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不知不覺,暗影精靈系列產品已經出到第六代了。雖然今年暗影精靈系列推出時間略晚,但是同價位極高的性價比也是值得肯定的,十代酷睿處理器的加入不僅帶來更好的性能表現,同時內置的核心顯卡相較於前幾代產品也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這次測試的暗影精靈 6 搭載酷睿 i7-10870H 處理器,它與 i7-10875H 處理器主要是在主頻上有一些差別,但是兩款處理器都提供了 5.0GHz 的單核睿頻能力,此外兩者在核心數量、線程數量等方面保持一致。

  顯卡方面,這款暗影精靈 6 搭載了 RTX 2070 Max-Q 版,雖然性能上相較於 RTX 2070S Max-Q 版略有不足,但是其依舊保留了 12nm FinFET 工藝以及 TU104 核心,這意味著它在遊戲性能的表現上並不會太差。

  

  註:全文基於暗影精靈 6,i7-10870H 處理器、16GB 記憶體、1TB SSD、RTX 2070 Max-Q 顯卡、144Hz 1080P 螢幕版本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張

  外觀設計

  

  暗影精靈 6 的外觀與前幾代產品有很大的區別,這代模具取消了沿用多代的多邊形設計,轉而使用更為低調的商務風格設計,這種設計對於不喜歡遊戲本浮誇外觀的人群而言十分友好。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2張

  

  不同於前幾代採用的 Voodoo LOGO,暗影精靈 6 的 A 面採用了新的炫彩 LOGO,並且在底部配備了 OMEN 字樣以表示其暗影精靈系列的身份。

  

  貫穿式出風口的加入讓視覺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鰭片裝飾的加入則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3張

  

  三邊窄邊框設計帶來了良好的視覺體驗,雖然底部保留了大下巴,但是暗影精靈 6 仍然選擇將照相頭放在上方,這意味著視訊會議、視訊聊天等場景不會出現尷尬視野的問題。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4張

  

  不同於銳龍版暗影精靈 6,這次的酷睿版保留了小鍵盤設計並且做了鍵盤進風功能。這種設計不僅可以解決高負載下鍵盤表面溫度過高的問題,還可以提升輸入效率,尺寸大小相同的方向鍵設計意味著其可以提供良好的遊戲體驗。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5張

  

  接口方面,暗影精靈 6 機身左側分別是電源接口、RJ-45 網線接口、USB-A 3.2 Gen1、HDMI 接口、3.5mm 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和全尺寸 SD 卡讀卡器。

  

  機身右側則是 Thunderbolt 3 接口、Mini DP 接口和 USB-A 3.2 Gen 1 * 2,相對齊全的接口設計是暗影精靈 6 的一大特色,其中 Thunderbolt 3 接口是只有酷睿版才會搭載的,畢竟只有酷睿處理器才提供對 Thunderbolt 技術的支持。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6張

  內部設計

  

  暗影精靈 6 底部擁有大面積開孔,這種設計可以帶來更大的進風量。整機都是十字螺絲,所以也很方便,不需要特別的工具就可以完成拆解,後期維護更加方便。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7張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暗影精靈 6 的八顆螺絲包含四顆長螺絲和四顆短螺絲,在安裝的時候需要重視,否則很容易裝反。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8張

  

  打開之後便可以看到其內部設計,70Wh 電池位於底部,電池兩邊則是兩個 M.2 2280 接口的硬碟插槽,所以暗影精靈 6 也是沒有 sata 接口的,這對於有大容量機械硬碟需求的人來說可能比較遺憾,但我認為在遊戲本也要講小型化的今天,只給 M.2 一定會是正確的趨勢,而且 SSD 的價格已經越來越便宜了。

  

  面對面擺放的記憶體插槽更換十分方便,硬碟表面金屬遮罩和散熱片的加入則可以保證其不會受到電磁干擾。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9張

  

  散熱系統也是暗影精靈 6 這樣遊戲本設計的重點,四根熱管、三個出風口和兩個風扇的加入可以很好的壓制 i7-10870H 處理器和 RTX 2070 Max-Q 散發的熱量,同時散熱鰭片的長度相較於前代產品也增加了 25% 左右,理論上也會帶來更好的散熱表現。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0張

  

  經過實測暗影精靈 6 的極限滿載水平是 68W 的 CPU + 90W 的 GPU, 所以一共能承受 160W 的發熱說明它的散熱表現確實不錯。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1張

  

  更重要的是機身表面溫度也不高,左右掌托(點1,2)的溫度都不到 30°C, 而遊戲常用的 AWSD 區域因為正好在風扇上邊的緣故溫度也很低,點 3 是 26°C, 鍵盤的平均溫度也只有 35°C, 所以日常遊戲都不需要擔心「烤手」。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2張

  

  噪音方面,沒有發現突出的單一頻率噪音,所以你聽到的都是呼呼的風聲,整體的噪音水平是 54.6dBA, 稍微偏大一點點,不過打遊戲的時候帶個耳機也沒什麼感覺。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3張

  遊戲實測

  

  遊戲測試方面,為了保證性能最大化,所以我們全程在暗影精靈 6 開啟狂暴模式之後進行測試。

  

  賽博朋克 2077:

  作為目前最火的遊戲,賽博朋克 2077 其實優化還是不太到位,我們選擇了高特效 + DLSS(質量)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在城區的平均幀率為 63 fps, 差不多能保證流暢。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4張

  

  極限競速:地平線

  極限競速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賽車類遊戲,在特效全開的情況下暗影精靈可以達到 114 的平均幀率,比2060MQ 高不少。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5張

  

  地鐵:最後的曙光

  《地鐵:最後的曙光》最高畫質模式下,平均幀率可以達到 56 FPS 左右。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6張

  

  古墓麗影:暗影

  使用內置的測試工具,DLSS 開啟且處於高畫質下《古墓麗影:暗影》的平均幀率可以達到 85FPS 左右,畫面已經十分絲滑流暢了。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7張

  

  刺客教條:奧德賽

  眾生平等奧德賽的成就不出我們意料,高畫質下使用內置工具進行測試,可以發現最高畫質下《刺客教條:奧德賽》平均幀率可以達到 53FPS 左右,確實是比較難拉開差距。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8張

  

  孤島驚魂:新曙光

  最高畫質下的《孤島驚魂:新曙光》幀率可以基本穩定在 60FPS 以上,其中平均幀率達到了 79FPS 左右。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19張

  

  因此綜合來看,暗影精靈 6 的遊戲性能表現完全對得起這一塊 2070MQ, 在比較薄的機身下可以實現不錯的性能。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20張

  總結

  新款的暗影精靈 6 酷睿版搭載了酷睿 i7-10870H 處理器以及 RTX 2070 Max-Q 獨立顯卡,這樣的配備在 8999 這個檔位遊戲本中性價比不錯。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21張

  

  畢竟還有很多產品選擇把 2070 級別的顯卡和 300Hz 螢幕以及 i7 綁定,但是暗影精靈 6 酷睿版即便是 i5 也可以選擇 2070MQ, 算是讓 GPU 需求高過 CPU 需求的用戶了有一個選擇。

  

  同時,暗影精靈 6 在大陸的版本還特意保留了小鍵盤,整機的接口也很齊全,RJ45 和 HDMI 都有保留,也算是輕薄機身下沒有妥協的點。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遊戲 第22張

  

  最近CPU加量不加價升級到了8核i7-10870H處理器,而且還有2070MQ,目前價格是8999,不知道會不會缺貨,有想法的可能還得提早動手了。

Mobile Device Talks

泛科技的爐邊談話, 來知乎MDT專欄一起暢聊數位科技產品

>體驗 | 暗影精靈 6 上手體驗 & 遊戲測試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