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味性皮膚炎傳染/好毒!中榮研究:空污會引發「成人型異位性皮膚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最近這幾年,中國的很多大城市空氣質量令人堪憂,大量的粉塵、顆粒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安全隱患,引發呼吸道感染,嚴重的甚至會產生肺炎。然而近期有專家指出,空氣污染還會造成皮膚類過敏現象,尤其是對於孩童幼兒來說,由於孩子的身體還未發育成熟,身體免疫能力比成人低很多,遇到空氣污染極易引發過敏性咳嗽、過敏性皮炎等疾病。

異味性皮膚炎傳染/好毒!中榮研究:空污會引發「成人型異位性皮膚炎」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過敏疾病的盛行率全球都有增加的趨勢,而異位性皮膚炎因多被歸類為兒童疾病,患者往往遭受忽略。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持續關注著該族群,進而發現常暴露於空氣污染中的成人,也會受到污染物的影響產生異位性皮膚炎。這項發現已於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年會發表,也登上了過敏疾病的國際期刊;而如何消除空污的健康危害,更是全世界刻不容緩的課題。

  中榮27日指出,陸續有研究指出台灣學童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上升1倍、氣喘的盛行率上升30%,而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更是增加近2倍;因此對於日益嚴重的過敏問題更該重視。而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表現為長期發癢的全身性皮膚疹,由於不斷搔抓,容易並發表皮破損感染甚至導致皮膚苔癬化,影響外觀甚巨,對於病患社交上有極大的負面影響;許多研究也指出罹患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自信心較低落、人際關係不佳、心理壓力較大,且易合併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

  過敏免疫風濕科表示,早期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1/5的兒童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但其中2/3長大後症狀會逐漸消失;因此大家習慣把異位性皮膚炎歸類為兒童疾病。事實上,新近的研究發現每100名成人中就有3名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這類患者血液中的過敏因子免疫球蛋白E (IgE) 濃度普遍較高、症狀也較為持續,值得注意。而中榮過敏免疫風濕科長期持續關注異位性皮膚炎族群,目前在該科規則追蹤的成人型患者將近50位、平均年齡是42歲,2/3是男性。這些原本因皮膚反復癢疹十分困擾的病友,在經過疾病衛教與藥物雙管齊下的治療後,生活質量有了大幅的改善,也能重新參與人際互動,迎向嶄新的人生。因此,異位性皮膚炎不再是兒童的專利,成人朋友們若身體反復發生不明原因的癢疹,應積極就醫接受治療,以利早日擺脫這些擾人的症狀。

  病例中,是28歲的吳先生,父親和姊姊都有過敏性鼻炎,自2歲起產生嚴重異位性皮膚炎,身體多處皮膚搔癢脫屑甚至破皮流膿,近6成的體表面積都處於發炎狀態;雖曾短暫接受過西醫或中藥的治療,但效果都不佳。症狀持續到成人期,嚴重的癢疹讓他無時無刻都在搔癢,人際關係上也變得退卻、甚少參加社交活動,經常埋首於計算機前玩在線遊戲,與家人也偶有衝突,是個名副其實的」宅男」。

  病患於7年到中榮求診,經過皮膚保健衛教與藥物治療後,皮膚症狀獲得控制,重拾自信心,跟家人的關係增進不少、也能自在享受參與團體活動的樂趣,不再」宅」在家里。由於空氣質量不佳,吳先生發現皮膚的癢疹會隨著空氣污染的程度而加重,治療團隊從過去國外的研究報告得知空氣污染物會導致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產生,因此建議吳先生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時候盡量避免外出,也確實改善原本惡化的皮膚狀況。

  還有一位50歲的女士,有輕微的過敏性鼻炎,反復全身皮膚癢疹已逾20年。或許是因為空氣污染的關係,最近兩三個月皮膚狀況惡化,嘴角、脖子常有癢疹,雙手也常出現幹裂甚至水泡,經轉介中榮確診為成人型異位性皮膚炎,調整生活習慣與少量藥物輔助治療後,皮膚狀況改善很多,回診時笑容也多了不少。

  而中榮過敏免疫風濕科團隊經與數據庫研究中心合作,利用民國100年的全民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檔案,並在國立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的協助下,將環保署空氣質量監測網全台灣71個測站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建檔,並回推病患居住地的空氣污染物暴露濃度,結果發現在校正干擾因子後,PM2.5暴露量與成人型異位性皮膚炎的產生有正相關:PM2.5每增加10 um/m3,得到成人型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就增加6成,比起肺腺癌 (增加機會約4成) 更為顯著。

  研究顯示,不只是兒童、常暴露於室外空氣污染的成人,也會受到污染物的影響產生異位性皮膚炎。而這項發現已於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年會發表、也登上過敏疾病的國際期刊;如何消除空污的健康危害,則是全球刻不容緩的課題。

  當然,異位性皮膚炎不單是兒童的專利,由於成為由於本身就是過敏體質,或者身體的免疫功能太差,也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隨著全國霧霾等空氣污染問題的日益加深,異位性皮膚炎在成人將會更為普遍。當人們出現不明原因的皮膚瘙癢、濕疹、蟲咬性皮炎等症狀時,應當及時前往正規醫院進行確診治療。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