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才能讓孩子沖破思維的牢籠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聽話的孩子,父母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所以孩子必須聽。「聽話」有時也意味著服從、順從。

肯尼迪曾說過:順從是自由的牢籠,是成長的大敵。

可有的孩子就不願聽,他們會對父母的想法和提出的要求產生質疑。

有一次,一位學生媽媽對我說:她給孩子買了一套數學題,讓孩子在家多刷一點題目。有一道題孩子做完後發現沒有對到答案。她開始一直認為是孩子做錯了,要孩子再重新做一遍。但是無論孩子怎麼算就是對不上答案。孩子堅持說自己沒有做錯,是答案有問題。可媽媽卻一口咬定是孩子不會做。第二天,孩子到學校去問老師,老師說這個題目的答案確實是錯的,可能是印刷有誤。

孩子質疑題目。

這個孩子能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沒有做錯,是因為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敢於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質疑。不過,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觀點總會遭到父母的否定和嘲笑,以至於後來孩子不敢再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了。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一個絕對的服從者,沒有思考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傳統的教育是成人教孩子讀死書,死讀書。它消滅孩子的生活力,創造力;它不教孩子動手,用腦。隻許聽,不許問,不許質疑。他提倡「用書」,而不是「讀書」。

而當一個孩子敢於提出自己的質疑,發表自己的觀點時,就說明這個孩子讀的是一本「活書」,而不是「死書」。這樣的孩子具有批判性思維。

孩子應該讀「活書」,而不是「死書」。

一、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心理學指出:批判性思維是指對資訊和推理的精確度、可信度與價值的評價。批判性思維是深思熟慮的、有邏輯的、講求證據的。學習者進行批判性思考是為了獲得特定的目標。

有批判性思考的人具有以下特點:

1.能提出問題,並敢於指出問題,能清楚、準確地將問題表達出來。

2.能收集、評估相幹資料,並對其進行解讀。

3.能通過充分的推理或調查得出結論、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並且進行驗證。

4.能以開放的頭腦進行換位思考。

5.能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以找出解決龐雜問題的辦法。

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批判性思維,他就容易盲從別人的意見,全盤接受別人的觀點,隨大流。

運用批判性思維的好處在於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情況,人們都能嫻熟地運用自己最卓越的思想去解決問題。借助成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將對人們發號施令的思維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而不是被別人牽著走。

批判性思維

二、哪些孩子具有批判性思維。

一個孩子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維,主要取決於他們的人格特質。有三類孩子具有批判性思維:

1.思維活躍的孩子。

有的孩子思維非常活躍,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特別是那些喜歡智力遊戲,樂於接受挑戰的孩子,他們能馬上發現問題,並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孩子經常能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懂得變通。

2.認知能力強的孩子。

這類孩子的認知能力很強,他們有著廣泛的知識,並能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一件事情。認為世界是變化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他能對一件事情立即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而不會受別人的觀點影響。

在《孟子·盡心下》裡說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意思就是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於《武成》這一篇書,就隻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對書裡其他內容,孟子有自己的理解。

一個認知能力強的孩子,他們會有自己的觀點,不輕易相信書中所有內容。會對書裡的知識進行去偽存真。

思維活躍的孩子和認知能力強的孩子具有批判性思維。

3.在寬鬆的家庭氛圍中的孩子。

在一個家庭中,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家庭氛圍寬鬆,孩子就敢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提出質疑而不用擔心會受到責罵。有時父母還會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家庭通常是民主型家庭。有時,在忽視型家庭中的孩子也有批判性思維,這是因為,在忽視型家庭中,父母很少管孩子,所以他們的思維不受限制。只是,這樣的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愛。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1.幫助孩子改變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點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征,而忽視個體差異。

比如:很多孩子都會說物理很難。這樣的話說多了就容易變成人的潛意識。孩子會真的認為很難很難。他們就不想再花時間學了,他們會認為自己反正是學不好的。如果父母也回應到:「物理確實很難學好」的話,那麼孩子就會真的感到看不到希望了。

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過這樣的一個觀點: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命運。

幫助孩子改變刻板印象。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要改變孩子的刻板印象和潛意識。告訴孩子物理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只要自己把基本的概念理解透,用上一些原理再多練習就可以學好的。再不行,找老師補補課也能學好,就是多花時間而已。

還有的人會說:「女孩子只要一上高中後,理科就不好,跟不上。」這樣的「至理名言」會使很多女孩信以為真,從而放棄自己喜歡的理科,做出錯誤的選擇。

成人要幫助孩子改變刻板印象,走出固定思維。讓孩子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學會的。用自己的頭腦教育自己的頭腦,用自己的思維去改變自己的思維。

幫孩子走出固定思維。

2.肯定孩子持有理性的懷疑態度。

去年,福州有一位8歲的二年級男孩小馮發現,語文課文《羿射九日》中前一段剛提到「江河裡的水被蒸幹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因此他質疑道:「既然曬幹了,那後羿是怎麼蹚的?是不是課文出錯了?」

後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發文稱,這個孩子敢於質疑,提出了很好的問題。聯繫上下文,「蹚」字的確用得不恰當。教材編寫組正在認真研究,會對教材進行適當修改,下個版本的教材這個問題就會解決。

一本用了這麼多年的教材,以前卻從沒有誰去懷疑課文中有錯誤。這是因為人人都非常相信教材,認為這是具有權威性的,絕對不會有錯。不過,事實證明,權威也時也會有錯。每一個學科的知識及對其理解是會隨著時間不斷改變的。

這個孩子敢於質疑,能夠思考問題,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終得到了出版社的肯定。這也強化了孩子的質疑行為,他以後就很容易形成批判性思維了。

羅素說: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權威,因為你總能找到相反的權威。

3.鼓勵孩子對事情進行積極的思考。

人類的大腦並非天生就是理智的。如果要培養強大的理性能力,就必須積極地思考,在思維中進行培養。對專業的知識進行深入思考。

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成人可以提醒孩子以下幾個問題:

  • 你閱讀的文章(課外書)作者是誰?
  • 他有著怎樣的專業背景?
  • 他是否對事情持有偏見?立場是否客觀?
  • 作者是怎樣說服大家的?會不會誤導讀者?
  • 作者在得出的結論後,用了哪些論據來證明觀點?

隨著國中的孩子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他們能對一篇語文課文進行深入的分析,對文章也是如此,去找出其中的論據,看看是否有說服力。如果不能確定的話,可以多去查找相幹的資料。如:通過電子書能查找到部分文獻資料。

鼓勵孩子進行積極的思考。

4.鼓勵孩子參加辯論賽的活動。

很多人都喜歡看《奇葩說》。這個節目有很多辯論賽。主持人會找出一些具有爭論性的話題,然後請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這種節目形式有助於人們從多個角度去看問題,對對方提出的觀點進行質疑和反駁,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加以佐證。我看到《奇葩說》的這些辯手,個個思維都非常敏捷,伶牙俐齒,才華橫溢。

有的學校也會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的活動。辯論賽可以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讓思維變得更加敏捷。能培養孩子查找資料的能力,說話會變得有邏輯性、條理性,還能培養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

如果學校裡組織了這樣的活動,要鼓勵孩子去參加。我以前在學校裡也參加過辯論賽的活動。參賽時,與高手對決,能訓練自己的思維反應能力,探尋真理。

鼓勵孩子參加辯論賽。

除此之外,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也可以選一個話題來進行辯論。比如:

話題1.讀書有沒有用?

正方:讀書是有用的,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人的命運。

反方:讀書無用,很多學歷不高的人一樣賺大錢。

話題2.要不要學好英語?

正方:英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應該學好。

反方:沒必要學,不出國以後就用不上。

話題3.人的天賦重要還是努力更重要?

正方:人後天的努力更重要,光有天賦是不行的。

反方:人的天賦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這些話題具有爭議性,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來辯一辯。可以培養孩子從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對一個觀點的質疑精神。無論孩子說得好不好都沒有關係,當一個孩子懂得用批判性思維去看問題的時候,他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了。

在家庭中開展辯論賽。

5.擺脫同伴壓力,不被他人的言論蒙騙。

維特根斯坦曾說:我們被軟禁在一幅畫中,無法從中掙脫,因為這幅畫就存在於我們的語言裡,而語言似乎在向我們不斷重復著這幅畫面。

很多孩子都會有來自同伴的壓力。比如:班上有同學說班導不好,對同學們太嚴厲。上次還批評了他,所以不喜歡這位班導。然後問問其他同學喜歡不喜歡班導。這時很多同學都表示不喜歡班導。

最後,問到一位孩子喜歡不喜歡班導。這個孩子心裡就會想:如果說喜歡班導,那麼其他孩子會認為他和大家不是一邊的,他就有可能失去這些好同學。因此,他會迫於同伴的壓力也說不喜歡。而其實,他認為班導還是不錯的,因為班導老師在上課時會經常提醒同學們認真聽講,很負責。

大多數人都渴望被人接納和喜歡,人們往往也不願意被本已接受自己的人冷落。渴望被人接受的心理,可能促使人們接受某個判斷,並不是因為該判斷自身的特點,而是因為接受它人們就會得到某些人的讚同(可以避免與「同伴」意見分歧)。當人們這樣做或試圖讓別人這樣做時,就犯了同輩壓力「論證」的謬誤。

同輩壓力並不一定僅僅來源於相識的人。

父母要幫助孩子擺脫同伴壓力。

有科學實驗表明:即使被試原本陳述自己看到了某件事,如果發現在同一間房裡的其他陌生人都否認看到了這件事,被試也會按這些陌生人的觀點修正自己的說法。

有的孩子會說:「我們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而有的時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因此,父母要幫助孩子擺脫同伴帶來的群體性思維,進行獨立和理性的判斷,而不要受他人的影響。

人類的思維大多是無意識的。人們被存在於自己頭腦中的理念、假設和觀點所左右。因此,要放棄一些堅信的事情。將無意識的思維帶到意識層面,並查驗其質量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還需要勤奮的練習和強大的決心。需要父母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沖破思維的牢籠。

我是姑蘇講堂,講述教育故事,分享教育知識,歡迎大家關註我!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懂得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才能讓孩子沖破思維的牢籠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