去了《演員請就位3》。

你覺得一個演員上多了這樣的綜藝,是更有可能成為一名好的演員,還是好的綜藝咖?

這類節目第二個特點就是不單純。

戲外的戲比戲裡的戲還要精彩百倍。

比如:節目裡一定會出現「退賽」,很多演員演了幾期就發表個退賽聲明,看著言辭懇切,其實就是和節目組簽了幾期的合同,合同到期就要走人了。

比如:節目中小鮮肉一定會上演「逆襲好戲」,《演員請就位2》裡,兩個小鮮肉何昶希陳宥維拿到的都是這樣的劇本,前幾期被罵的狗血噴頭,然後中間幾期突然開竅了,60分的表演被吹成了90分,然後順利報送進決賽。

再比如:節目中一定會出現嘉賓互懟再和好的戲碼,《演員的誕生》裡劉燁章子怡假裝吵架為節目博取熱度。

《演員請就位》裡,李誠儒郭敬明也是相愛相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郭敬明陳凱歌稱兄道弟的時候;

當疑似整過容的導師於正張檬說千萬不要整型的時候;

當導師吳秀波在臺上表演了深情款款的大叔,轉身就在現實裡把小女友送進監獄的時候;

當導師章子怡大聲疾呼多給年輕演員一些機會,自己在《上陽賦》繼續扮演少女的時候。

你覺得參加這節目的選手他們還能安安心心地繼續表演嗎?

第三個特點就是給觀眾一種「一夜成名」的假象。

有個著名的「1萬小時定律」:任何人,不論天賦多高,想要從平凡蛻變成為該領域的世界級大師,1萬小時的錘煉是必要條件。

綜藝節目就是抹掉了這1萬小時的積累,給你一種成功唾手可得的假象。

看完馬東《奇葩說》,你很容易會覺得自己立馬能成為辯論大師;

看完高曉松《曉說》,你很容易會覺得自己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看完李誕《吐槽大會》,你很容易覺得自己也是個脫口秀天才。

而表演類綜藝也在營造類似的假象。

他們將素人到演員之間幾十年的錘煉濃縮到幾個月的節目裡「演出來」。

再強調一遍,這種速成是「演出來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演員請就位2》裡,小鮮肉何昶希剛開始壓根不會演戲,可是短短兩個月後他的表演已經可圈可點了。

郭敬明誇獎他進步了很多,還特意提到他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一場戲排到半夜,自己的戲份結束了,還要躲在角落裡偷偷看別人怎麼演。

這就給觀眾一種誤解,不會演戲的人只要熬幾個通宵盯著別人演幾出戲,自己就和練了武俠秘籍一樣,演技突飛猛進的進步。

但其實並不然!

周星馳跑了10年龍套才有了當主角的機會。

於和偉3年沒戲拍,演了6年反派,才有了機會參演《新三國》裡的劉備。

何昶希,熬了一個通宵就完成了蛻變,這種「表演出來」的成長是對中國專業演員的一種侮辱。

這類真人秀壓根兒就不能幫助演員提高什麼演技,裡面的選手和導師心裡都跟明鏡似的,他們參加這種綜藝,就類似於成功人士去報什麼MBA進修班一樣,學知識是假,結交人脈是真。

馮遠征就是對這些行業亂象發出了尖銳有力的批評,他對年輕一輩的演員是愛之深,責之切!所以,真的該管了!如果放任這些亂象,綜藝只會發展成娛樂圈的「毒瘤」。

而馮遠征也沒有停留在打嘴炮上,去年他領導的北京人藝就設立了培訓班公開招收愛好表演的社會學院,這一舉動震動了整個戲劇界。

馮遠征絕不是行業裡的老頑固,相反他喜歡引用格羅托夫斯基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成為好演員的潛質。

他覺得表演老師不應該是教授者,而是開發者。

在培訓班裡他還時常親自授課,給學員進行精心指導。

最終人藝招到了15位演員,除了1名演員中途退學,剩下14人宣布完成了學業,今年其中的10人留在了北京人藝,成為未來的國家棟梁。

馮遠征的培訓班和光鮮亮麗的綜藝節目比,或許要暗淡很多,但他踏踏實實做事的態度正是眼下浮躁的演藝圈最缺失的品質。

就像馮遠征自己說的一樣,流量明星有他存在的道理,但這種光芒來得快,去得更快,只有好好學習表演基本功,磨練自己的演技,一技傍身你才能閃爍一輩子!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木易)

歐陽娜娜曬制服照,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陽光下的她真的好治愈

西藏冒險王冰川王子王相軍…精彩大戲即將結束啦!

紀梵希有多愛赫本:三次為她披上嫁衣,42年無名無分,終生未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