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今晚央視開播,實力派紮堆,三大看點,有爆款潛力

  小二,上酒。

  等他太久,終於來了。國產武俠的老酒,等他今晚一夜煮沸。年度壓軸爆款的位置,先給他留著——《雪中悍刀行》。

  不必多說觀眾有多期待了吧。

  烽火戲諸侯歷時五年創作的武俠玄幻小說,461萬字的大作。有人說,讀了幾十章讀不下去了。但,若你讀下去了。沒人能不成為北椋人。

  這不僅是以徐風年的角度,精心編制的一副格局恢弘、故事線極盡緊密的江湖&家國畫卷。

  更是一個武俠迷的夢。

  將這個夢從文字變成劇本的,是《慶餘年》的編劇,王倦。主演,依然是《慶餘年》的張若昀。

  就連「司理理」李純、「二皇子」劉端端、「童年范閒」也來串了個門。

  但,還有胡軍、劉佩琦、田小潔、於榮光、杜玉明等實力派,更有李庚希、張天愛、文詠珊、董潔等一票美女演員。局,依然是新局。

  風吹過好幾輪,該來的總會來。

  入冬天正寒,老友且加衣。天冷的時候,正適合用《雪中》下酒。

  播出平臺,是央視八套和騰訊,牌面妥妥的。點映的口碑傳來,在雪地裡生了一堆火,火苗令人上頭。觀眾評價一句話概括:超出預期。

  具體好在哪裡?細節有俠意,角色有人情,故事有嚼勁。

  再看一句主演張若昀的訪談,問:兩人人物有何不同?答:范閒落筆在孤獨,徐鳳年落筆在失去。

  聽出來了嗎?那是國產武俠重回頂流的風聲。

  雪,更濃了。

  引子:武俠王作,王倦宇宙

  看劇之前,先看兩個人。

  哪兩個?一個烽火戲諸侯,一個王倦。

  先問一句,何為雪中悍刀行?

  是那個胡潤文學價值IP榜上拿下了第9名的傲人成就的王牌小說,還是武俠迷中金庸、古龍兩大宗師後,最好的古風武俠。

  為何是他?烽火戲諸侯。

  一句話,江湖感。

  金庸之後,能集恩怨、親情、信念於一身,卻又不失風流的俠義江湖,唯有他。

  四百多萬字,哪怕是一個小角色,都栩栩如生。

  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雪中的江湖不是虛擬的,而是自然生長出來的。

  更因為它與爽文截然不同的那種:氣度。

  網友常調侃《雪中》:感情貌似很淡,但情緒卻很濃。相比欲罷不能,為爽感而爽感,《雪中悍刀行》在意的不是一章一節的快意,而是整個江湖畫卷的雲卷雲舒。

  小說,自然是沒話說,但國產IP,改編毀劇者,自不在少數。

  成敗起點,在於影視行業中最重要,但在我國影視行業中,最默默無聞,最被忽略的:編劇。

  但《雪中悍刀行》的編劇,卻聲明顯赫。

  憑什麼?《慶餘年》。令早就佳作等身的王倦,徹底出圈。

  現在王倦手頭已確認第二季的項目就有三部,分別是《大宋少年志》、《慶餘年》和《雪中悍刀行》,還有肖戰主演的《鬥羅大陸》,也在計劃中。

  有第二季,簡而言之,就是第一部成了。

  起碼三部劇都有第二部,就是王倦的劇,做一部,成一部。

  難怪小破志的劇迷調侃,萬萬沒想到,編劇太靠譜竟然也會成為第二季上線的難題。再等,只剩大宋中年志了。

  請來王倦,就要接受王倦的風格。

  一,喜頭悲中。王倦作品,往往開局幽默,過程輕松,比如《雪中》第一集,就出現了徐鳳年喊著「打死不孝爹」的口號追趕父親的徐家父子的趣味打鬧戲。

  但,喜趣只是王倦埋下的引子,早晚,要向觀眾收回利息。

  二、俠骨人心。關於《雪中》,王倦有句總結:俠義心人世情,鮮衣怒馬市井小民。

  看過《慶餘年》的,就不必擔心世子和老黃的主仆情,也不必擔心兩代北椋王的父子情。

  三、各有風骨。相比《慶餘年》總體偏喜輕松的風格,雪中的整體基調是厚重的,開場搞笑,故事走向,終究是悲涼。

  再就是,原著偏向於玄幻武俠,而到了劇本則是主打武俠。

  故事:家國江湖,破局而立

  現在,可以說《雪中》了。

  400萬字,到底說了一個什麼故事?表面看,說的是 「天下第一紈絝」北椋世子徐鳳年看似按老爹的套路下棋,實則踏雪獨闖天涯,力抗命運安排,最終扛起北椋戰旗,成長為北椋王合格接班人的故事。

  這個劇情簡介,多半書迷不會認同,可讓書迷用兩句話概括故事,說不出來,為何?

  因為《雪中》本就有意杜絕直給的敘事方式。故事,太宏大,一言難說盡。

  這意味著劇集絕不是一部打著武俠燈號撒狗血的爽劇。

  它不一味追求延續的緊張和反轉。

  而把更多功夫花在人物內心和江湖廟堂格局的雕琢。

  什麼是雪中悍刀行的格局?是江湖,廟堂,是武功、修為,也是對人物命運的珍重。

  故事中江湖和廟堂故事是並行的,廟堂之上有文無敵張巨鹿的興衰,有王朝的更迭,沙場之中有北椋王徐驍的生死引發的天下變局,以及由此引發的北椋北莽大戰。

  而江湖故事,又和廟堂故事往返交錯。

  徐鳳年的人生,一開場,就處於江湖和廟堂的危機重重中。

  這種危機感幻化成了一種故事上的張力。

  如果說金庸是家國天下,古龍是快意恩仇。

  那麼在故事的內核上,《雪中》則是藏著家國天下的嬉笑怒罵、快意恩仇。

  故事的核心,側重於讓主人公與自己戰鬥,武功不再是人物成長主線,甚至權鬥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雪中》講述的是大時代裡渺小的「炮灰」,亦是風雨裡不知疲倦的「豪俠」。

  這個故事,不僅是入局,也是破局。

  演員:張若昀再挑大梁,七大上品選角穩了

  無人可以否認,《雪中》雖然是以徐鳳年為主線,但卻不是徐鳳年一個人的雪中。

  故事對各種支線中的人物的塑造絕對是網路小說甚至是小說中的佼佼者。

  書中有無數的江湖高手,三教神仙,驚天謀士,紅顏佳人。

  但要想進入《雪中》的節奏,就必須讀懂劇中的絕對主角:徐鳳年。

  預告片裡,各個鏡頭,展現了他身上的龐雜情緒。

  彷徨、堅定、疲憊、悲傷、喜悅。

  一句話,一個被生活磨練得被迫早熟的人。

  很多觀眾認為張若昀身上的氣質與原著小說中的徐鳳年不太符合。

  我反倒認為,這個選角,正合適。

  徐鳳年什麼人?被眾人戲謔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徐草包」。

  實則胸藏溝壑,聰明絕頂,擁有一顆機敏玲瓏心。

  否則,他老爹何須人物,怎可能以整個北椋相托?

  但理解這個人物的靈魂,「‘烽火戲諸侯’說的一個點是關鍵:「從小別人沒有的東西,徐鳳年都有,所以別人在乎的東西他不在乎。但是他從小失去了母親,所以別人覺得很自然的一些事情,他卻特別在乎。他一直想抓住身邊的親人,但是一路行走,一路失去。所謂的很多責任,是別人對他的期待,而他真正想要抓住的東西,其實是他不斷失去的。」

  因此徐鳳年的成長線,既有初混江湖的痞勁,也走深入江湖的沉穩,以及登頂北涼王王座後的霸氣。

  這樣兼具少年氣質與老練品性的人,才能在身邊聚集起一眾歪七塑八的一等一的天下能者。

  這樣一個神仙一般的人物,怎麼演?

  張若昀的演法,是先撕掉角色那層金光閃閃的聖衣。

  然後再讓觀眾看到另一個字:忍。

  貌似浪蕩、撒野,實為棄刀藏拙。

  為何?

  當年徐驍滅六國,創立北涼軍。離陽君王對徐驍不利,徐驍懷胎的妻子吳素為救徐驍,導致生下次子徐龍象之後離世,此為京城白衣案。

  年幼的世子徐鳳年想為母親報仇,但謀士李義山授意世子偽裝成紈絝子弟,由此有了日後的徐鳳年。

  一個人,忍一時,是為風平浪靜。

  若忍了小半生呢?

  那就像尼采說的:人如果不聽命於自己,就受制於他人。徐鳳年,是斷不會聽命他人的。

  劇中有場戲,換上白衣造型的徐鳳年傲然望向遠方,手中不斷蓄勢,那是他藏不住的志向:總有一天,他會殺楊太歲,當年京城白衣案的關鍵人物。

  他會截殺皇子,案件背後的真正主使。

  還會在涼莽大戰之前,斬殺王仙芝,為老黃報仇。

  總有一天,他會成為四大宗師。

  不露崢嶸的人物塑造,靠的不只是演員。更需要足夠的情感蓄勢、情節鋪墊。

  《雪中》花大量翰墨,要把這個「忍」字刻進肌理,入木三分。

  為的,就是立住一個人。

  其他選角又如何?先說我心中的上品。

  第一位,胡軍飾演的徐驍。

  又一個許多觀眾心中的下品。

  為何,十歲從軍殺人,戎馬一生,從一個率八百遼東老卒出關東的雜號將軍殺滅春秋六國,馬踏江湖,變成春秋三大魔頭中的人屠,用了四十餘年,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北椋王,坐擁三十五萬北椋鐵騎,胡軍不適合?

  但在原著中,徐驍一出場,就已經是背駝腿瘸,接近暮年之人。

  觀眾怕的,是胡軍過分雄姿英發。

  但看過劇就知道,多慮了。

  劇中一開場,就是徐鳳年,面對老父親苦口婆心的勸說,漫不經心吃著菜,一副胸無弘願的紈絝形象。

  而以硬漢形象著稱的胡軍,演的早不是徐驍正值壯年的樣子。

  而是一個獨自咽下亡妻之痛的,再「普通」不過的父親,這個選角,絕。

  第二個上品選角:高偉光版陳芝豹。

  北椋王徐驍六義子之首,北椋第一名將,人如其名知恩圖報,重情重義。橫刀立馬,英氣逼人。

  高偉光一出場,已經是書中的白衣兵仙。

  第三個上品:張天愛版南宮仆射。

  天下第一美人,因臉型像狐貍,杏眼桃花眸,被徐鳳年取名白狐兒臉。

  但這位天下第一美人,可是和所有武俠小說的第一美人不同,別的第一美人是跟隨王者,她是自己追逐天下。

  張天愛早在預告片中一身白衣鬥笠女俠扮相出鏡,就已經贏得一片喝彩,正劇中她也不是嬌滴滴的病態之美,而是眉眼之間帶有英氣的女俠。

  再劇透一句,全劇前五集中最精彩的打鬥,不是出自男主,而是她。

  第四個上品,也可能是絕品:楊皓宇飾演的「劍九黃」。

  一位內藏乾坤,平平無奇的憨厚老仆,劇照給人一種喜感,最後卻成仁取義,留下一句,給少爺上酒。人。

  太普通?關鍵戲份,他一個眼神你都信他是一劍光寒十九州。

  第五個上品,劉佩琦飾演的李義山。

  一個令徐鳳年脫胎換骨的造王者,這位老戲骨演得,底蘊深藏。

  第六位上品:杜玉明飾演的總管,仿佛從書裡走出來一樣。

  最後一位:二姐徐渭熊,由文詠珊出演。相貌平平的英氣才女,後四個字完美演繹,前四個字實在勉強。但,依然配得上一句上品。

  再說幾個高風險角色。

  一是邱心志飾演的李淳罡。

  不管誰來演這位「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的十年武俠第一配角,都是高風險,邱心志雖然曾是視帝,但角色類型偏文,且多數風度翩翩。

  能否演出角色暮年的邋裡邋遢,不拘小節和卓爾不群,留個懸念。

  至少目前沒看到最經典的挖耳摳腳。

  二是於榮光飾演的王仙芝,睥睨天下的出塵氣度,沒問題,但人物正氣中隱藏的一股邪性,留個問號。

  最高風險的角色,新一代小花李庚希飾演的薑泥。

  原著中「胭脂榜」前三的古典美人,美人確實,古典未必。與張若昀相差12歲的年齡差,也是風險之一,難怪已經有觀眾更看好張若昀和張天愛的二搭。

  精彩角色,太多。群像演技,當然重要,演技好,觀眾才會覺得故事中的愛恨情仇是真的。

  江湖之所以精彩,正因為有各色人等在這裡。

  因為雪中的江湖不是一個人的江湖,而是一群人的江湖。

  成敗:《雪中悍刀行》,今晚行不行?這點是關鍵

  預告片中有一幕最是打動我,四個字:「小二,上酒」。

  書迷知道,這正是小說開頭&結尾徐鳳年所說的話。

  對於無數武俠迷來說,今夜,就是上酒的時刻。

  要成為每個書迷心中那壺酒?難。但至少,應該拍出一個及格的武俠世界。

  能不能成?至少,我看出了劇組的誠意。

  看細節。

  一, 兵刃鎧甲。

  相比許多武俠劇中主角兵刃的塑膠感,《雪中》每個人的兵器質感十足,北椋軍的兵器看起來就很有分量,江湖人士也各有各的設計風格,老黃,南宮,湖底老魁,每一種武器都讓人有興趣去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因為兵刃即性格。

  二,武俠打鬥。

  本劇導演宋曉飛是攝影師出身,曾參與掌鏡《一代宗師》的他,鏡頭當然有電影感。

  但勝在,不賣弄。

  畫面構圖和調色非常美,最美的,則是武打。

  劇中開場的幾場水墨畫般呈現的古風武俠打鬥,已經是不僅僅為了調動觀眾的荷爾蒙,同時也在制造一種打鬥的意境。

  有節制的慢鏡頭,也讓這場打戲輕重緩急凸顯出來。

  招式路數,一絲不茍。

  無論是場景,動作設計,還是鏡頭語言,都非常細膩、流暢、行雲流水。看似是在對打,但其實也拍出了角色之間的,恩怨情仇。

  這些都是《雪中》低調的用心。

  用大量細密的針腳,不動聲色地編織出一副武俠江湖畫卷。

  

  它不單單是在講一個故事。

  更要給觀眾和人物悉心構建出一個群體,一個環境,甚至一個虛擬的江湖。

  故事看似是在寫江湖鬥爭,其實始終是在寫人心。是快意恩仇瀟灑外殼下掙紮和龐雜的人心。

  什麼是武俠史詩?

  不是時間跨度長,出場人物多,場面夠大就是史詩。關鍵在於,能否在人物性格裡種下一粒種子,看劇情在雪中開枝散葉,看他在同命運的抗爭中,走向預設的終點。

  人心才是永恒的史詩。

  毫無疑問,劇集將有很大把握成為年末爆款。

  當年的《慶餘年》,同樣是年末登場,也成績了該劇年度播放量冠軍。

  但我對《雪中》真正的期待卻不僅於爆款,更在乎品質。

  成敗關鍵,在於武俠二字。

  何為武俠,不是笑傲江湖已成仙的王霸神話。

  而是承認命運的脆弱,江湖的虛妄。卻為了一個承諾,一個信念,依然果斷地奔赴。

  真正的武俠有一種很難總結的東西,可以叫做「江湖氣」,也可以是少年氣。

  劇集可以是商業的,也肯定是要迎合受眾、追求收視的,但卻有這一股少年氣在,就不算辜負人們的一番等待。

  這要求對國劇太高了嗎?若是它來,就不高。

  今晚,坐等風雪起,好戲開場,看到人心曠神怡,忍不住喝一句——小二,上酒。

  那才是武俠頂流,年度王炸。

>《雪中悍刀行》今晚央視開播,實力派紮堆,三大看點,有爆款潛力

不完美的她:生母患癌去世,臨死前曝光一大秘密,周迅哭到暈厥

尋夢園

《中國好聲音》10位歌手今昔對比,有人娶富婆,有人患憂鬱症

尋夢園

《玩命關頭》蟬聯冠軍《好聲音》收視率1.8%蟬聯電綜冠軍榜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