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37℃不再是人體標準體溫!體溫是高點好,還是低點好?

  住在南方的鑫鑫,每次一到冬天,就很頭疼,因為不管怎麼捂,手腳總是冰涼的。雖然現在已經春天了,但整體氣溫還是比較低,放假在家窩在被窩裡一天的鑫鑫,還是感覺手腳怎麼捂都不熱。

  朋友建議鑫鑫去醫院檢查一下,鑫鑫也被這搞得很心累,便去了趟醫院,結果被查出是甲狀腺功能減低,引起的手腳冰涼。

  這讓鑫鑫十分不解,甲狀腺跟手腳冰涼怎麼會扯上關係?

  一、天氣一冷就手腳冰涼,是患病了嗎?

  對於導致手腳冰涼的說法有很多,有說是缺乏運動的,有說是身體不好的表現……真的假的?

  其實,大多數手腳冰涼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人體內布滿了血管,為我們提供營養與熱量,用以維持生命和體溫。

  而皮膚裡的冷覺和溫覺感受器,可為我們「偵查」外界溫度的變化,並及時調節,使溫度保持正常。

  當它們察覺環境溫度下降,便會觸發皮膚末梢血管收縮,減少流向皮膚表面的血液,讓更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優先給這些重要器官保暖,而手腳屬於該循環的末梢,便會感覺冷。

  尤其是女性,相比男性,更為敏感,產熱能力又低(即肌肉較少),另外體脂含量高,可影響體內熱量到達皮膚,也就更容易手腳冰涼。

  所以,對於大部分手腳冰涼的情況,我們無需過度擔憂。但對於一些特別情況的「手腳冰涼」,我們就得多加注意了,可能是疾病信號。

  1、雷諾綜合征

  這是一種血管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病後可導致末梢血管痙攣,繼而影響到血流,便會出現手腳冰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冷時,除了冰涼外,手腳還出現了先蒼白後發紫、潮紅伴有發癢、刺痛或燒灼感等不適,則要高度警惕雷諾綜合征。

  2、甲狀腺功能減低

  主要是因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引發的,而缺少甲狀腺激素,便會導致機能產熱能力下降,基礎代謝降低,從而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3、心血管功能障礙

  如果心臟功能出現問題,尤其是動脈硬化、血管狹窄阻塞等患者,血液運行也會受到影響,血液無法攜帶氧氣到達全身的各個部位,無法產生熱能,自然也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4、糖尿病

  發生此病後,也可影響周圍神經病變和肢體血液循環不良,從而引發手腳冰涼的情況,常伴有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症狀。

  提醒:如果一直被手腳冰涼的情況困擾, 尤其是還伴有其它不適,則要警惕疾病找上門,及時就醫檢查一下,這樣自己也比較放心。

  三、體溫總是偏低,意味著免疫力差?

  對於體溫低,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免疫力差的表現,這是真的嗎?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神經科教授趙建國表示:大多時候,體溫稍微低一些,對身體並不會有什麼太大影響,但有時確實有可能影響到免疫力,因為體溫低可意味著基礎代謝率也比較低,血流速度慢,白細胞功效效率低,這樣一旦有病毒病菌入侵,也無法及時察覺。

  而實際上,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也指出:人類的體溫正在持續下降

  該研究分析對比了美國內戰後、上世紀70年代初、本世紀的相幹記錄,經過對比其平均體溫,最終發現,自19世紀以來,人類的體溫一直在緩慢下降,從過去的37℃逐漸降到了36.6℃

  而究其原因,與人體炎症減少、居住環境以及生活條件變化,比如環境溫度更適宜有關。

  而對於體溫下降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王小川教授表示:雖沒有這方面的具體研究,但一般情況下,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確實有可能出現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

  可見,科學的穩定體溫還是很有必要的。

  四、體溫>37℃,就是發燒了嗎?

  對於我們而言,體溫超過37℃,往往都被認定為發燒。那你知道這個標準是怎麼來的嗎?

  其實,這來源於德國一位叫溫德裡希的內科醫師,對數萬人進行了百萬次的腋溫測試後發現並首次確定了,人均標準體溫是37℃,這個標準也就一直延續至今。

  可事實上,體溫可受到年齡、性別、晝夜、活動、藥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小範圍波動,一般不超過0.5℃~1.0℃。

  且不同部位的發燒標準是不一樣的,如:

  • 口腔:正常為36.3℃~37.2℃,超過37.2℃(上午)-37.7℃(下午),為發燒,測量時間保持在60s以上;
  • 腋下:正常為36.0℃~37.2℃,超過37.2℃為發燒,測量時要保持腋窩乾燥,時間為3分鐘;
  • 直腸:正常為36.5℃~37.7℃,超過38℃為發燒,測量時得插入直腸1-2cm。

  所以判斷發熱不要單一以37℃這個標準為主。

  總結:體溫是否在合理範圍也是我們需要密切關鍵的一個健康點,不管是低溫過低還是過高,都建議及時找出原因,對症處理。

  #健康2022##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是體質太差嗎?5個方法讓你暖起來》.騰訊醫典.2022-01-05

  [2]《「醫生,我體溫總是偏低,這是種病嗎?」》.生命時報.2020-03-13

  [3]《「37℃」成了歷史:人類的體溫為什麼比一百年前低了?》.生命時報.2020-03-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研究發現:37℃不再是人體標準體溫!體溫是高點好,還是低點好?

端午養生,健康一夏:端午健康話題,你知道幾個?

尋夢園

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才能使我們更營養、更健康?

尋夢園

1100萬人死於吃錯飯,最強飲食殺手不是油和糖?記住5點吃得健康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