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3所高校學生主演的昆曲《長生殿》,把老藝術家也震了

  

  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定情》劇照。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昆曲簫管羯鼓聲中,宮娥們綺麗登臺,唐明皇和楊貴妃隨後登場,宏大的場面中,「定情」一折拉開大幕。在經歷了一年的選角、培訓和排練之後,5月15日,全國首部學生版《長生殿》在同濟大學一·二九禮堂正式首演。全劇由來自同濟大學等13所學校的28位大學生完成,一個半小時的演出竹苞松茂,同學們也都像模像樣,頗有專業風范。

  《定情》劇照。

  「什麼?臺上這些演戲的竟然都是業餘的大學生?」 直播間裡,觀眾的彈幕也是所有坐在劇場觀眾的心聲。意外和驚喜,延續著整場演出。

  在第二天上海同濟大學的研討會上,昆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掩飾不住興奮和激動,「我昨天從頭看到尾,就在想:他們怎麼可能僅僅是大學生呢?我們有些青年演員學了多少年,還不一定能夠達得到這樣的水平,這不是客氣話。真是沒想到,當代大學生有這麼好的演出水平。」

  在昆曲入選世界非遺20周年、昆曲傳習所100周年的大日子裡,這場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的演出,讓從事了一輩子昆劇藝術的蔡正仁大大地高興了一把。他說:「我不僅為他們感到高興,也為昆曲的繼承和發展感到高興。如果這樣的能夠堅持下去,昆曲這個古老的劇種,我們民族的一個寶貝,就沒有什麼可擔心了。」

  《驚變》。

  26位高校在讀生,挑戰專業演員也頭痛的《長生殿》

  和蔡正仁一樣興奮的還有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她甚至笑言自己回去激動得睡不著,狠狠吃了一口安眠藥:「誰能想到,一年前這些同學還一點戲都不會。我們真正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素人改造的任務。要特別感謝市教衛、市教委、市藝教委搭建的平臺,讓昆曲這塊中華瑰寶在青年中不斷被擦亮,也特別感謝同濟大學和我們一起勇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埋玉》。

  學生版《長生殿》項目始於2020年7月,在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的支持下,同濟大學和上海昆劇團聯手,嘗試打造中華戲曲傳承的新品牌,由此面向長三角高校開展演員招募選拔,組織昆曲青春訓練營夏季集訓,選拔人物角色,搭建劇組班底,開啟了長達一年的分行當教學培訓和劇目排練。

  此次首演的學生版《長生殿》由「定情」「密誓」「驚變」「埋玉」四折組成,由同濟校友王悅陽整理改編自上海昆劇團的精華版《長生殿》,26名演員全部都是在讀大學生。

  《密誓》。

  蔡正仁從一年前選拔時就開始接觸這些同學,但他最初有十足的擔憂:沒有專業基礎的他們能把唐明皇學好學像嗎?「全國能夠演《長生殿》的專業團不多,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牡丹亭》可以普遍開花、《長生殿》只能是選擇由‘點’來繁榮,因為它難度比較大。我們小生的行當,學到唐明皇都是比較吃力的,頭大、很難演。」

  一年間,這些同學經過了幾次階段匯報,每次都讓蔡正仁的擔憂少了一些。但最後的首演,蔡正仁還是多少被震到了:「我們有些學了多少年的小生,都不一定能夠演出來像我們這些大學生那樣。最不容易的是,他們在舞臺上是完全放松的。」

  劇中共有兩組唐明皇和楊貴妃,其中兩位唐明皇都來自同濟大學。劇中「埋玉」一折歷來是《長生殿》中最難演的折子戲之一,這次由同濟大學的蔡筱君和上海財經大學的潘怡麟搭檔同臺,成功地把握了這出帝妃生離死別的高難度折子戲。

  蔡筱君第一次演出昆曲嘗試了小生裡很難的大冠生,並得到了黎安手把手的教學,他說:「昆曲於我而言,最初遙不可及,感覺過於高雅,但深入學習後,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魅力。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唱腔動作無一處不透露著‘美’字。」

  而另一組帝妃組合來自同濟大學的王佳鑫和中國傳媒大學的王衛衛,他們的「定情」「驚變」則是宛轉細膩、風情萬種,配合宏大的群戲場面,讓觀眾深感昆曲之美。

  蔡正仁等指導老師在現場祝賀同學們首演成功。

  上海昆劇團「頂配」陣容支持,教戲指導幕後配合

  事實上,學生版《長生殿》背後,是上昆拿出了劇團的鎮團之寶,並且派出了跨五班三代的強大師資。從和同學們年紀相仿、二十出頭的「資深」年輕演員,到梅花獎演員,再耄耋之年的國寶級藝術家,對學生進行生旦淨末醜全行當的分類教學,並配套同款練功房、同款舞臺、同款頂配大樂隊。無論從指導老師、藝術指導還是導演、化妝師、音樂師,都可以說是劇團「頂配」。

  一年時間裡,黎安、沈昳麗、胡剛、季雲峰、倪徐浩、張莉、王金雨、譚許亞、姚徐依、衛立、袁佳、張頲等多位演員和沈礦等導演老師分組編隊成基礎訓練組、排練帶教組、舞臺導演組,每周為同學們授課排練,從整體示范到逐個摳戲,幾組演員老師、導演、技導在繁忙的業務日程表裡相互協調,輪番上陣。

  對此,谷好好也感慨,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一次教學傳承,「上昆幾代‘唐明皇’、幾代‘楊貴妃’同時教一個學生,所以今天的學生版演員是非常幸運的,把上昆所有的師資‘統’吃了,所以他們也是成為時代最幸運的一代、最特殊的一代《長生殿》的傳承者。「

  同學們在後臺做準備。

  但與此同時,同學們對昆曲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在不斷感染著他們的指導老師。梅花獎演員黎安剛結束電影《邯鄲記》拍攝就主動給幾位「唐明皇」開小灶加課,從早九點一直持續至下午四點。他在演出後忍不住給這些同學點讚,「他們真的非常努力,進步特別快,太棒了!」而另一位梅花獎演員沈昳麗,從最初隻教導《埋玉》到主動加入全劇輔導,給同學們的表現打出了高分。她在首演後臺為同學把場的同時,還加入了幕後合唱的隊伍。

  「我昨晚看到的,是滿滿的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愛、對昆曲的致敬。他們的從容、對舞臺的熱愛、對戲曲文化的尊重,讓我很感動。」谷好好如此說道。

  當晚,很多觀眾也紛紛表達,在這場演出裡看到了太多的認真、熱愛和感動。曾經是同濟大學昆曲社社長的王悅陽參與了一整年的項目,他感慨說,「興趣愛好真的是最好的老師」。

  後臺準備。

  戲曲教育推廣的模式創新,讓傳統藝術在大學裡開花

  「學生版《長生殿》的打造,某種程度上來講對於大學生層面戲曲教育推廣是一個模式創新。」在演出後舉行的一場全國性的戲曲育人經驗交流研討會上,國內眾多知名高校戲曲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有關負責人聚集在一起,探討學生版《長生殿》的價值和意義。

  有關人士認為,昆曲進校園堅持了多年,一直在常做常新、不斷尋求新的形式和突破點,這一次「學生版」《長生殿》就是很好案例,探索了高校與專業院團在傳統文化育人方面的合作新模式,對於「戲曲進校園」是很大的突破。

  同學們在後臺吃便當候場。

  戲劇專家榮廣潤覺得,同濟和上昆聯手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好事,是非常值得推廣、非常值得宣傳的。這樣藝術跟教育的結合,能夠對我們整個國家人才、文化的發展有非常好的促進和提升作用。

  還有相幹人士建言,希望學生版《長生殿》能走出學校禮堂,在上海最專業的舞臺上面讓學生有最專業的呈現,甚至能巡演起來,把這個項目推廣出去。

  蔡正仁表示,「振興昆曲不能光靠專業的隊伍,是要靠兩支大軍——專業的,業餘的、廣大愛好昆曲的。我想我的老師俞振飛在天之靈知道有這麼個事,也一定是非常高興的。包括同濟大學的很有名的園林專家陳從周,如果他老人家看到同濟大學能夠演《長生殿》,一定非常高興。我認為這一次《長生殿》的演出不僅是大學開展傳統教育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它的意義也是非常遠大的,希望能一直堅持下去。」

  學生版《長生殿》海報。

  據悉,在5月18日上海昆劇團名家名角主題晚會上,學生版《長生殿》片段將再度亮相,在5.18這個特別日子與所有昆曲人和觀眾共慶盛典。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施鋆

港媒:吳孟達病重轉入ICU,親友趕往醫院見面

蔣勤勤13歲兒子變帥氣!高出母親半個頭,女方43歲高齡拼二胎

霍啟剛祖母呂燕妮低調病逝,將與霍老合葬,生前曾格外寵愛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