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不讓老實人吃老實虧,不讓遵守制度者蒙受制度的羞辱,這才是一個好制度的底限。
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作者:李剛
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01
開始抓考勤
就說明公司走下坡路了嗎?
白巖松曾經發明過一個「白氏理論」:一家公司開始抓考勤,就說明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走上坡路的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管員工的考勤。
因為名人效應,這句話流傳很廣,其實類似的「反向指標」很多。比如:
一家公司開始注重企業文化,就說明開始走下坡路了——走上坡路的公司,根本沒有人有功夫管企業文化。
一家公司的食堂,菜品開始豐富起來,就說明開始走下坡路了——已經到了不多燒點兒菜就留不住人的地步了。
其實,這些說法背後都在講一個問題:
開始重視企業制度和文化建設,說明這家企業已經度過生存期,正從一家成長性的企業發展為規模型企業,而此時,最容易發生「制度化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沖突。
讓我們先從「破窗效應」開始說起。
02
地鐵塗鴉、遲到與破窗效應
20世紀80年代的紐約地鐵,不但管理混亂,也是全市犯罪率最高的地方,導致很多人不敢坐地鐵,乘客數不升反降。
但這種糟糕的局面,到90年代中期竟突然好轉,90年代未的犯罪率比10年前下降了75%,而同期其他城市則沒有這種變化,紐約地鐵一下子成為全美最安全的地鐵線之一。
很多人認為,這得益於紐約交通局聘請的地鐵運營總監戴維▪崗思的一系列新措施。
在崗思上任的最初的幾年裡,他並沒「嚴厲打而地鐵重大犯罪活動」,而是一直把相當大的精力放在「清理地鐵站裡的那些混亂骯臟的塗鴉」上。
他們使用了新的清除油漆的技術、配置了大量清潔工,使得塗鴉者晚上剛剛完成的作品,第二天運營之前就被清洗。他還專門設了一個地鐵清洗站,被塗鴉的地鐵不洗乾淨,不準運營。
幾年後,崗思的繼任者繼續了他這種「抓小放大」的管理方法,塗鴉整治完了,這回集中精力狠抓「逃票」現象,布置了大量便衣,抓住一個逃票者,就千方百計的盤問出過往隱瞞的犯罪行為。
為什麼崗思和他的繼任者認為,這些小措施反而可以解決大問題呢?這種治理思路來自於犯罪學家開創的「破窗理論」。
如果一個窗戶破了,卻沒有被修理,有人自然就認為,這裡沒人管理,從而也去打破更多的窗;接著就有人亂丟垃圾、甚至偷東西;接下來,犯罪率上升,好人開始搬家,地痞混混橫行,整個街區越來越糟糕。
所以,要整理紐約地鐵亂象,一定要從「亂塗亂畫、逃票」這些雖小但人人都能看到的事入手。
前面講的「抓考勤」,從「破窗效應」的角度就很好理解了。
大部分的遲到都不會對企業造成明顯的損失,但它的隱形成本和「破窗」一樣,被員工認為是管理不到位,「所有人都看到的違規——激發員工去效仿——秩序混亂,失去控制」,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給企業造成損失。
「破窗理論」揭示任何一種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不光要考慮直接成本和直接效果,還要衡量隱形成本和隱形收益。
「抓考勤」本身沒有什麼明顯的收益,但它可以給遵守規則的員工以正向的激勵,這就是隱性收益。
一家公司通常遲到的都是少數員工,所以「抓考勤」本身是必然是「隱形收益」大於「隱形成本」。
不過,一些處於創業早期的公司,每一個員工都有很強的進取動機,遲到並不被其他員工認為是「違規行為」時,「破窗效應」就不存在了,此時的「抓考勤」,反而是一種「隱形成本」大於「隱形收益」的制度。
所以,與其空談「人性化管理」,不如把人性看成制度的「隱形成本」與「隱形收益」,更容易分辨,哪些是好制度,哪些是壞制度。
即使在成熟的公司中,很多制度都是「隱形成本」大於「隱形收益」的壞制度,「加班費報銷」就是一個典型的壞制度。
03
加班費申請的隱性成本
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加班,哪怕有加班費也不幹,但確實有些經濟條件不好、又沒有成家的單身員工,是喜歡加班的。
對於這部分員工而言,在家也是閒著,不如在公司混到九點多,上上網,刷刷微信,再上一個老板鍵,加班費到手了。
當然,公司也不是傻子,發現了這樣的案例後,雖然沒證據,但可以加強制度管理啊。於是就有了「加班申請制度」,要求所有加班的員工都要填寫加班單,特別要註明為什麼項目加班,加幾個小時,還要給主管審批。走了這套程序,加班費才能到手。
這個流程,大家一定不陌生,至少一半的公司是這麼做的。
但實際上,這一個「隱性成本」極高的「壞制度」。
首先,這個制度讓所有人都增加了工作成本,填一張加班單,至少有四五項內容,對於常態加班的人來說,還要費神想「加班內容」,還要送給頭兒審批,頭兒的時間就更值錢了,最後還要有專人匯總統計。
其次,在執行過程中,總會有差錯,或者是忘了寫加班費,或者是加班申請被駁回,一個「被加班」的人本來就不爽,這個制度不亞於火上澆油。
簡單的說,「蹭加班費」的只是少數人啊,這就一個用「少數人的過錯懲罰大多數人」的制度。
更重要的是,這個制度是一個「有罪推定」,它假設所有加班員工都有「蹭加班費」的嫌疑,再讓員工自證清白,這就是一種「制度性羞辱」。
在所有的「隱性成本」中,「制度性羞辱」是最大的。
以前茅於軾先生提過「廉租房不配廁所」的建議,從市場化資源配置的角度看是合理的,但茅先生還是被大家罵了,因為這個建議中有一個「制度性羞辱」的隱性成本沒有考慮到。
當然,在下結論之前,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如果對照前面的「破窗效應」,這個制度有沒有「隱性收益」呢?
04
抓考勤和管理加班,這兩個制度的區別
抓遲到和管理加班,這兩件事,看上去都是防止「破窗效應」,但實際上差別很大。
「破窗」的前提是人人都能看見,而且具有「無人管理」的象徵意義,才能發生「破窗效應」。
遲到就是一個典型的「破窗」,而「偽加班」卻不是。
「加班」是一個隱蔽的行為,你很難分清坐在電腦前的那個人是真加班,還是假加班。更何況,有人明明是來加班的,跳出一個網遊彈窗,一個晚上就沒了;有人本意是混時間,可混著混著就把工作給解決了。
而且,「偽加班」也不具有「管理混亂」的象徵意義,相反,它還能制造人人努力工作的假象。
所以,「抓考勤」可以創造「有人管理——信心恢復——管理有序」的良性循環,而「健全加班費申請制度」卻不能。
付出了這麼大的「隱性成本」,而這個制度的「隱性收益」卻非常有限,理論上如此,實際上呢?
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05
「加班餐券」的隱性成本和隱性收益
衛哲講過一個阿裡巴巴的類似制度,不過不是加班,而是「加班餐」。
當時在阿裡加班,可以提供一頓晚飯,統計下來,一年在加班餐上的費用是1400萬。
最初實行的就是「加班餐券」制度——員工提申請,主管批準,憑餐券就餐。
先別忙下結論,前面說過,制度的好壞不能看表面,一定要分析隱性成本和隱性收益。
這個「加班餐」跟前面說的「加班費」其實很不一樣。
加班一般都要到很晚,造假成本高,而「加班餐」就不一樣了,五點半下班,混一會兒,六點吃飯,吃完飯你就可以走人了,造假成本非常低。
所以這未必就是少數人的問題了,畢竟衛哲時代的阿裡員工還不像現在這麼有錢。也就是說,「加班餐券」制度還是有一定的「隱性收益」的,要不然,阿裡也不會實行這麼久。
但衛哲仍然覺得「加班餐券」制度的「隱性成本」高於「隱性收益」,所以,他還是試著取消了這個制度,他對員工說:
「加班晚餐是給加班的人吃的,你不加班最好不要吃。但是如果真的不想做飯,也可以吃完再回去,把公司吃光了,我們散夥。」
取消「加班餐券」一年之後,統計下來,加班餐費增加了7%,100多萬(這就是「加班餐券」制度的「隱性收益」),衛哲認為這個改變是成功的,因為每天五千多員工要申請加班餐費,這個「隱性成本」絕對不止100萬——還沒考慮「制度羞辱」的代價。
06
「人性化」與「制度化」的對立
以前我們總喜歡把「人性化」和「制度化」對立起來,認為與其靠「道德約束」,不如靠一個好制度。
其實,是否激發出人性之善,本身就是制度要考慮的一部分。
特別要警惕那些人為設計出來的、建立在「人性本惡」,「需要好好管管」基礎上的制度,它們往往是因為少數人的過錯,而懲罰大多數人。
一個好的制度,總是小心翼翼地避免「考驗人性」,摧毀了人與人之間基本關係的制度,必將讓整個社會付出巨大的隱性成本。
不讓老實人吃老實虧,不讓遵守制度者蒙受制度的羞辱,這才是一個好制度的底限。
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延伸閱讀】 推薦語:顛覆KPI的績效管理3.0,席卷矽谷、華為、百度、小米等的工作管理法。華為OKR導入操盤手原味重現華為一手實踐。不想在績效主義中毀滅,就在績效使能中重生。
【猜你喜歡】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對話框發送以下關鍵字 查看更多優質內容! 德魯克| 稻盛和夫 | 陳春花 | 華為 戰略管理 | 企業文化 |人力資源|團隊管理 職場溝通|領導力|自我修煉| 女性領導力 市場營銷|書單|學習方法| 定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