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與牙簽鳥》:講述「95後」留學生歸國創業故事

  聚焦「95後」留學生這一新青年群像的新現實主義劇《鱷魚與牙簽鳥》,11月18日登陸湖南衛視播出。

  《鱷魚與牙簽鳥》講述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李南恩,留學期間陰差陽錯進入了一個叫做「高級動物研究社」的社團,和社長周爾文成為了一對學術上的冤家、生活中的對頭。然而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看似南轅北轍的兩個人慢慢成為了一對彼此依賴的「鱷魚與牙簽鳥」,也正是因為中西方文化與理念的交融,促使中國智造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

  《鱷魚與牙簽鳥》講述的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一代人的故事。它首次將視角放置在了「95後」海外留學生的身上,講述了一群「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漂洋過海求學深造、學成矢志歸國創業的故事。劇中所展現的中國第三代留學生的人生經歷和文化自信,為當代電視大螢幕帶來了一股極具沖擊力的青春風暴。

  展現當代年輕人敢於追夢的青春激情

  《鱷魚與牙簽鳥》的劇名看上去頗有些「古怪」,而這個名字卻正好契合了「95後」這一代年輕人身上非凡的創造力,和「不追隨不茍同」的獨特氣質。

  生物學家發現,鱷魚飽餐一頓後,會張開大嘴,讓牙簽鳥在自己牙齒間啄取養分;牙簽鳥,不僅是鱷魚的活牙簽,還是提前向鱷魚發出危機預警的警報器。因此,兇猛的鱷魚和機靈的牙簽鳥,就形成了自然界裡一種共生關係,和諧發展,融合互惠。這種共生關係,體現在人類與自然之間、個體與中國之間、當下與未來之間、現實與夢想之間,甚至青年情侶之間,而這恰恰構成了電視劇《鱷魚與牙簽鳥》的內核。

  在自然界當中,鱷魚和牙簽鳥是一對「互利共生」的「超級好CP」,而在現實社會中,它們之間的關係正好指代了劇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關係,也生動詮釋了生態建築這一創新主題。

  可以說《鱷魚與牙簽鳥》的故事就是當下中國發展現實的寫照,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正處於決勝階段的今時今日,一群中國年輕人正在海外傳播他們的理念,開拓他們的事業,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態建築,一步步去實踐「中國智造」。

  反映「95後」留學生回國創業心路歷程

  在「中國留學史」已有百年的今天,「95後」留學生和以往的留學生,所處的國際大環境和我們國家的地位,已經迥然不同。作為互聯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第一人,中國第三代留學生具有更廣博的視角,更多元的學術態度以及不同以往的文化自信。

  本劇開篇,兩位主人公就圍繞「為什麼留學」「什麼是出國」「留學要做哪些準備」進行了討論。男主人公周爾文給出了答案:「因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指引我走向更遠的地方,沖破無知的邊界,你只有站得更高,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就不會像普通人一樣被世俗困擾,被無知的貪戀捆綁,最終才能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隨著劇情的發展,對出國目的逐漸清晰的女主人公李南恩,在異國過生日時坦言自己的願望是「早日回國成績一番事業」。李南恩這個人物,代表了當下最朝氣蓬勃的新青年群體,對自身和國家文化的自信。

  本劇故事既緊跟時代又貼合現實,以小見大、宏觀描繪了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一代年輕人自我成績、回報中國的勵志經歷,從而讓觀眾能夠找到共識和自豪感。

  以大眾藝術引導青少年關註生態文明

  《鱷魚與牙簽鳥》從建築和生態科學這一領域切入,看似冷門,實則具有極強的時代性和當下意義,角度獨特。環保是當今社會的重要命題,整個世界都面臨著資源和氣候的雙重問題,環保是真正關乎人類健康福祉的重要課題。《鱷魚與牙簽鳥》通過電視劇這樣的大眾藝術,普及環保意義,推廣生態建築,引導青少年關註生態文明,是真正的現實主義,也體現了文藝作品的社會擔當。

  劇中,白教授和女主人公李南恩有一場關於垃圾的討論。白教授對中國每年產生大量建築垃圾提出質疑。李南恩則答以中國今非昔比的環保觀念與努力,尤其是新青年以「中國智造」為世界環保升級,「就在我們學校,幾名中國留學生正在以一個社團的模式,試圖將城市建築模擬一個自然的生態環境,其中包括城市垃圾再利用,也是他們研究的課題之一」。

  而隨著劇情發展,這群年輕人回國創業的重心,也是要為城市打造能夠與自然共生的建築,讓觀眾真切感受到生態環保、「中國智造」的感染力。

  (光亮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進進)

>《鱷魚與牙簽鳥》:講述「95後」留學生歸國創業故事

《初戀那件小事》開機 全陣容曝光引發期待

尋夢園

「手可摘星辰」,不再是女性的遙遠夢想

尋夢園

《我的刺蝟女孩》:青春的故事,藏在對你說過的每一句話裡。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