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會滿2018年資本市場觀點全匯總(附實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易會滿2018年資本市場觀點全匯總(附實錄) 財經 第1張

來源:鳳凰網股票

據新華社,日前,中共中央決定,任命易會滿同志為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免去劉士餘同志的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職務。國務院決定,任命易會滿同志為中國證監會主席,免去劉士餘同志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職務。劉士餘同志另有任用。

近兩年,易會滿在公開場合發表了很多關於中國資本金融市場的見解,並提出建議。2017年易會滿指出,治理金融亂象,首要的是建立一張金融業的超級資產負債表,以反映金融業整體運行和風險。該建議引起了業內的廣泛討論。2018年易會滿指出,當前治理金融亂象,需要的正是固本清源和攻堅克難,而重要抓手和有效切入點之一,就是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支付管理。

易會滿2018年資本市場觀點全匯總(附實錄) 財經 第2張

以下為易會滿2018年資本市場觀點全匯總:

如何對銀行估值,應當從三個方面考慮

2018年11月17日,易會滿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談銀行業估值問題。

「整個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情況,在全球來看都比較好,我們做董事長的,也非常關注每一年、每一個季度的經營指標。」

言外之意或是金融從業者與市場分析師對於銀行股存在著一定的分歧。

「我建議,需要客觀、理性地看待銀行業,更需要用戰略的、宏觀的思維來看待銀行業,還需要善於把握銀行業的發展趨勢與規律。」

對於如何對銀行估值,易會滿認為應當從三個方面考慮:

第一,要全面客觀地判斷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跟發展預期,「盡管有挑戰,但中國經濟在全球增長勢頭最快之一的大趨勢不會變」。

第二,要全面判斷金融科技對實體金融的影響。「我覺得,市場對這一點反映的不是很客觀。」易會滿說,不可能誰替代誰,也不可能你死我活。總體經過這五年時間的發展,現在的情況是各有定位,優勢互補,是通過合作來共同推動金融業的創 新髮展,因為不管何種形態,尊重金融規律是硬道理,違反規律肯定受到懲罰。

第三,要全面客觀判斷資本及資產質量、淨息差等商業銀行經營的核心要素,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分析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我們還要善於發現中國銀行業經營環境的特有優勢,實際上大家比較一下全球銀行業,中國銀行業的外部環境比世界上很多國家要好得多。」

監管方面

易會滿認為,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面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奉行互為共贏的開放戰略,持續放開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他分析稱,一方面,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市場改革不斷深化,金融亂象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果,將從多個維度重構金融生態環境。13億的內需市場和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將產生豐富的金融需求,將為銀行創 新髮展提供廣泛的空間。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面臨著「成長的煩惱」和「前進中的問題」:一是國際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加劇,給銀行經營帶來更多風險;二是實體經濟運行困難增多,區域、企業分化趨勢加深,有可能向金融領域傳導,這需要經歷一個艱難的陣痛期;三是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創新動力的同時,也對銀行傳統經營理念服務模式帶來了挑戰;四是全球銀行業金融強監管周期,中資銀行走出去面臨更大的合規壓力與挑戰。

對此,就未來銀行業的發展,易會滿從五個方面做了思考,他認為,一是要堅持服務本源,以金融的力量助推貿易投資自由化跟便利化;二是要進一步加快創新領跑,以科技變革推動銀行再造;三是要堅持轉型升級,加快由資產持有大行向資產管理大行轉變;四是要堅持風險管控為基,全面加強合規與風險管理;五是要激發金融全要素的活力與效率。

易會滿在11月2日的一場金融峰會上指出,商業銀行應當加強信息共享,防范過度融資,優化市場風險預警體系,共同塑造穩定區域金融環境。

易會滿在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在會後感言道:「六條措施,每一條措施我覺得都非常實在,那麼總書記在這六條措施里面第二條是,提出如何進一步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里面的措施我覺得非常具體,任務也非常明確。」

發展普惠金融既是大局和責任,也是市場和機遇

2018年9月26日,易會滿在「工銀普惠行」主題活動啟動會談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他指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複雜、多元、綜合的問題。既有宏觀經濟因素,也有微觀運行問題;既有總量因素,更有結構性矛盾;既有長期和共性因素,又有階段性和個體特徵。需要全面分析,綜合施策,持續發力。

發言實錄: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工商銀行「工銀普惠行」主題活動啟動會,與我們共同見證這一富有意義的時刻。首先,我謹代表工商銀行,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我們這次啟動會也將通過視頻形式直接開至地市分行,動員全行分支機構上下同行,掀起聲勢,廣泛開展小微金融「三聯動」(聯動政府部門、聯動行業協會商會、聯動融資性擔保機構)、「三走進」(進園區、進專業市場、進核心企業)活動。

當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普惠金融發展,社會各界也廣泛關注和熱議普惠金融尤其是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商銀行名字中就帶著「工」和「商」,是依靠工商信貸起家的,始終與小微企業風雨同舟、攜手共進。上周,我專門帶隊到小微企業比較集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浙江杭州、紹興進行實地調研走訪,通過與當地政府、監管機構、企業家們面對面交流,問計企業家、問計地方政府,共促普惠金融發展。這次我們接力啟動「工銀普惠行」,就是希望在推出全新小微金融產品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聚合更多力量共建普惠金融生態圈,以新理念、新技術、新金融,更好地助力普惠、服務小微。這里,我想結合工商銀行的經營實踐,就普惠金融怎麼看、怎麼做的問題,與大家分享幾個觀點。

第一,為什麼要做小微金融?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小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細胞,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崗位、90%以上的企業數量。因此,小微企業是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增加、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和引擎。支持好、發展好小微企業,不僅是應對當前經濟挑戰,做到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解決新時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對商業銀行而言,發展普惠金融既是大局和責任,也是市場和機遇;既是服務本源的體現,也是戰略轉型的方向。一方面,隨著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的完善,大企業、大客戶會更多轉向直接融資,金融脫媒趨勢日益顯現。只有布局和深耕小微金融,商業銀行才能穩固客戶基礎,培育發展新動能。另一方面,在國家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的形勢下,小微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不僅分布廣泛,數量眾多,而且經營活躍,需求旺盛,是銀行市場拓展的新藍海。至2017年末,全國小微企業法人約2800萬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今年上半年每天新註冊市場主體5.52萬戶。因此,普惠金融不可不為,更大有可為;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實做深做細的問題。

第二,如何看待小微融資難融資貴?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複雜、多元、綜合的問題。既有宏觀經濟因素,也有微觀運行問題;既有總量因素,更有結構性矛盾;既有長期和共性因素,又有階段性和個體特徵。需要全面分析,綜合施策,持續發力。

(一)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背後有深刻規律和複雜原因,應對症施策。從企業需求端來看,相對於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大多處於產業鏈的末端,資產規模較小,治理結構不夠完善,財務管理不夠規範,抗風險能力較弱。再加上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尚不完善,部分區域信用生態環境不夠理想,客觀上也縮窄了銀行的可選擇餘地。從我們調研情況來看,存在融資缺口的小微企業中,有一定比例的企業營業收入下滑或盈利下降。小微企業融資難,因企業而異,因區域而異,主要表現為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融資難,金融生態較差的地方小微企業融資難。從金融供給端來看,部分商業銀行有壘大戶、吃快餐的發展慣性和路徑依賴,習慣「做大」的信貸作業和服務模式與小微企業需求不相適應,普惠經營能力不足。一些基層機構和從業人員由於前些年小微貸款不良率上升較快,受到問責的比例較大,客觀存在「恐貸症」「懼貸症」,內生發展動力不足。再加上當前融資管道和金融資源配置過度分散化,一些所謂的新金融、類金融機構追求高風險高收益,在看似緩解「融資難」的同時加劇了「融資貴」問題。從調查情況看,大型銀行小微貸款平均利率在5%-6%之間;各種新金融、類金融機構普遍在15%以上,而民間借貸一般在20%以上,中小銀行介於大銀行和他們之間。小微企業融資貴,因管道而異,主要體現為非銀行類機構和部分中小銀行融資價格過高。因此,只有對小微企業融資真正難在哪里、貴在哪里,心中有數,才能應對有方,施策有效。

(二)小微企業需要的是全流程、全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當前各方對小微金融的關注焦點集中在融資層面,但實際上,根據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資金周轉的具體特徵,根據其所處的初創、成長與成熟壯大等不同的生命階段,其金融需求也存在明顯差異,需要短期與長期、信用與抵質押、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化融資支持,需要包括開戶、結算、融資、投資等在內的全鏈條金融服務。小微金融發展既要勇於創新突破,善於運用各種新技術新手段,又要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真正立足小微企業需求,紮紮實實做好基礎服務,不盲目追逐「潮流」,不寄希望於「一招鮮吃遍天」。

(三)普惠金融必須立足於商業可持續原則。普惠金融難,難在商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也在商業可持續。不解決這個痛點和難點,普惠金融做不大,也難做久。小微貸款最大的成本是風險成本,目前小微貸款不良率平均為2.75%,比大型企業高1.7個百分點,單戶授信500萬以下的小微貸款不良率更高,銀行獲得的收益較難覆蓋風險。因此,發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要提升風險管控能力,這才是商業銀行應該具備的專業優勢和看家本領,這才是最大的商業可持續。

規範支付管理是治理金融亂象重要抓手

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易會滿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當前治理金融亂象,需要的正是固本清源和攻堅克難,而重要抓手和有效切入點之一,就是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支付管理。

演講實錄:

我認為,當前治理金融亂象,需要的正是固本清源和攻堅克難,而重要抓手和有效切入點之一,就是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支付管理。

一、支付變革創新帶來積極作用

支付是一種古老的經濟活動,從以物易物到貨幣交易再到非現金支付,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和商業形態每一次大的變遷,都會在支付這個最基礎的領域體現出來。

近年來,伴隨著金融科技的興起,大陸支付產業進入創新變革、快速發展的興盛期。尤其是移動支付異軍突起,成為主體最多元、創新最活躍、產品最豐富的領域,不僅推動了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的創造,而且在降低交易成本、增強交易便利性、提升經濟社會運行效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

2017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609億筆、金額3760萬億元,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37%和27%;辦理移動支付業務2762億筆、金額307萬億元,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40%和115%;大陸移動支付用戶規模接近9億人。今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額突破40萬億元大關。總的看,大陸支付行業已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區域支付力量,在支付便捷性、普及率及創新動能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除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迅速發展之外,在這場支付變革乃至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浪潮中,商業銀行不會缺席也從未缺席。以工商銀行為例,我們以開放進取的心態擁抱互聯網,堅持以金融為本、創新為魂、互聯為器,在前幾年較早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並實施了e-ICBC 3.0智慧銀行戰略,以金融科技思維重塑經營邏輯、業務流程、服務體系、管理模式和IT架構,為雙創時代和普惠發展帶來新的金融推動力量。在支付領域,我們立足移動化、場景化、便捷化,積極打造雲閃付、工銀e支付、e生活、e繳費等新平台新生態。去年全年通過網路做到的支付結算總額達到568萬億元,目前線上支付已占我行支付總量的98%。

二、支付市場亂象也為金融亂象提供了溫床

金融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外部性。因此,目前世界各國對金融都實行持牌經營,而且對其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如果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那支付系統就是金融的血管,正常的支付活動是保證經濟血脈暢通的關鍵。但當前,社會各界對支付的本質重視不夠、研究不夠、投入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支付是最核心的金融基礎設施,是金融之基、民生之需、穩定之本,是一個完整金融鏈條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支付聯結著資金和信息,聯結著信用和投資,關係著每個人和每個市場主體的切身利益,關係著整個經濟金融的效率與穩定。可謂「小支付、大金融」,「微領域、大影響」。我認為,不管技術手段怎麼創新,不管模式生態怎麼變化,支付的本質和邏輯沒有變,支付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會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支付就是金融活動的一個源頭。如果管控有力、創新得當,就會造福經濟社會;如果源頭泛濫,脫離河道,脫離金融本質和規律,就會帶來危害。如同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當前支付產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狀況,潛藏著不容忽視的現實風險。

不容諱言,梳理這幾年來出現的金融亂象,一方面是由於資管與同業業務等過度創新帶來的,另一方面則是伴隨著支付機構的多元和互聯網金融突進帶來的。在監管理念、監管環境、監管技術與創新不能同步時,風險就如影隨形地產生了。特別是一些支付機構以支付之名、行金融之實,以創新之名、行違規之實,以普惠之名、行高利貸之實,對金融亂象的滋生及蔓延起到誘發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個別甚至嚴重危害到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縱觀近年來發生的非法集資、違規收單、客戶信息安全、洗錢,以及各種各樣的P2P、現金貸、套路貸、地下交易平台等亂象,基本上都借助了違規支付尤其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支付工具。

從微觀上看,支付亂象及危害主要表現在:一是存在放鬆支付資質問題。支付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其應有較高的準入門檻。大量沒有資本支撐、沒有從業資質和專業經驗的主體湧入支付市場,對法規缺乏敬畏,不受監管約束,衝擊了正常支付秩序。二是存在功能異化和監管套利行為。一些支付機構繞過監管邊界,遊走於灰色地帶,行為功能異化,損害了支付安全和公平。如有的突破限制規定,延伸支付功能,變相地甚至公然地開展融資、理財、保險、基金等金融業務,加劇了金融風險跨市場、跨行業傳導。有的為做到自身利益和追求所謂的極致效率,在支付限額和帳戶分類管理上不執行規定,以弱認證方式為客戶開立全功能帳戶,突破小額支付范疇。有的大搞資金池,或者挪用客戶備付金,進行高風險投資或者放高利貸,通過所謂的「錢生錢」進行快速「造富」。有的甚至向非法集資、商業欺詐等非法金融活動提供便利。

從宏觀上看,支付主體、管道、場景、數據等多維度的碎片化,帶來支付清算體系的碎片化,以及整個金融資源的過度分散化,不僅會最終影響金融消費者的根本利益,而且會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影響金融安全和經濟穩定。

三、需舉合力推進支付產業規範創 新髮展

推動支付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助力治理金融亂象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正本清源,精準施策。我們欣喜地看到,央行和監管部門在堅持強監管與促創新並重、完善頂層設計、規範市場秩序、消除風險隱患方面,已經出台了一系列精準措施,並取得了明顯效果。如建立網聯平台、備付金集中存管、優化牌照續展及市場退出機制、規範銀行等支付機構管理、加強個人帳戶分類管理、嚴查支付通道和接口「私搭亂建」等。作為不同類型的支付機構,均應切實擔當主體責任,合力推動監管要求的落地深植,共同引導支付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一是要不忘初心,回歸本源。服務民生、服務實體經濟運行是支付發展的初心和本源。在這一目標下,央行和監管部門應強化各類機構合理界定發展定位,嚴肅支付大小額分離和限額管理。銀行作為支付血管的主動脈,要強化行業自律,承擔好整個支付和經濟金融體系安全穩定運行的責任,處理好做到金融安全與追求商業利益的關係,堅守底線,保持定力。非銀行支付機構作為毛細血管,要堅持小額、便捷、便民支付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回歸支付主業,在與銀行的有效互補和良性競合中,共同打造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支付體系,更好地為經濟社會「賦能」。

二是要消除監管套利。應進一步加大支付亂象整治力度,抓源頭,出重拳,治重點,為有效治理金融亂象創造基礎和條件。包括提高準入門檻,強化持牌經營,淨化市場環境;根據資質能力,完善差異化業務準入,引導各類機構把握好安全與效率、創新與風控的關係;從事相同的金融業務必須接受相同的金融監管,堅守合規邊界和風險底線,消除套利空間;堅決打擊「偽普惠」,嚴格管控各種現金貸實際利率水平。

三是要堅守帳戶管理的核心要求。帳戶是支付的基礎和「入口」,是支付安全的根基,是金融消費者的金庫。要以落實銀行帳戶實名制、現場KYC核查和保護存款人合法權益為核心,做好開戶管理。嚴格實施個人銀行結算帳戶分類管理,根據不同開戶管道及核驗程度賦予不同的帳戶功能,運用好I、II、III三類帳戶,使金庫與錢包分離,真正建立起帳戶安全屏障。

四是要嚴禁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搞任何形式的「資金池」。從「錢貨兩訖」的現金支付轉變為信用支付,使支付行為具有了天然信用創造能力,同時支付伴生資金沉淀,由此產生了「資金池」,使得支付機構事實上具備了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特徵。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支付機構「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監測和監管,嚴格落實備付金集中存管等制度,切實保障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傳導和客戶資金安全。

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

2018年6月在《中國金融雜誌》刊文談商業銀行經營轉型之路。易會滿認為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銀行經營轉型的必由之路。

以下為全文: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大陸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大陸發展的戰略目標。這是黨中央對新時代大陸經濟發展特徵的重大判斷,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高質量的金融供給。商業銀行作為大陸金融業的主體,必須樹牢質量優先、效益至上的理念,因勢謀變,順勢而為,加快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全面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在促進實體經濟做實做優做強中,在增強大陸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中,發揮更加有力和更為突出的作用。

為什麼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

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是指銀行將支持實體經濟的著眼點從狹義信貸概念轉向廣義投融資概念,通過搭建直接間接融資結合、存量增量統籌、融資融智並舉的綜合服務架構,形成「貸+債+股+代+租+顧」六位一體的全口徑投融資體系,打造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真正激發金融全要素的活力與效率。可以說,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銀行經營轉型的必由之路。

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是助推大陸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當前,大陸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正在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已經達到「半壁江山」,高能耗、重資產、低效率的重化工業將逐步向清潔化、輕型化、智能化方向升級,養老醫療、文化教育、傳媒娛樂等輕資產行業的市場空間廣闊。這是全球經濟發展周期變化下大陸經濟結構重大調整的結果。在向「輕資產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研發投資、資源整合以及兼並重組等活動很難完全與單一信貸業務相對接,這對銀行建立綜合化的投融資服務框架提出了迫切要求。銀行也需要通過創新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機制,把握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窗口期,積極布局新市場,做到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自身升級發展的深度融合。

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是契合客戶融資需求多元化趨勢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去杠桿」加速推進企業資金運作方式的重大變化。2017年底大陸企業部門杠桿率159%,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是比較高的。中央提出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提速將為企業去杠桿提供有利環境,更多的大型優質企業將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籌資,從而推動去信貸、去債務、去中介的進程。另一方面,「補短板」帶來企業運作方式的創新。「補短板」戰略的關鍵一環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在創新型國家建設和製造強國戰略的引領下,高科技企業以及傳統企業中的創新板塊正在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這些創新企業在商業模式、金融需求、風險形態等方面與傳統主體有著顯著差異,輕資產、快周轉的運作特質與傳統信貸業務重抵押、期限固定的特徵存在著一定衝突。銀行必須適應這些趨勢性變化,改變傳統的貸款主導和增量切入的融資模式,加快建立多維度、多層次的「全融資」服務體系,做到從信用中介向信用和資本融通中介的轉變。

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是應對社會融資結構深刻調整的必然選擇。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創 新髮展,資金提供主體已經由傳統的商業銀行,逐漸擴展到證券、信托、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工具也日益豐富,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貨幣信貸,還包括信托、理財、債券和股票等融資方式。近年來,非信貸金融工具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據統計,2002~2017年,全社會融資規模由2萬億元增加到175萬億元,而同期人民幣貸款占比則由92%下降至68%,反映出社會融資結構調整趨勢。可以預見,隨著多層次股權市場、債券市場、期貨與衍生品等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未來一個時期非信貸融資規模將進一步攀升,加強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成為順勢之舉和必行之棋。

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是商業銀行深化經營轉型的必然選擇。從盈利增長看,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利差收窄壓力不斷加大。截至2017年末,國內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2.1%,同比下降12個基點,靜態估算影響利差收入超過5000億元。而歐美一些大型銀行已從單純擴張資產負債表,轉向通過提供綜合服務來優化收入結構,其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在40%左右,而國內大型銀行這一比例僅20%左右。可見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創 新髮展投融資一體化業務,也是保持盈利多元和可持續的應有之義。從資本約束看,新資本管理辦法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硬化了資本約束,TLAC監管框架提高了資本要求。雖然目前國內商業銀行資本總體充足,但資產結構明顯「偏重」、加權風險資產增長較快、盈利增速放緩,對資本穩定和資本補充形成較大壓力,單純依靠傳統表內貸款這一高資本占用的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從風險防控看,當前中國金融體系呈現「兩高」特點,即間接融資占社會融資來源的比例偏高、信貸資產占銀行總資產的比例偏高,容易形成風險尤其是信用風險在銀行體系的積聚。而發展一體化的投融資體系,是改變「兩高」狀況、淡化銀行順周期特徵的有效舉措,同時也有利於銀行將分散在各融資領域、各產品條線的風險信息加以整合,形成更加清晰完整的風險視圖和更加科學準確的風險判斷,增強風險管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怎樣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新機制

近兩年,工商銀行在構建投融資一體化服務機制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我們圍繞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整合內外部資源,強化金融中介功能,積極創新金融服務,構建新型銀企關係,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7年,全行信貸和非信貸融資增量雙破萬億元。其中,債券承銷、股權融資、資產交易、金融租賃、委托貸款等非信貸融資保持較快發展,不僅成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也為企業降成本、降杠桿提供了更加靈活的新型融資工具選擇,更好地以一池金融活水澆灌了實體經濟。

從工商銀行的實踐看,建設全口徑投融資服務體系的難點和重點是,以解決客戶需求為立足點,做實板塊化的運作機制,通過客戶經理這一個觸點將全行各產品線提供的綜合服務能力以價值鏈的方式傳輸給客戶,做到銀行價值創造力和客戶體驗的同步提升。這就要求我們打破「部門牆」「機構壁」,協調好集團內各經營單元的價值理念、目標定位、經營模式和業務特點,在尋求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建立「一點接入、全集團響應」的「1+N」一體化行銷服務體系。其中,「1」是客戶部門全面承擔客戶的需求受理,「N」是產品或專業部門提供相應的支持保障。一切圍繞發展客戶、服務客戶畫「同心圓」,做到板塊內「1」和「N」之間目標一體化、考核一體化、行銷服務一體化,讓「1=N」「N=1」。核心是做到「四統一」。

一是行銷統一管理。明確客戶行銷部門作為客戶需求解決的統一牽頭部門,充分發揮「前台驅動」作用,建立縱向分層、橫向統一的行銷服務架構。

構建一體化行銷團隊。一是突出層級歸屬行的職能作用,在客戶分層的基礎上梳理需求信息反饋和業務受理路徑,形成銀行與客戶聯繫的信息中樞。二是實施差異化客戶服務,突出對各層級戰略客戶的行銷服務,強化各級機構客戶部門的直接經營職能,牽頭組織產品部門共同建立團隊,避免多頭行銷,提供統一服務。團隊根據客戶的定位和需求構成,可以由一個部門內不同產品線組成,也可以由多個部門不同業務線組成;可以是一個機構,也可以是機動靈活的柔性團隊。關鍵在於最大程度降低內部協調成本,站在客戶需求層面合理統籌產品種類、融資額度、服務管道及產品定價,使前台部門的客戶關係管理能力和中後台部門的專業判斷能力都得以充分展現。

構建一體化行銷系統。完善以客戶為中心的一體化行銷管理系統,理順客戶行銷部門與產品支持部門的協作機制與流程,做到客戶需求管理和客戶統一視圖。客戶需求管理,目的是讓各級行銷人員、產品支持人員能夠洞察客戶全貌和需求全景。由客戶部門統一受理客戶需求並分配到各產品條線的業務系統,做到服務行銷進度統一掌控。客戶統一視圖,目的是做到客戶、機構、產品等信息的多維展現和貫通共享。

二是政策統一把握。綜合考慮客戶重要性、貢獻度、風險狀況和發展潛力等因素,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融資政策和資金價格統一把握機制。

形成一致的風險偏好。對承擔實質風險敞口相同的產品,無論產品提供方是集團母公司還是子公司、資金來源管道是表內還是表外,均執行統一的風險管理標準和風險審查流程,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表內和表外融資風險偏好統一。

形成一致的定價機制。按客戶維度授予行銷所在機構相匹配的綜合金融服務報價權限。具體授權金額或尺度根據客戶業務需求及在行內的綜合貢獻度確定,真正做到資產、負債及中間業務的統籌,按照客戶綜合貢獻度算總帳、算大帳、算綜合帳。

形成一致的考核導向。建立產品收益在客戶部門與產品部門之間的雙邊記帳機制,同步反映雙方的工作業績。建立前中後台捆綁考核機制,如對中後台部門加入業務量和業務收益的評價指標,促進形成經營合力。總之,要通過完善管理會計和影子考評機制,使行銷部門、產品部門及中後台條線的合作成為「協同多贏」而非「零和博弈」。

三是數據統一展現。按照準確、全面、整合、易用的原則,做到數據標準能統一、信息全入庫、客戶能畫像、行銷能使用、風險能識別、考核能應用、信息能共享。

在客戶畫像方面,整合行內外各類數據,按個人客戶、對公客戶等維度,力求形成完整、準確、動態的客戶畫像,確保客戶畫像像客戶,讓數據使用主體明確知道我的目標客戶是誰、我的對應產品有哪些,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

在數據共享方面,數據的管理與應用,涉及前中後台,涉及對公對私,涉及行銷與風控,涉及客戶與業務。必須打破數據「部門所有制」的狹隘觀念和格局,做到信息及時入庫、全面打通和充分共享,解決好數據封閉割裂的問題,防止經營管理中的盲人摸象和各自為戰。

四是風險統一視圖。完善全球統一授信,強化跨條線、跨產品、跨機構的統一融資總量管理。

探索建立「超級資產負債表」。超級資產負債表是一張涵蓋「表內+表外」「境內+境外」「存量+流量」「即期+遠期」「傳統+創新」的立體多維的金融報表體系,是一張全視角、全覆蓋、全口徑反映銀行運行狀況和風險實質的「體檢表」。通過建立涵蓋全部業務范疇、風險敞口的數據表,做到表內外服務的信息整合,以此為銀行層面和客戶層面的總量風險控制提供數據支撐。

健全客戶風險敞口統一管理。工商銀行目前已有一套覆蓋客戶在境內外機構全部融資業務的全球信貸管理系統,能夠展現客戶在集團內的信貸和代理投資業務情況。下一步還將整合自營資金及代客理財資金投資客戶在市場上發行的債務融資工具、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綜合化子公司產品等,全面展現覆蓋「貸+債+股+代+租+顧」的統一風險視圖,健全客戶統一融資總量管理。

如何優化投融資業務布局

工商銀行把自身投融資發展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做好手段創新和布局規劃,著力服務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在手段上,我們實施信貸增量與存量的並軌管理,像重視管好新增貸款一樣,逐筆把握好收回移位再貸資金的投向,確保其投放到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如圍繞「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加強重點移出池管理,推動隱性風險戰略退出,提升靶向施策效果;圍繞「三新」(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建立重點移入池,準確把握「新優」市場需求,有效支持經濟轉型升級。通過「兩個池子」機制的有效運行,聚焦難點,重抓兩端,著力解決「顯性風險退不出、隱性風險不想退」以及「優質客戶進得少進得慢」的問題。此外,我們積極探索「交易銀行」建設,將企業支付結算與票據、貿易融資、現金管理等綜合投融資服務通盤考慮,全面嵌入企業供應鏈、上下遊等環節。既突出綜合投融資服務的抓手作用,增強對企業基本帳戶的競爭力;又發揮結算對客戶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貫通作用,促進投融資業務的健康發展。

在布局上,我們重點做好「六個聚焦」。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深化「三去一降一補」,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邁向更高水平,加快發展中高端消費、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等領域,制定更加差異化、精細化的行業政策,持續推進融資結構調整和服務創新,竭力促進供給質量提升。支持過剩產能化解和「僵屍企業」處置,積極穩妥拓展住房租賃金融等市場,加大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的支持力度,更好發揮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綜合運用債轉股、股權投資等一攬子金融服務,支持國企國資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聚焦創新型國家建設,圍繞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太空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雙創」和科技成果轉化,突出發展科技金融,基於創新創業企業「兩高一低」特徵,優化授信審批模式,完善風險控制手段,做實科創金融專營機構,創新商投一體、投貸聯動等更加豐富的投融資產品服務,走出一條支持科創市場發展的新路徑。圍繞「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突破發展領域,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優質龍頭企業,聚焦各地國家級示範區創建工作,積極提供跨境、跨市場的一體化金融服務,利用好國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機會,做到金融鏈、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的有機貫通,以金融手段助力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聚焦普惠金融發展,圍繞小微、三農、「雙創」及扶貧攻堅等群體,積極落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重點是探索小微金融的良性發展之路,做活產品整合與創新,按照精簡、精準、精品的思路,重構小微產品體系,整合為信用、抵質押和線上供應鏈融資三大類,建立產品快速迭代優化機制。做深業務布局與專營,發揮好線下小微中心的專營作用,在完善機制和規範化經營上下工夫,打通服務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做實發展支撐與保障,資源投入上實行專項貸款規模保障,定價和收益管理上嚴格執行監管規定,努力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風險防控上落實專家治貸、專業治貸。

聚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圍繞「四大板塊」協調發展機制的建立,「三個支撐帶」發展的縱深推進,雄安新區的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的出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提高城鎮化質量等,加強投融資政策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銜接配合,圍繞重點客戶、重大項目、標誌性工程,加大行銷服務力度,提升金融服務質量。

聚焦全面開放新格局形成,圍繞「一帶一路」成為各國做到共同發展的合作平台,貿易強國建設持續推進,抓住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開放帶來的機遇,進一步發揮深耕海外、布局全球的優勢,重點推動「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合作機制落地,推進「一帶一路」金融服務創新,在全球金融治理和服務領域發出「中國聲音」,貢獻「工行力量」。

聚焦美麗中國建設,圍繞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投行、綠色消費金融等綠色金融服務,加大對環境保護、污染治理、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融資力度。

應高度重視居民儲蓄率問題 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及連鎖效應

2018年3月24日易會滿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發表演講,他指出長期以來,大陸一直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居民儲蓄是國內儲蓄的主要來源。但從2010年以來,大陸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成為拉動國民總儲蓄率下滑的主要因素。

從微觀來看,居民儲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家庭財富更多投向理財和房產也有一定合理性。但從宏觀上看,無論是從大陸國情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來講,還是從金融安全格局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來講;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都應該高度重視居民儲蓄率問題,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及連鎖效應。

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關於金融風險防控,去年我曾在不同場合表達過兩個觀點,一是防范過度金融化,二是探索建立金融業超級資產負債表。今天我想從居民儲蓄率的角度,談談如何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防控金融風險。

一、趨勢

長期以來,大陸一直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居民儲蓄是國內儲蓄的主要來源。但從2010年以來,大陸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成為拉動國民總儲蓄率下滑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居民儲蓄率下降對國民儲蓄率下滑的影響占70%)。從居民儲蓄增速來看,近些年來下降幅度較大。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從居民儲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來看,這一下降趨勢更加明顯。2010-2017年,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從25.4%下降至12.7%,下降了一半。與此同時,儲蓄率下降還伴隨著居民家庭杠桿率的快速提升,2013-2017年,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

二、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的高速增長帶動了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而近年來居民儲蓄率的下滑和家庭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人口老齡化、消費觀念和方式轉變、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等因素外,有三個原因值得關注:

一是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加快了居民財富多元化擺布。一方面,社會公眾不斷增長的財產性收益要求,對多元化金融理財業務的發展形成了客觀驅動力;另一方面,金融市場的創 新髮展和資管產品體系的日漸豐富,也為家庭投資提供了更多選擇,對傳統和單一形式的儲蓄形成了一定衝擊。2013年以來,銀行理財、信托、公募基金、私募產品規模合計增長超過2倍,存款則成為這五年間居民主要金融資產中唯一占比下降的資產。

二是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聯網理財的興起加速了存款分流。近幾年金融科技的發展,降低了財富管理門檻,增強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眾多平台公司爭相推出了以較高收益、較高流動性為特點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幾年間即形成「氣候」。以基於互聯網理財的貨幣基金為例,2013年以來出現爆發式增長,規模由不到1萬億元迅猛增長到2017年末的6.74萬億元,其中僅2017年當年就增長近2.5萬億元,而同年儲蓄存款增長只有4.6萬億元,分流效應顯著。

三是房地產吸引了家庭大量資金流入。在城鎮化進程推進、房價持續升溫背景下,家庭收入中投向房產的比例大大超過存款配置。2016年和2017年,居民貸款增量連續超過存款增量,開始由資金供給方轉變為資金需求方。

三、影響

從微觀來看,居民儲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家庭財富更多投向理財和房產也有一定合理性。但從宏觀上看,無論是從大陸國情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來講,還是從金融安全格局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來講;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都應該高度重視居民儲蓄率問題,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及連鎖效應。

首先,居民儲蓄率過快下滑,不利於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高儲蓄是支撐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沒有高儲蓄率,就難以支撐銀行信貸和全社會投資的持續較快增長。在當前大陸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依然需要大量銀行資金配套,現階段的經濟轉型發展需要維持比較穩定的儲蓄率,這是支持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同時,在大陸整體負債水平上升的情況下,較高的居民儲蓄率也提供了緩沖空間和較強的安全邊際。若居民儲蓄率過快下滑,勢必會帶來債務償還負擔上升,增加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其次,會降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抬高實體經濟整體融資成本。在大陸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環境下,銀行是金融供給的「主動脈」,發揮著核心中介作用。而儲蓄的多管道分流,尤其是通過一些互聯網金融平台形成空轉、拉長鏈條後,不僅造成了金融資源配置的碎片化和低效化,而且抬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對金融配置主體來講,各種貨幣基金成本至少比儲蓄存款高出2個百分點,而這些高出來的成本勢必會轉嫁到經濟實體上,從而整體抬高社會融資價格。

再次,會加大流動性風險,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在貨幣供應量一定的情況下,對商業銀行而言,資金擺放或者表現為儲蓄存款,或者表現為對公存款、同業存款。而儲蓄存款的穩定性更好,對銀行信貸投放的支持能力更強。一般儲蓄存款占到大型銀行總存款的一半左右。如果未來銀行儲蓄存款增長面臨「枯竭」,或「負債荒」成為常態,則會放大貨幣市場的波動,影響金融市場穩定性和貨幣政策傳導效應。

四、建議

對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應從戰略思維、宏觀調控、監管政策、市場引導等多維入手,未雨綢繆,及早應對。關鍵是要正本清源,規範有序。

一是回歸資管業務代客理財的本質,打破剛性兌付。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而剛性兌付扭曲了產品屬性和風險收益,以致部分家庭在投資選擇時,簡單將收益視作唯一比較標準,將資管產品當作無風險或低風險產品進行配置,從而對儲蓄存款形成過度替代效應,不僅弱化了家庭財務保障,還可能成為一些群體性事件和金融風險的「起爆點」。因此要推動打破剛兌,讓資管業務回歸本源。

二是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各種金融行為的規範。貨幣基金現形式各異,有的具備投資和支付的雙重功能;有的互聯網平台無牌經營,高杠桿、高收益、高風險,一般消費者無從識別。建議進一步正本清源,把握金融服務的實質和技術發展的本質,厘清貨幣基金的真實屬性和功能邊界,杜絕監管套利,強化持牌經營,控制杠桿比率,嚴格流動性管理,引導其規範理性發展。堅持商業銀行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主管道作用,發揮其穩定金融市場和社會融資成本的「壓艙石」作用。

三是加快推動銀行資產證券化,積極應對負債出表。儲蓄存款持續下降帶來的負債端量和價的變化,勢必會向資產端傳導,客觀上要求銀行資產負債表作出適應性調整。因此,有必要加快推進銀行資產證券化進程,完善配套政策,盤活信貸存量,增加資產流動性,這也是推動直接融資發展的應有之義。

最後,工商銀行願與各界同仁一道,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改革創新中不懈努力,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謝謝大家!

百萬用戶都在讀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靜悄悄:你能挺過多少坎,就能成多大事

魏傑最新演講:中國經濟不是衰退期,大家不要緊張(演講全文)

中國最賺錢的公司,要開始去庫存了!

成年人的沉默,是最大的體面:笑罵由人,灑脫做人

人生不僅是一場康波,還是一場超級債務周期

楊錦麟:只要不走回頭路,中國的前途是光明的

金融委專題會議再做五大定調!副總理劉鶴主持,穩市場規則成熟後立即推出,股市匯市融資都有涉及

大家是否誤判了:房租、滯漲與消費降級

寫給40不惑的我們:被時代的浪潮推動還是被時代拋棄?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思想深度卻遠高於常人?

貿易戰持續升級,中國應採取「無視論」的智慧

私企的衰退:那些正在消失的、慘淡經營的、痛苦掙扎的公司……

劉強東事件,馬雲到底嗅到什麼危險?

美銀美林警告:一切都像極了1998年

想要辭職的第896天

600億的背後

在菜市場,老百姓從不說降級

「浙江幫」,資本市場最豪華朋友圈:金科文化3年做局,大佬步步驚心!

梁建章:為什麼我對中國經濟還是謹慎樂觀

諾獎得主:房租管制是摧毀一座城市的最好武器

去杠桿成果:超11家地方國資平台拿到A股殼

正在消失的中產,釋放了一個危險信號

「至暗」時刻,「涅槃」時刻

杠桿的輪回,眾生的焦慮

請做好5年內隨時失業的準備

年度最紮心視頻:不愛惜身體的人,會被懲罰!

50句驚艷世人的電影台詞:請原諒我戳痛了你所有記憶

最可怕,是書生熱衷於江湖;最可敬,是江湖客捧起了聖賢書

任正非最新內部講話:中國最大的武器是13億人民的消費

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做好泡沫破滅準備

孫立平: 當前最急迫的三個問題——國家的方向感、精英的安全感、百姓的希望感

違約進入下半場:從民營企業接盤到居民破產!這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從美蘇冷戰的歷史來看即將到來的中美冷戰

高善文:中國杠桿表面上是金融問題 本質上是財政問題

這是今年最犀利的演講: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

至暗時刻,「不死鳥」照亮未來

證監會為什麼要力推獨角獸?

股災三年祭:從狂熱到崩塌

易會滿2018年資本市場觀點全匯總(附實錄) 財經 第3張

由FMBA歷屆校友推薦的文章集錦,版權屬於原作者

易會滿2018年資本市場觀點全匯總(附實錄) 財經 第4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