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企業一上市就衰落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來源:人大重陽

1月12日第二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資本市場與現代金融體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發表主題演講稱,推動金融市場化改革,核心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完成中國金融功能轉型,很重要是推動中國股票市場發行制度的改革,沒有股票市場發行制度改革我們難以完成。

發行制度非常重要,除了審核機制,很重要的是讓什麼樣企業上市,變成了核心命題。我們過去太多的傳統工業企業上市,他們上市到了頂峰時期,一到上市他們慢慢衰落,中國金融市場難以發展,和整個經濟發展不匹配,因為選擇一批當時輝煌的企業,一上市慢慢衰落。我們過去選的上市公司太注重歷史,太注重經驗,太注重過去的輝煌,不注重未來的發展。

以下為全文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中國資本市場論壇舉行了23年,現在是第23屆,剛才寧局長、方星海主席、劉偉校長都對今天的主題發表了重要的看法,對他們的看法我都非常讚成。剛才放了一個片子,黃達教授與中國資本市場論壇,黃老師是我們國家金融學的奠基人,具有崇高的威望。過去22年孜孜不倦,而且非常關心年輕一代的成長。所以22年他都身體力行,來到中國資本市場論壇,若干年他還發表重要的演講,大約是2011年之後,他一定會參加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但是不講話。在論壇的開幕前,我專門請瞿強教授咨詢了黃老師的身體情況,我是非常希望他能夠到會,指導我們的論壇。瞿強把他們兩個人的對話發給我了,令我非常感動。對話核心就是,這屆論壇我拼了老命也要參加。大概又過了一天,黃老師對瞿強又來微信,說看來這個老命不能拼了,實在來不了了。因為這之前我專門去看過黃達校長,的確走路有些困難,但是身體還是很好的,精神狀態非常好,而且思維非常清晰,說話非常有邏輯,也非常簡短,不羅嗦。

後來我想想看怎麼辦,大概離論壇開幕只有兩三天的時間,我說我們做一個黃達教授與中國資本市場論壇的片子,這個片子很快做出來了。這片子就是這個背景下放的。製作這個片子很難的,因為23年了,我們論壇有黨的國家主管人,有各部委的重要主管,有著名學者,有著名的企業家,慢慢找,很不容易找到一個從第一年到第二十三年的連貫性的鏡頭照片。表達以下黃達教授對中國資本市場論壇的厚愛。人民大學有這樣一個傳統,我們老一代都對年輕一代給予很大的關愛。

寧吉喆主任從第一屆開始,第一屆他還是發改委的副處長,到這一屆,中間他曾經當副職,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他說副主任不能發言了,副主任期間不發言的,當到主任才發言的,國際統計局長才發言,他發言中規中矩,里面還有很多信息,別看中規中矩,里面信息量很大。他說我們國家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統計局也要為此努力。

我今天主題叫現代金融體系之路:中國的探索。我主要分四個方面來講:

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

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們為此構建具有大國金融特徵的現代金融體系,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石是透明富有活力的資本市場,具有高度市場化和國際化特徵,中國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既順應了歷史的趨勢,又有堅實起點和基礎。我既對過去40年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做了總結,趨勢是朝著現代金融體系的方向在演變,它是邏輯必然的過程。同時它又符合金融發展的規律。中國是一個大國,一定要構建與這個大國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主要講三個:

你不能弄一個空中樓閣,沒有基礎,實際上它有堅實的基礎,我們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有堅實基礎。

首先,中國金融40年改革和發展的變化。我們從這幾個角度考核中國金融40年改革的發展和變革。

第一個看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變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變化有三種方式觀測,金融最重要的變化不是規模的擴張,是它的結構變化,只有結構的變化才會帶來功能的轉型,才會帶來金融功能的升級。一方面中國金融規模有了巨大的發展。我們1978年,居民儲蓄存款,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只有240億,今年超過78萬億,全社會的金融資產1978年只有不到3000億,現在360萬億。中國金融結構的變化,一個是資產結構,分為幾個,居民體系資產結構,居民部門資產結構,融資資產結構。從金融體系方面的整個資產結構來看,從寬口進、窄口進、中口進,分別是30%、40%、接近50%,證券化資產比重從原來零,到現在三個口來看,最窄達到50%,最寬達到60%,我們居民融資資產517.92億元,接近1/3。

居民部門的資產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居民部門擁有的金融資產有140萬億左右,非證券化居民部門資產在不斷下降,表示中國金融體系財富管理功能明顯提升。

我們從金融業態來看,中國的金融業態已經從原來單一的金融業態變成多樣化的金融業態。1978年到1990年,我們金融業態是高度的單一,支付清算、分配資源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商業銀行,分散和配置金融風險功能,中國金融體系幾乎不存在。

第二個變化從1990年到2005年,由於兩個交易所的設立,中國金融的脫媒開始了,當時我們對資本市場理解不深,我們理解不了它是脫媒,我們主要理解商業銀行融資到市場的一種延伸,是融資功能的延伸,或者說融資功能的銀行體系的外部延伸,沒有理解它是一種脫媒,更沒有它會對金融功能的變革產生革命性的影響。所以在1990年到2005年雖然脫媒已經出現,但是脫媒作用甚微。

2005年之後我們推進股權分置改革,我們慢慢意識到資本市場具有更重要的功能,就是財富管理功能,以及對傳統金融融資脫媒的功能,我們開始意識到。所以這一階段中國金融呈現二元化的特徵,市場性融資開始顯現。股票市場出現兩次大幅度的波動。

到了2010年之後,脫媒的力量出現了,就是技術脫媒,技術脫媒推動了市場發展。技術脫媒主要是脫市場傳統融資的媒,技術脫媒力量存在,特別是由於監管部門,尤其是央行採取了寬容式的監管,從而使得技術對金融的滲透產生了重大顛覆性的影響。可以看得到,互聯網金融規模這些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第三方支付,就是技術脫媒帶來支付的革命,第三方支付到2017年支付總額達到143萬億人民幣,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在嚴重的挑戰傳統支付的方式。其中平台小的代表,以及P2P有很快的發展,現在P2P遇到重大的困難和瓶頸,P2P瓶頸在於缺了兩個條件,第一個所有從事P2P的這些平台都沒有足夠的數據,只要沒有足夠數據就不能完成線上的信用評估,完成不了線上評估,P2P難以生存。第二個P2P的從業者,不知道P2P帶有某種普惠性質,是普惠金融重要組成部分,不是高利貸的技術。由於技術不紮實,理念不清楚,P2P很多平台倒閉了,這是必然的。

第三個變化是中國金融風險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中國金融功能從單一的融資已經慢慢變到融資和財富管理並重的時代。中國金融企業不僅僅是融資的金融,開始具有財富管理的功能。與此同時,由於結構和業態的變化,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因為原來單一機構風險慢慢變成了機構風險和脫媒風險並存,我們進入到雙風險驅動時代。要求中國金融監管架構要進行改革。

第四個變化中國金融開放和國際化,主要特徵是全方位的試錯和市場化方向的探索。這兩件事情堅定不移。第一進行市場化的探索,第二全方位的試錯。我們開放國際化方面非常謹慎的,突出表現在我們匯率制度改革,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經歷4個階段,1980年單一匯率,到1986年雙重匯率,1994年結束雙重匯率制度,實行有結構的單一匯率。2005年我們加入籃子貨幣,做到有管理活動的匯率機制。到了2015年8月匯改,把中間價做了重大市場化的調整,以前是收盤價作為第二天的中間價。所以人民幣匯率改革我們是實行的試錯時代。要點是從中間定價改革從機構報價到市場收盤價,從單一美元到籃子貨幣,幅度從0.5%到2%,管理從窗口指導到逆周期的調節因子變化,概括為四個要點。我們是堅定朝著市場化方向發展的,但是我們採取的試錯手段,一旦不行我們趕緊退回來研究新的辦法。

同時國際資本流動這些年明顯加快,特別是FDI和中國對外投資,這兩項都有快速增長。FDI我們2017年大約是1360億,對外投資我們現在大概是1800億左右這樣一個規模。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人民幣在國際上排名也看得清楚,除了MF,FDI,10.9%排在第三位,實際上在國際貿易上排在第四位或者第五位。人民幣離岸規模一般是2.8萬億左右,離岸規模比較小。人民幣互換,在35000億左右,說明人民幣的全國影響力在提升。

第五個變化40年來很重要的變化監管模式調整,由原來大一統監管模式,人民銀行的全能管理,什麼都管,慢慢分離,1992年到2018年中間是分離監管的時代,表示是證監會的成立,保監會1998年成立,銀監會2003年成立,完全進入分業監管的時代,分業監管模式推動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2018年3月我們進入雙柱功能監管時代,基於風險結構變化的選擇。我讚成接近雙柱的監管,微觀和宏觀的監管。中國金融具備大國特色的金融體系的基礎。

資本市場的基本特徵

資本市場的基本特徵。最重要概括兩種,一個銀行主導型,一個是市場主導型的。2001年我們做了一個研究報告,中國未來金融一定是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當時有很多看法,認為完全不可能,中國只能是銀行主導。我今天更加堅信我的判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把金融作為經濟上的基礎和核心。接近20年前我們認為中國金融應該是市場主導型的金融,我們選擇現代金融體系方面,市場主導型的金融是我們選擇的目標。在1969年史密斯在金融結構論述里面有這個意思,但是表達沒有那麼明確。經濟學家艾倫對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結構關係做了案例分析,得出結論是:沒有特別明顯的證據表明一種金融體系能夠明顯的優於另一種金融體系。在報告里面有很多論述,報告有一個完整版,還有一個簡約版,簡約版有68頁,前面還有一個摘要,摘要只有300字。該報告詳細論證了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程度、收入水平、文化法律特徵的國家金融結構的影響做了比較完整的分析。資本市場是汪洋大海,其他金融機構是汪洋大海的一條船。工商銀行就是航空母艦,它也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條航空母艦,我們可能一些基金就是一條小船,在大海運動。財富管理增長需求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發展。

現代金融體系有六大特徵:支付清算的功能,提供資源集聚分散機制,資源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和主體之間轉移提供便捷,金融部門提供管理風險的服務,具有風險管理功能,提供信息服務,解決激勵問題。中國新技術推動了支付清算功能的升級,使得我們技術跨越時空,推動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特別是推動中國消費模式的變化。

金融資產已經開始做到跨越時空的配置,通過金融創新,通過衍生品市場和基礎創新,完整金融本來的含義,跨時空的資源配置和風險配置,需要制度創新,中國金融慢慢具備這個功能。

中國如何構建現代金融體系

中國如何構建現代金融體系。第一個推動金融市場化改革,核心是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完成中國金融功能轉型,很重要的是推動中國股票市場發行制度的改革。沒有股票市場發行制度改革,我們難以完成中國金融功能轉型。發行制度非常重要,除了審核機制,很重要的是讓什麼樣企業上市,變成了核心命題。我們過去太多的傳統工業企業上市,他們上市到了頂峰時期,一到上市他們慢慢衰落,中國金融市場難以發展,和整個經濟發展不匹配,因為選擇一批當時輝煌的企業,一上市慢慢衰落。我們過去選的上市公司太注重歷史,太注重經驗,太注重過去的輝煌,不注重未來的發展。

第二個要注意新技術的滲透和廣泛應用。新技術的脫媒會推動中國金融的巨大進步,推動中國金融、數字金融全面展開。數字金融的出現為普惠金融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沒有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滲透是完成不了的,因為受到時空限制。時空限制最重要就是成本限制,成本太大,完成不了。技術革命,會克服成本的約束,也可以克服時空約束。

第三要推動中國金融開放國際化。中國金融是大國,大國有自己的特徵,第一個一定是現代金融,現代金融一定是開放型的金融,一定是國際金融中心。第二個人民幣一定是國際上重要的貨幣,這是大國金融的兩個核心元素,所以就要推動中國金融的國際化,到2030年我有理由相信,中國金融體系中的資本市場也可以成為全球新的國際金融中心。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