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放學後,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影響孩子未來

其實,接孩子放學路上,很多家長都會問:

「今天表現好不好?」

「在幼稚園吃沒吃飽?」

「有沒有小朋友打你、欺負你?」

家長想趁著放學路上多瞭解點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但現實往往是讓孩子避著家長,更不願交流了。

問題出在哪兒?

其實,就在接到孩子後問的第1句話上。

關心孩子沒有錯,如何提問卻是個技術活。好問題幫大忙,壞問題卻會幫倒忙!

接孩子第1句話說不對會有什麼影響?

加劇孩子的入園焦慮

前幾天朋友跟我打電話說:

「我家這個今年剛入園,我怕她在幼稚園不適應,每天接孩子放學,都會問一問‘今天在幼稚園拉粑粑了嗎?’,結果半個月下來,孩子都沒在幼稚園拉過粑粑,天天憋著,現在便秘特別嚴重,愁死人了。」

孩子剛入園時,很多家長就盯著孩子「吃喝拉撒」的問題:在幼稚園睡午覺了嗎?拉粑粑了嗎?今天吃飽了嗎?……

有些孩子有入園焦慮——本來在家能規律如廁,去幼稚園就憋著;不願意吃午飯、不睡午覺等。

這個時候家長再「過度」地關心,這些問題會更嚴重,持續時間就更長。

有資料顯示:

80%的孩子都會有程度不同的入園焦慮。陌生的環境讓孩子感到緊張、恐懼,他們掌控不了新的環境,只能掌控自己的「身體」了。

所以接孩子放學,別上來就「關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哪壺不開提哪壺,添亂似的加劇孩子入園焦慮。

讓孩子對老師產生偏見

茜茜入園沒幾天,茜茜媽卻炸了。

接孩子放學時,她發現茜茜腿上破了皮,一問才知道是玩滑梯時磕的。

茜茜媽當時火「噌」一下就上來了,直接當著孩子面質問老師:「你們怎麼看孩子的,腿都磕破了沒看見嗎?這麼不負責任,我看你們幼稚園遲早得關門!」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有的家長對老師不信任,一看到孩子就開口問:

「衣服怎麼濕了?你們老師都沒發現嗎?」

「中午你摔了老師都沒過來扶你。這老師是不是對你不好?」

這麼問孩子,容易讓孩子對老師產生偏見,因為你在給孩子傳遞一個資訊: 我在幼稚園的問題都是老師的問題!

時間一長,孩子就學會了抱怨和推卸責任:水杯丟了是老師沒看住;手工沒完成是老師沒提醒……

越是抱怨、指責老師,孩子越會覺得是別人的錯,和自己沒有關係。

家長就算對老師有萬般意見,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可以私下和老師提出來,通過溝通去共同解決問題。

當然,也要讓孩子明白老師不一定就是「權威」,什麼都要聽老師的,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傷害時,也要勇敢地說出來。

把孩子變成「受害者」

很多家長第一句話都喜歡問:「今天有沒有被欺負?」

這其實是在暗示孩子: 有人會欺負我

時間一長,通過家長的語言暗示,孩子可能會格外注意或尋找「欺負」自己的人,而孩子害怕的目光,會讓別的小朋友更有欺負他的想法。

墨菲定律指出,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一旦這樣惡性循環,孩子就有可能變成「受害者」,總害怕自己被欺負。長此以往,孩子不願意去上學,可能還會產生社交恐懼、行為退縮等後果。

作為家長,總問孩子這些負面的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就只記得負面情緒,未來也很難成為一個積極健康的人。

蘋果AirPods Max媒體評測匯總:音質棒就是太大、太重了

tienliwen

這部熱播劇,代入感太強!主演佟大為發長文,沖上熱搜

30年前,趙麗蓉、李保田、葛優等巨星,在《過年》道盡人情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