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幾天參加朋友的生日party,隨同大人前來參加聚會的的孩子們,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部手機,玩的很專註,相互之間幾乎沒有什麼交流。
朋友感慨的說:「時代不一樣了,我們小時候是追逐打鬧玩耍,現在的孩子都是玩手機。」
聽完朋友的話,隻覺得很可悲。越是全民手機時代,做父母的,越要注意避免培養出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
尤其是到了暑假,沒有作息規律的生活,沒有學校老師的管教,家長又整天忙於事務,很難做到有效監督,孩子很容易在假期沉迷手機無法自拔!
手機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動。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癡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癡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前段時間,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指出,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雜亂等健康問題。英國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
✘ 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健康
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 手機讓孩子患上憂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憂鬱症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憂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 手機損傷腦神經
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 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的資訊,對知識學習感到鼓噪乏味,學習成就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路裡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欲,產生厭學情緒。
整天沉迷於手機世界裡,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就必然下滑。
✘ 容易導致睡眠障礙
可能大家都知道,孩子頻繁使用智能手機會引起視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會引起睡眠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做出了一項調查,手機光線比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的影響,把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子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用了28分鐘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能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我們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
各年齡段的應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遊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訊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遊戲。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訊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
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小數建議: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直接充公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多關註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因為對性的好奇,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如通過微信、扣扣或郵件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資訊等。
可能看了這麼多,真正做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很頭疼,如安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下面這三招,家長們可以嘗試。
父母這樣做 ,孩子不沉迷手機
看到孩子玩手機,每一個父母都會很揪心。其實,要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可以這樣做:
✍1.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有一次在餐廳吃飯,坐在我們旁邊的是一家三口,孩子想和爸爸媽媽說說話,但是爸爸媽媽一直在看手機。
孩子見叫不動爸爸媽媽,又實在無事可做,就一會看看爸爸手機,一會看看媽媽手機,最後看爸爸的手機上的內容比較有趣,就一直跟著爸爸津津有味地看著。
這一家三口的畫風,很快就變成了三個安靜的手機控,全程幾乎沒有互動。我相信,在這樣一個過程裡,親子間的情感一定是無法流通的。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陪在孩子身邊就是在陪伴孩子,卻不知道,這樣隨便的陪伴,帶給孩子的只能是傷害。
只有用心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這,也是孩子健康成長最需要的養分。
對孩子最深切的愛,便是給他高質量的陪伴。
✍2.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到放暑假就和弟弟在家玩遊戲機,一玩就是一整天。也不是遊戲機有多好玩,而是我們實在不知道幹什麼。
心理學家曾研究過,當孩子無所事事又沒有好的活動方向時,選擇手機帶來的視覺刺激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他每天的時間只有那麼多,自然就不會完全沉迷在手機上。
✍3.父母自己以身作則
有個朋友說,以前兒子很愛玩手機,整天手機不離手 ,一度讓她很發愁,想盡了各種辦法,依然無濟於事。
後來,她申請了一個公眾號,開始寫作,也因為寫作的緣故,她不得不多看一些書,看手機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
不久之後,她發現兒子看手機的頻率也在降低,更讓她驚喜的是,兒子又翻出了久違的繪本,要和媽媽一起看書。
朋友說,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以前想盡辦法卻求而不得,沒想到,這把鑰匙竟在自己身上,當我放下手機時,孩子也就放下了。
皆大歡喜,莫不如此。
育兒先育己,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好的教育,從來都是受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不放棄自我進步,和孩子一起手牽手,彼此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樣。
點亮【在看】
,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 END –
友情提示 中小學家長手冊 ✎《中小學家長手冊》專業分享中小學教育資源,幫助更多沒時間、沒方法、沒精力的家長,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與效率,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孩子!
長按QRCode,自動識別,添加關註 家長教子有方 ✎《家長教子有方》公眾號:幫助更多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教育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實施有效的家庭教育,讓更多的孩子健康快樂得成長,好父母勝過好老師,讓您做好個合格的家長!
長按QRCode,自動識別,添加關註 老師講故事 ✎《老師講故事》公眾號:每晚8點分享:兒童經典繪本故事,兒童經典故事,兒童睡前故事!每晚讀一本故事,聽一段故事,伴寶寶快樂成長! 長按QRCode,自動識別,添加關註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