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AI財經社 李依蔓
編|張碩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為了艱難應對不斷升級的消費者需求和層出不窮的新技術競爭,汽車行業巨頭正在以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裁員。
據再就業服務公司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 inc. 的數據顯示,由於汽車銷量下降至4年來的最低點,2019年前4個月,汽車行業已宣布裁員19802人,比去年同期的6451人增加了兩倍多。
5月21日,美國汽車巨頭福特宣布,計劃在今年8月底前裁員7000人,約占其全球受薪員工總數的10%,其中管理層將裁員近20%。
受裁員消息影響,福特股價當天下午即迅速上漲33.7%,通用汽車股價隨之上漲0.43%。
從通用、大眾、路虎到福特,這場席卷全球汽車業巨頭的變革風暴,似乎無人可以幸免。
福特:至少還得裁2.3萬人
焦慮和悲傷的氣氛在整個福特公司蔓延。有人在裁員名單公布前整宿難以入眠,有人提前一個星期打包好行李,以免被掃地出門時猝不及防。
有人匿名在網路論壇上透露,5月22日,公司好幾個部門開了一整天會,有人被主管單獨叫到了辦公室里。一位擁有30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告訴當地媒體,他害怕失業,害怕離開多年來共事的朋友。
「這次裁員與工作表現無關,工齡越長越危險。」一位剛被解雇的員工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過去每周工作70個小時,假期也會加班,現在卻不得不賣掉房子,承受巨大的經濟打擊。」留下來的幸運兒則迫不及待地希望懸在頭頂數月的陰雲消散,公司盡快恢復正常運轉。
對福特CEO吉姆·哈克特而言,這也是一件「艱難而讓人感傷」的事,但在他看來,此舉是「為未來做好準備,幫助我們成為一家更強大的公司」。通過此次裁員,福特每年可節省6億美元。
「我們正處於裁減受薪員工的最後階段,與此同時,我們正通過其他方式降本增效。」福特發言人布拉德·卡羅爾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不僅是內部重組和削減成本,而是對未來業務的徹底重新設計。」
2018年,福特汽車淨利潤36.77億美元,同比下降52.4%,原因是在除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區市場銷量慘淡。過去一年,福特在華銷量斷崖式下滑近40%,虧損11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福特全球銷量減少23.7萬輛,同比下降14%。
過去10年間,福特的全球地位急劇下降,市場占有率從7.9%降至5.9%。分析師預測,該公司在未來3年內將繼續以每年5%的速度丟失市場份額,甚至速度還可能加快。
為了應對銷量下跌,福特正式啟動電氣化戰略,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等領域加速擴張,完成戰略布局。4月24日,福特斥資5億美元入股電動卡車初創企業里維安汽車公司,計劃聯合開發新型插電式電動卡車。今年年底,福特首款純電動跨界SUV Mach-E將正式亮相。未來3年內,福特將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新車型,其中10款為新能源車型。
為了做到這一目標,福特將在未來幾年削減255億美元成本。除了採取各種措施降低成本,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行業巨頭別無選擇。
不過,華爾街對福特此次裁員反應冷淡。5月21日,福特股價收於10.24美元,略低於上周五的10.29美元。
來自摩根士丹利紐約最著名分析師之一亞當·喬納斯(Adam Jonas)認為,福特在目前計劃的基礎上,保守可能還需要盡快裁員2.3萬人,相當於總共裁員3萬人,每年降低26億美元成本,才有可能做到既定的利潤目標,應對未來幾年的挑戰。
市場分析師喬恩 · 加布里爾森也表示,福特目前的裁員數量遠遠不夠。年度報告顯示,福特2017年有20.2萬名員工,2018年有19.9萬名員工,其中在美國擁有約8.6萬名員工。
喬納斯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全球車企都在考慮產銷下行風險,特別是目睹中國市場的巨大影響後。」
通用:2019年是轉型電動化的關鍵年
福特並不是第一家宣布大規模裁員的美國汽車製造商。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今年2月5日,通用汽車大規模裁員4000人,並宣布關閉5家北美工廠。
今年第一季度,通用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銷量下滑18%,營收同比減少37%至3.76億美元。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該公司計劃在明年年底前關閉8家工廠,削減超過1.4萬個工作崗位,包括8000名受新員工和6000名合同工,相當於裁員15%,其中包括25%的高級管理人員。
圖註:被裁員的通用員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稱,這是曾主宰美國道路交通的通用汽車,做到歷史轉型的第一步。
裁員消息一出,通用股價上漲了200%以上。通用CEO瑪麗·巴拉(Mary Barra)表示,通用目前財務狀況良好,但她希望在潛在危機尚未到來時完成過渡,將公司轉型為一家技術公司。
「我們所處的行業正在以我30多年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的速度發生變化。」博拉稱,「這迫使我們必須向前邁進,為未來做好準備。」
頂著巨大的政治和社會壓力裁員,通用汽車的目標在於強化其核心業務,增加利潤。通過降本增效,通用計劃到2020年底每年節約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5億元),為更靈活地投資於未來鋪平道路。
據「今日美國」網站報導,近5年來,通用一直在嘗試開發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包括投入3400萬美元鞏固和擴大電池業務,砸重金收購並培育估值115億美元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 Automaiton,計劃今年為其投入10億美元。3月22日,通用宣布投資3億美元建設新工廠,用於製造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在中國市場,上汽通用計劃在2019年到2023年,推出60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車型,包括超過9款國產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或純電動車型。
過去兩年間,通用在裁員的同時也重新招聘了9000名與新業務相關的員工,甚至「每26分鐘就會有一位科學、技術、工程或者數學人才加入通用」。到2020年,通用對「零碰撞,零排放,零擁堵」的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投資將分別增加一倍,並在2021年推出可盈利的全新電動汽車平台。通用汽車堅信,自動駕駛和純電動車的利潤將超過其目前業務的總和。
不過,美國投資策略分析師大衛·庫德拉警告稱,2019年對通用而言將是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們將看到這家百年車企如何採取激烈措施,做到從燃油車到電動汽車的轉變,這是一個巨大的賭註。」
據全球知名咨詢公司LMC分析,關閉3家組裝廠將使通用年產能減少84.5萬輛,而至少在目前,計劃停產的6種車型仍然為該公司貢獻8%的銷量。這意味著,關閉工廠可能導致通用年營收減少70億至90億美元,在美國市場17.1%的市場份額下降一個百分點。
美國經濟學家喬恩·加布里爾森則表示,除了已經宣布的裁員1.4萬人,通用汽車還需要削減更多成本,以彌補汽車銷量下降帶來的收入損失。
電氣化轉型危機並存
5月22日,知情人士透露,BMW監事會部分成員對CEO哈拉爾德·科魯格(Harald Krüger)是否應該繼任提出質疑。現年53歲的科魯格2015年成為BMW的掌舵人,其任務正是帶領BMW向電動化和無人駕駛汽車轉型。
據彭博社報導,和其他傳統汽車巨頭一樣,BMW正在付出高昂代價完成歷史轉型,並與財力雄厚的對手展開激烈競爭。過去兩年,BMW研發成本分別上漲18%和13%,其中大部分用於新能源汽車,計劃在今年年底前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50萬輛,到2025年上市25款新能源車型,其中12款為新能源車型。
不過,BMW的轉型之路被分析師用「磕磕絆絆」4個字來形容。從2016年開始,這家豪華汽車製造商因過於保守的新車戰略而漸落下風。科魯格執掌公司的4年里,BMW被批評「業績喜憂參半,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沒有明確的戰略信號」。
2019年第一季度,BMW做到營收224.6億歐元,低於市場預期,同比下滑0.9%;稅前利潤7.62億歐元,同比大跌75.7%。2019年第一季度,BMW汽車10年來首次虧損3.1億歐元。
彭博社分析稱,在電動汽車領域,BMW落後於捷豹、奧迪和賓士。去年3月,BMW與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整合各自旗下的共享汽車業務,但迄今並無更多進展。在此期間,戴姆勒、豐田、沃爾沃與Uber建立了合作關係,捷豹路虎與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部門 Waymo 合作開發無人駕駛電動汽車。
隨著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共享汽車的到來,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為傳統汽車巨頭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但挑戰和危機也隨之而來。
一方面,為了在即將到來的自動駕駛、網約車和貨運市場占據大部分份額,傳統車企不得不付出巨額的研發成本。為減輕壓力,德國大眾集團將在2023年前裁員7000名,賓士計劃裁員1萬人。然而,隨著汽車製造商大舉投資新車型和全球銷售放緩,行業分析師仍對2019年的車企利潤壓力充滿擔憂。
自2018年12月至今,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 inc. 已統計到859家汽車行業供應商宣布裁員,原因是受主機廠商裁員影響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壓力。該公司預計,汽車行業大規模裁員現象很可能持續下去,特別是對中國商品征收額外關稅的政策影響下,這是個「令人擔憂」的現象。
「福特和其他汽車同行都面臨著籌謀未來的巨大壓力。」美國考克斯汽車公司高級分析師克雷布斯告訴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它們必須從現有業務中,為未來投入騰出資金。但最大的問題是,它們不知道未來的業務何時才會有回報。」
根據全球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的數據,自動駕駛汽車仍處於測試階段,面臨安全和監管方面的障礙,而電動汽車僅占美國汽車銷量的1% 。德勤的年度汽車消費者研究顯示,半數美國人認為自動駕駛汽車不安全,高於2018年的47%。
另一方面,隨著美國消費者對排放量更低、能效更高、自動駕駛選項更多的汽車的需求,特斯拉、蘋果、Google母公司Alphabet、Uber等科技公司也闖入賽道。正如CNN所說,下一個汽車行業的主管者可能並非傳統車企。
無論如何,戰鼓已經敲響,這將是一場危與機並存的殘酷較量。在向電氣化和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傳統汽車巨頭未來的路程或許還十分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