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醫患家特約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感染病研究所 賈醫生)
每當到了換季的時節,也都是感冒、咳嗽、哮喘、過敏流涕等呼吸系統疾病的多發時節。很多患者會選擇在藥店購買一些西藥或中成藥成分的止咳、化痰、平喘類藥物來緩解病症。那麼這些藥物作用上有什麼區別?是怎麼起效的?能否互相替代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相關知識。
止咳藥和化痰藥一樣嗎?
有區別。
通常在使用西藥時,止咳平喘和化痰是兩種不同種類藥物,作用機理不一樣,也難以相互替代。但在中醫上認為某些中成藥及中草藥成分同時具有止咳、化痰、理肺的功效,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說的「咳嗽化痰藥」。這類藥在西藥成分不耐受、慢性咽炎咳嗽及輕症患者中可以嘗試使用。
化痰藥,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作用機理通常包括:1.減少氣管分泌腺、分泌細胞的黏液分泌;2.降低分泌液的黏性;3.分解痰中蛋白質等成分,稀釋黏液痰;4.促進氣管纖毛運動、擴張氣管等,使痰液易於排出。化痰藥一般沒有明顯鎮咳的功效,反而由於為了促進痰液排出,某些祛痰藥(如氯化銨)會刺激氣管黏膜,引起惡心、嗆咳從而促進咳痰。某些化痰藥在擴張氣管時也容易引起氣管痙攣、咳嗽。因此化痰藥和止咳藥並不能相互替代。
止咳藥會影響排痰嗎?
某些藥物會有影響。
止咳藥通常分為中樞性止咳藥和外周性止咳藥。中樞性止咳藥作用較強,可以抑制咳嗽中樞,用於難治愈的、較嚴重的幹咳。但要注意其中一類有依賴性的可待因,其鎮咳作用極強,但可抑制氣管腺體的分泌,使痰液變的黏稠反而難以咳出,且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藥物成癮,選用應謹慎。外周性鎮咳藥常見苯丙哌林片,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鎮咳效果亦較強。患者若想同時達到止咳和化痰的效果,還想減少服藥種類,可選用復方制劑,如復方甲氧那明等,方能包含鎮咳、祛痰、平喘多重功效。
止咳化痰的中成藥可以選用嗎?
可遵醫囑選用。
止咳化痰類中成藥通常用於兒童、老年患者。兒童常對西藥的某些鎮咳成分不耐受,使用會產生一定危險,因此可選用中成藥,如肺力咳合劑、蜜煉川貝枇杷膏等。中醫認為的「痰症」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和西醫有一定差別,因此止咳化痰的中藥通常被認為還有清熱解表、消積止咳、通宣理肺的功效。但要注意在選擇中成藥時,若已就醫,則應嚴格遵從醫囑,不能認為中藥副作用小就可以隨意加大藥量。若症狀不重,在家中自主用藥,一定要購買正規廠家制藥,並仔細閱讀成分表,看其中是否有過於強力的排毒通泄藥物(如大黃),此類藥不適於體弱患兒;成分中若有中藥麻黃,則不能與西藥中含麻黃鹼成分的感冒藥重復使用,會加大危險性和副作用;成分中若有為了提升止咳效果而添加可待因等成分,則兒童禁用。
咳嗽排痰是人體正常的保護機制,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作息飲食、多補充水分等方式等待緩解。在症狀嚴重時要及時就醫,用藥要注意成分和功效,做到杜絕藥物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