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的哲思:他人即地獄,他人亦天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

  很顯然,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對立、惡化的,那麼對於彼此來說「他人即地獄」。如果你惡化了與他人的關係,那麼你自己就得承擔地獄之苦的責任,這時的他人就是你的地獄。同時,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他人對你的判斷,那麼他人的判斷就是你的地獄。[1]

薩特的哲思:他人即地獄,他人亦天堂 戲劇 第1張

  薩特

  餘自幼熱愛天地,體察四季,且對於人與人的關係異常敏感。這種敏感性一直延續至今,而演變成了情感和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份獨特性實則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受環境與他人的影響。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一書中談到,人對他人的妨礙不僅是物質性的,而且是精神性的。而精神上的妨礙和影響,遠比物質深遠得多。

  沈從文的《湘行書簡》,詳實的描寫了湘西鳳凰以及河流沿岸的一切,風土人情,歲月流光。而這本書的描寫,並非是捏造的、憑空的想像,而是自幼鐫刻在靈魂中的印記。這條河流、那些人對他的影響,是精神上的撫慰與念想,是正向的。

薩特的哲思:他人即地獄,他人亦天堂 戲劇 第2張

  沈從文

  反之,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從人物自述,與他人的交際,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無一不在混亂、毀謗、悲觀、自私、自我中相互交雜形成的。看,照片上那個形容猥瑣不自信的人就是年少的我;我與那個喜歡占便宜的男人成了朋友,卻一邊吐槽他,一邊依賴這樣的人生活;與酒館的寡居女人在一起,吃住都由她負責,想喝酒就偷了她的和服去典當,最後不告而別;看上了那位十八九歲的小姑娘,跟她結了婚,卻發現生活難以為繼。畫不堪入目的畫,還要依賴妻子與人偷情才換得了工作機會;為了戒酒,而染上了嗎啡。沒有錢,便靠不正當的關係換取嗎啡。

  這本半自傳體小說,看了開頭,我竟再難得翻下去。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作品發表於1948年,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2]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原本是帶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觀感的,但冷靜下來,卻仿佛可以理解這樣的悲哀。「無知」有時候是一種幸福,而明知自身、自身與他人的關係是惡化的,對立的,不符合邏輯卻無力改變方是真正的悲哀。在薩特的戲劇《間隔》中,三個亡靈在地獄中互相隱瞞,互相戒備,互相封閉,互相折磨,每個人都是「劊子手」,又是受害者;既成為別人的障礙,又使自己墜入深淵。這種既知的對立關係,只會一直糾纏不休。

薩特的哲思:他人即地獄,他人亦天堂 戲劇 第3張

  太宰治《人間失格》

  而對自身的認知、與自身跟他人的關係,實則是由自己選擇的。薩特認為人在自主選擇自己的本質時具有絕對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一切行動都是自由選擇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自由就是人的規定,人的意志、情感乃至整個存在都是自由的。他認為,人的一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無論我們的存在是什麼,都是一種選擇,甚至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即你選擇了不選擇。自由就是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的選擇是無條件的,不需要什麼根據和標準。因此人願意自己是什麼,他就能成為什麼,「懦夫是自己變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變成的英雄。」[3]

  倘若一味渴望逃離地獄,使自身得到解脫,或許是畢生都無法抵達的彼岸;倘若在意識中捨棄「我」與「他人」的刻意對立,弱化自己與他人的區分、比較、判斷,弱化「自我為中心」,或許可以突破「人我邊界」的自我認知,從而將目光和情感投入到大局,反而從大局中收獲新的對自身、自身與他人的正向力量。

  譬如說,近期看了一個從倫理情感上來說三觀盡碎的泰劇《吹落的樹葉》,撇開主角的顏值和劇情的狗血,從故事的起因和結局來看,就非常明確的印證了上面這一點。故事中小男孩行為舉止並不同於一般男生,而是更加偏好女生的裝扮和心理,男孩的父母就這一事情持截然相反的觀點。父親認為男生不應該塗脂抹粉,不愛運動,嬌氣,應該有男子氣,並因此對男孩非打即罵,希望借暴力拗正其行為;母親則認為應該尊重孩子的內心,幼時喜愛不代表成年的行為,應該以正常的方式加以引導。然而,兩方觀點不一且不可調和,對主角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最後,主角通過變性變身公眾人物向父親復仇,最後事實暴露於人前,主角內心崩潰自殺。

薩特的哲思:他人即地獄,他人亦天堂 戲劇 第4張

  吹落的樹葉

  父親和姑姑的的焦急吶喊,心理醫生伸手按住了頸間汨汨流血的傷口,她愛的人在身邊驚惶失措,痛哭失聲,是她閉上眼睛之前的最後一幕。故事鏡頭在一片血色中翻轉,卻並不是謝幕。父親和姑姑為著前半生的錯誤做法而深深懺悔:他的本意是不希望孩子走跟普通人不一樣的路,他怕他沒有能力保護她,怕她長大成人之後遭受非人的待遇,是否能承受如今天一樣的流言蜚語。血的教訓證明了主角並沒有這樣的勇氣獨自面對風險,她的小半生在與親友的對立中度過,這是她的選擇。人們對於弱小時的遭遇總是耿耿於懷,因為傷痛總是在寂寥無人時格外明顯,因而反抗,因而報復。他人即地獄。

  然而故事中場,她並非全然被恨意和對立包裹,而陷入了善意與愛意交纏的新的關係。他人亦天堂。故事結尾,父親憂鬱,姑姑釋然,愛人相隔,而她也痊愈了,惟剩了頸間去不掉的疤。這仿佛是「天道好輪回」,也是雙方關係的和解。而她自己,將以往收到的愛傳遞給他人,這是一段正向關係的延續。

  至於頸間的疤和心內的傷,或許有一天,會如同風吹的落葉一般,消逝於天地,杳無痕跡。

  他人即地獄。

  他人亦天堂

  

參考

  1.^薩特:他人即地獄,你真懂了這句話的含義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598549241257137&wfr=spider&for=pc

  2.^人間失格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9%97%B4%E5%A4%B1%E6%A0%BC/35849?fr=aladdin

  3.^任琳、蘇百義.讓-保羅·薩特的存在主義人學理論及啟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9%97%B4%E5%A4%B1%E6%A0%BC/35849?fr=aladdin

  #薩特##人生哲理#

>薩特的哲思:他人即地獄,他人亦天堂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