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一人得病,一家受累!醫生指明治療方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清風計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疾病往往如影相隨,我們常常唏噓「好好一個人,得了病後肢體變殘疾了!」很多時候,要麼是患上了腦血管病,要麼就是關節疾病,而在關節疾病大類中,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率高居首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古潔若教授表示,「30%-5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第一年就會出現關節損害,40%的患者在5年內會因為疾病的發展逐漸喪失勞力力。」

除了病情的嚴重性以外,類風濕關節炎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30-50歲的患者占到了80%,這就意味著該病侵害的人群大多數為家中的頂梁柱,一旦殘疾整個家庭也就「垮」了。

類風濕關節炎:一人得病,一家受累!醫生指明治療方法

病因尚不清晰致殘率高達七成以上

據了解,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發病的原因尚不明確,但通常歸因於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其特徵是對稱性多關節炎,以雙手、腕、肘、膝、踝和足關節受累最常見,全身其它關節亦可受累。

「除此關節病變明顯外,由於是全身性疾病,它還能誘發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等並發症,因此需要額外注意。」在廣東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會上,古潔若教授表示,尤其是中年女性,雌孕激素失衡極易誘發類風濕關節炎,此外感染、大氣污染、遺傳等因素也與之相關。

類風濕關節炎:一人得病,一家受累!醫生指明治療方法

有數據顯示,未經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5年致殘率高達75%,然而目前類風濕關節炎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仍停留在對症治療階段,這就突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一般來說,規範用藥半年至1年後,6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達標治療’(關節不再出現任何疼痛),但在‘達標治療’後依然需選擇1到2種藥物進行維持穩定治療,需終身服用,這一點往往被患者所忽視或者私自停藥。」古潔若說道。

「一旦完全停藥,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馬上就會出現復發,1年內出現復發的概率高達80%,而在醫生的指導下維持治療,一年內復發率可降到5%。」

類風濕關節炎:一人得病,一家受累!醫生指明治療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四架馬車」聯合出招

一旦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將終身與疾病作鬥爭,北京醫院風濕免疫科黃慈波教授介紹,目前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關節功能鍛煉為輔,其中藥物治療主要有四種: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生物免疫制劑。

非甾體的抗炎藥患者最為熟悉,主要是緩解關節疼痛及晨僵的作用,但並不能控制病情的發展,抗風濕藥(甲氨蝶呤)才是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錨定藥物,一經確診,應盡早使用。

「但這類藥物相對於非甾體抗炎藥或激素類藥物而言,發揮作用的時間要慢的多,等到臨床症狀明顯改善需要1-6個月,很多患者心急,服用幾天後發現關節疼痛症狀沒有太大改善,就以為藥物不起作用,而盲目停藥。」蘭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風濕免疫科沈海麗教授指出,此外90%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在服用甲氨蝶呤的頭三個月中,藥物的副作用比較明顯,不少病人誤以為自己不適合或者害怕擔心而私下停藥。

類風濕關節炎:一人得病,一家受累!醫生指明治療方法

對此,沈海麗教授表示,甲氨蝶呤在服用3個月後副反應會慢慢減少,對於年齡小於75歲,腎功能中血清肌酐正常,合併症指數小於4個,無論肝功能指標是否出現異常都適用於服用甲氨蝶呤藥物。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該怎麼吃?

對於一到下雨天關節就隱隱作痛、僵硬變形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很多人都喜歡通過飲食進行調理,或者避免因為某種食物誘發疾病的發作。江蘇省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張繆佳教授表示,其實類風濕關節炎是免疫性疾病,不是代謝性疾病,與飲食沒有直接的關聯。

建議建議均衡飲食,葷素搭配即可,最好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含鈣高的飲食防止骨質疏松,高纖維素的素菜水果,避免酗酒、禁止吸煙,包括二手煙,少吃甜食、高脂和膽固醇的食物。

此外,可補充維生素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增強免疫力及預防貧血。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我們常常提醒家人要關注病人的心理,數據顯示,有58%的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會在患病期間出現失眠、焦慮等症狀,不但對生活造成影響,還會導致病情的加重。」張繆佳表示,患者首先要保持正常作息和愉快心情,充足規律的睡眠有助於消除疲勞,提高抵抗力,而不規律睡眠容易導致骨質流失,此外情緒抑鬱時皮質醇水平升高,與骨質流失有關,這也是之前強調患者要增強含鈣物質的原因。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