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 Fintech:金融和科技不一樣的結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陳世淵/文金融科技(Fintech)近幾年來“橫空出世”,成為金融界最火熱的一個新概念。一般人會覺得金融科技聽起來很新穎而且有趣,但是離日常生活和工作好像有點遠。不過對於銀行來說,早已習慣每天面對金融科技:這是一個銀行繞不過去的挑戰,更是一個銀行自我革新的歷史性機遇。澳洲未來學家 Brett King 說,“未來銀行會無處不在,但不在銀行”(Bank 4.0:Banking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從現在到未來的這座橋梁,正是金融科技。

嚴格意義說,金融科技並沒有統一的、明確的定義。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認為金融科技是在金融服務業發生的科技創新,這些創新催生對提供金融服務具有實質性影響的新業務模式、新應用、新程序或新產品。

香港金融管理局認為,金融科技大體上包括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 chain)、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數據(Big Data)(俗稱 ABCD),可涵蓋支付、清算和結算、存 款、借貸和資本市場融資、保險、投資管理和市場支持等諸多金融領域。

回顧歷史,科技多次深度影響銀行業,推進銀行業務發展。比如大家很熟悉的ATM 機,在1960年代問世後,50多年來一直是銀行客戶存取現金的最重要門路之一,完全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又比如,1970年代IBM發明第一代刷卡機後,刷卡便成為銀行客戶日常購物的一個主要支付方式。到了1990年代,互聯網得到廣泛使用,銀行客戶開始通過網路管理個人銀行帳戶,帳戶查詢、轉帳、投資 等不再需要客戶親身光顧銀行。在2000年代,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智能手機,發起手機革命,手機銀行隨即成為一個新的潮流,成為續物理網點和網路銀行之後的銀行第三個主要獲客渠道。這些大家熟知的例子,充分說明了科技不僅提升了銀行效率,更是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最近幾年以ABCD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崛起,一開始的故事和以往有些不一樣。這次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先進的科技能力、數據整合能力和經營理念,快速滲透入銀行傳統的“勢力範圍”,對傳統銀行“降維打擊”,傳統銀行處於被動應對的局面,業務板塊面臨被“解構”的危險。比如在中國個人消費支付領域,阿裡巴巴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取代信用卡成為人們最喜歡的支付方式。又比如微眾銀行,專註於普惠金融,其“微業貸”產品,提供高達300萬元人民幣的小微企業貸款,最快可於1分鐘放款到帳,超高效率遠非傳統銀行可比。

傳統銀行在巨大挑戰下,紛紛舉起金融科技大旗,從前中後臺全方位自我改造。美國的摩根大通、高盛、第一資本等銀行的金融科技應用居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的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是業內翹楚,已成為科技化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國有大行則緊追不舍,全力提升科技水平。

這使得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了。這一次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了,這也許是“金融科技”這個詞的內涵。未來銀行,是一個科技化的銀行,還是一個做銀行業務的科技公司?未來銀行,是業務驅動IT,還是IT驅動業務?

從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的具體影響來看,金融科技對內提升銀行的營運效率,對外拓展銀行業務,銀行的組織形式、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隨之改變。IT部門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成為銀行的一個核心競爭力。從銀行和社會的關係看,開放銀行成為趨勢,銀行成為連接客戶、商家和政府的紐帶。銀行以客戶為中心,構建金融生態圈,全方位的解決客戶痛點。

從展望未來趨勢回到當下,我們發現在當前疫情全球蔓延的時刻,金融科技剛好是應對疫情沖擊的最有利武器。銀行的遠程開戶、線上交易和支付、極速放款等基於金融科技的服務,減少人和人之間的物理接觸,既防止了疫情擴散,也更快的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亟需的資金。金融科技極大的增強了銀行抵抗風險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金融科技已是諸多銀行的中長期發展戰略。銀行寄望依靠金融科技,迎接來自網路銀行等金融科技公司的嚴格挑戰,實現從傳統銀行向數字化銀行的跨越。

作者供職於中國建設銀行(亞洲)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