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頂尖高手,都有一種「傻瓜式思維」!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真正的頂尖高手,都有一種「傻瓜式思維」! 未分類 第1張

這種現象讓我聯想到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一個橋段:

在二十四回中,張三豐傳授太極劍給張無忌,讓他現學現賣,去打趙敏手下的「八臂神劍」東方白。

大戰前,張三豐將太極劍慢吞吞地演示了一遍,然後問張無忌:「孩兒,我教的你還能記得多少?」

張無忌道:「回太師傅,我只記得一大半。」

「那,現在呢?」「已經剩下一小半了。」

「現下怎樣了?」「我已經把所有的都忘記了。」

張三豐微笑道:「好,你可以上了!」

張三豐為什麼要求張無忌將所學招式都忘掉呢?

道理很簡單。新手打老手,如果比的是招數、套路,結果不是被打死,就是被累死。

作為一個初學者,如果比武的時候心里總想著套路,就會被敵人隨機的打法搞的手忙腳亂。

所以,以弱克強最好的辦法就是「無招勝有招」,越是本能地應對,越是能隨意使出高秒的破解之術,從而讓對手無招可破。

這就好比創投圈里流傳的一句話:凡是那些厲害的角色,都能瞬間變「傻瓜」。

真正的頂尖高手,都有一種「傻瓜式思維」! 未分類 第2張

01

為什麼做個「傻瓜」這麼難?

有本英文書叫《The Sense of Style》,作者提到了一個詞,叫做「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

意思是說:一旦我們知道了某些事情,就會很難想像不知道它時是什麼樣子。

這就好比一個受過系統化文學訓練的人,往往很難寫出廣受讀者歡迎的好文章。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當你越是精通一件事情,就越容易掉入「內部視角」的陷阱。

比如好多年前我在大學里教書,發現許多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都特別不屑於那些靠互聯網寫作而出名的人。

然而,倘若你要讓他寫一篇10w+的科普類文章,其創作的結果往往是枯燥乏味、沉悶無趣。

之所以他們的文章無法戳中大眾的G點,原因並非是他們不專業。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們過於「專業」,所以才往往會陷入一種「內部視角」,導致其不能平等的站在大眾讀者的立場上去溝通思考。

換句話說,所謂的內部視角,本質上也是一種優勢視角,它是建立在我們過去的優勢和資源上去思考的一種直覺性邏輯。

再舉個例子。

幾年前,微信剛剛發布測試版本的時候,張小龍四處向周圍的朋友推薦下載他的APP。

有一次聚會,張小龍對面站了幾個女生,他走上前說:美女,裝個微信吧。女孩們問為什麼?

張小龍隨即解釋:微信可以提供免費發簡訊、發圖片的技術,不但能省掉彩信的錢,還可以直接語音對話,連打字都省了。

幾個女孩一臉懵逼的看著他,問:那我為什麼要用這個東西?

張小龍低頭嘆了口氣,於是拿起手機向她們演示了一番。

當他點到一個頁面,說道:你看附近有很多美女帥哥,你可以直接更他們打招呼…對面的女孩立馬兩眼放光,一個個掏出手機讓張小龍現場幫她們安裝。

由此可見,這個故事的上半段,張小龍是在用自己的「內部視角」推廣自己的產品,而到了故事的下半段,真正吸引女孩們的卻是「外部視角」,也就是我們常常談到的「用戶思維」。

那麼,為什麼即便是那些看似聰明的人,也常常會陷入「內部視角陷阱」呢?

這里我不得不提到兩個常見的行為經濟學詞匯——沉沒成本、稟賦效應。

首先,當我們要對一件事情產生某種決策時,不僅會看這件事情有沒有好處,還會看自己過去在這件事上投入了多少成本,好比金錢、時間、精力,乃至認知。

比如,很多強勢的管理者在給下屬布置任務時,會強烈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但凡有一點偏差,就會不停地打壓下屬。

之所以存在這種狀況,有時候並非因為他的方法是最有效的,而是有些管理者為了維護自己認知的神聖不可侵犯,寧願犧牲掉下屬的主觀能動性。

其次,一旦我們擁有了某樣東西(比如認知),我們便會花極大的成本去維護這樣東西,即便從客觀上講是不科學的。

比如,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的開車技術比一般人專業,這導致盡管我們都知道酒後駕車很危險,可現實中仍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喝了酒開車技術仍然沒有問題。

所以,無論是聰明的人還是笨蛋,但凡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的知識和經驗,就會在這個前提上遵循已有的行為模式去行動。

因此我們才常說:一個人最難改變的,就是過往的經驗和認知。

真正的頂尖高手,都有一種「傻瓜式思維」! 未分類 第3張

02

如何像高手一樣切換到「傻瓜模式」?

在張小龍看來,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就是要能隨時切換成「傻瓜模式」。

在一次分享中,他曾經說道:「喬布斯之所以厲害,在於他能1秒鐘變傻瓜。馬化騰需要1分鐘,而我差不多需要5~10分鐘的醞釀。」

這句話聽起來有些玄乎,不如說一個我自己的體會。

之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永遠不要和認證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然而,今天我所要討論的話題恰恰相反:假定對方與你認知水平不同,究竟我們該如何有效溝通?

好比一直以來,我認為語言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同樣一個詞或句子,不同的人對其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上學的時候,有個英語老師幫我們記單詞,他是這樣描述的:

A給了B一個餅乾,沒有任何索取,這叫「giving,給予」;

A給了B一個餅乾,還換回了一個香蕉,這叫「trading,交易」;

A給了B一個餅乾,換回一個金幣,因為A知道一塊金幣能換一個香蕉,這就叫「market,市場」。

你看,這個老師的比喻是不是連3歲小孩都能聽懂?

可問題是,現實當中我們很多人極容易陷入一種「內行視角」,或者叫「專家視角」。

我們往往會假設很多事情別人是已知的,而根本不在乎對方是否真的知道。

比如,我在前面提到了兩個行為經濟學詞匯:沉沒成本、稟賦效應。

按道理說,凡是常看我文章的人對這兩個詞應該並不陌生,為什麼我還要大費周折的囉嗦一大堆解釋、舉一大堆的例子呢?

套用喬布斯的格言來回答,「stay hungry,stay foolish」。在我看來,這句話並非是他一味地自謙,還是他贏得用戶時的一種行為準則。

言外之意,stay foolish(保持愚蠢)不是讓自己真的變「傻」,而是要求自己在做產品時變得和用戶一樣「傻」。

當然,這里的「傻」並非是指愚昧,而是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外行,一個沒有任何相關背景經驗和知識的小白來看待。

又如有一年春節晚會,其中有個小品《鐘點工》,宋丹丹問趙本山: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

如果你是工程師,可能會從冰箱上做文章;如果你研究生物學,也許會從解剖大象上入手;如果你從事的是藝術工作,可能這壓根兒就不算個問題…

然而,如果你只是個毫無「知識包袱」的小白,也許你也能做出和宋丹丹一樣的回答:

把大象裝進冰箱總共需要3步——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放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帶上。

換個角度說,「less is more」作為一種溝通原則,是很多成功者所倡導的一種商業哲學。

之前我花了很長時間去理解什麼是「用戶思維」,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永遠不要覺得你比別人聰明!

好比前陣子有個朋友跟我說他開了一家科技感很強的餐廳,我問他「所以呢」?

於是他給我羅列了一堆的名詞,什麼3D裸眼、虛擬現實、沉浸式體驗、分子料理等等…

說實話,聽完這些華麗麗的詞後我仍毫無感受,唯獨只有「沉浸式體驗」,讓我聯想起了有一年在紐約觀看的一部叫做「Sleep no more」的沉浸式戲劇。

這部劇之所以讓我記憶尤深,是因為它極大滿足了你的「窺探欲」。

不同於以往戲劇設計中的「上帝視角」,作為一名觀眾,從你踏進現場的那一刻,便化身為一個自我設定的角色,你可以跟著不同的演員角色在現場四處亂竄,直到拼湊出完整的故事情節。

PS:如果你對這部劇感興趣,可以看我早期的文章:《做個幽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話說回來,當我聯想到這里的時候,感覺還是有點不對勁

因為過去的那段記憶,完全是站在我的「內部視角」一種非常個人化的體驗。試問一個沒有看過類似「sleep no more」這種劇的人,會聯想到什麼是沉浸式體驗嗎?

想到這兒,我有可以肯定,就是凡是願意消費朋友餐廳的人群,多半都是獵奇心比較重的人,並且本質上偏愛炫耀(並非貶義),所以他們很可能都擁有過觀看戲劇的體驗。

所以我建議他將產品與用戶大腦中已存在的記憶相關聯,聚焦定位在「劇院式餐廳」。

有句話說,所謂的創新,就是像白癡一樣思考(需求),然後再像專家一樣做到它。

真正的頂尖高手,都有一種「傻瓜式思維」! 未分類 第4張

真正的高手從不在意自己做了什麼,而是會去考慮對方真正需要什麼,也就是我們每個人背後的人性。

記得有一次記者採訪喬布斯,問:「你們推出新產品的背後,是做了很多用戶調研嗎?」

喬布斯回答:「我們不會過度調研,也不盲從統計數據,但我們知道用戶心里需要什麼樣的東西。這個知道並非是你去問一萬個用戶,而是你對人心的洞察,或者人在內心里的一些渴望的洞察,那你就會知道了。」

為什麼許多成功者寧願相信「非理性」的人性,也不願意相信「理性」的數據呢?

答案在於,數據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人性的可能是無限的。

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幫分析專家,為了了解飛機哪個部分最容易被擊中,就到飛機修理廠去做統計。

後來,他們發現飛機身上的故障主要出在了機翼的部位,因為那里彈孔最多。

於是得出一個結論:把所有飛機的機翼部分加強,做得更加不容易被擊傷。

正在這時,旁邊突然跳出一個新人,說這可能不對!因為被擊中其它部位的飛機,很可能早就被炸成碎片了,哪有可能被送到修理廠…所以,你們光統計修理廠的飛機是毫無意義的。

由此見得,很多人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一個更大的事實:我們往往是在已知的信息里做決策,在有限的規律中找結論。

然而,在我看來,真正的理性,其本質上是反直覺思考。

正所謂「嘴上說不要,但身體很誠實」。所以行銷人也常常會說,你永遠不要去發明事實,而是要盡力地去發現事實。

而事實,也並非是你站在「內部視角」直覺上認為的,而是通過不斷地洞察、摸索,從而挖掘出別人大腦中已存在的認知。

就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永遠不要覺得你比別人聰明!

03

結 語

記得之前有人問我說:「為什麼很多生意上很成功的人,文化層次普遍不高?」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引用之前網上廣泛流傳的一張圖,即一個人認知的四種狀態:

真正的頂尖高手,都有一種「傻瓜式思維」! 未分類 第5張

關於這張圖網上有很多解讀,這里我只想補充一點:

真正的傻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頂尖的高手「不知道自己知道」,這兩者之間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實際上,卻是很多人要花一輩子修煉的。

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那些「文化層次不高但很會賺錢的人」,他們並非真的認知水平不如你高,而是他們更善於本能地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更甚者,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到了這點。

所以,文化層次的高低,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財富大小。

換言之,真正決定一個人成敗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能掌握一種「外部視角」,隨時讓自己瞬間變「傻」。

若要做到這點,在我看來,起碼要遵循以下三條:

1. 打破直覺,不要被自己的「已知」裹挾;

2. 洞察人性,發現事實背後的人性心理;

3. 遵循簡單,沒人願意花功夫理解你。

最後,相信我一點:以上我所說的可能都是錯的。

來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推薦:美容院長,一個專門為美容院管理層提供管理資訊的平台!適合人群:美容院長、店長、顧問

真正的頂尖高手,都有一種「傻瓜式思維」! 未分類 第6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