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一聽自家孩子說話腦子就炸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9月1日,愉快的暑假結束了,各家各戶的神獸終於歸籠了。

我的整個朋友圈裡放眼望去都是——

歡欣鼓舞

為什麼我一聽自家孩子說話腦子就炸 親子 第1張

喜上眉梢

為什麼我一聽自家孩子說話腦子就炸 親子 第2張

普天同慶

為什麼我一聽自家孩子說話腦子就炸 親子 第3張

處處洋溢著「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的喜悅氣氛!

回想起暑假期間(對於北京的朋友們來說,也許是從過年到暑假期間!),孩子每天在家那種嘰嘰喳喳的尖叫聲、呼號聲、吵鬧聲……我至今還是感到餘音繞梁,仿佛就在耳邊。

曾經我認為,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湊數其間而羞恥。

然而事實是,每當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只有一個感受:腦瓜子嗡嗡的!

沒有孩子的時候,我也曾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不羈少男。但是現在我的兒子教會了我巴甫洛夫的奧義——無論身在何時,身處何地,不管周圍的環境有多吵,只要他尖聲利嗓地一句:「爸爸!」

我就能渾身一個激靈立刻站起身來——那聲「爸爸」可以穿透各種障礙直擊耳膜,給試圖放空的我以重擊。這種感覺就像是《瘋狂的外星人》裡面的外星人奇卡,不管在幹什麼,只要黃渤銅鑼桄榔一敲,鞭子呼啦一抽,立刻就能跳上腳踏車表演起來……

來吧,展示!

為什麼我一聽自家孩子說話腦子就炸 親子 第4張

在這段日子裡,經常有朋友、有讀者問我:「為什麼我這麼受不了我家孩子的吵鬧聲,為什麼孩子送去上學我感到渾身輕松?是不是我不夠愛他?是不是我沒有母性?是不是我太自私?」

這樣的想法讓不少為人父母者感到內疚自責。然而其實真相是,對自家孩子的吵鬧聲格外敏感,可以說只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而已!

為什麼孩子的聲音讓人這麼難受?

01

頻率高

其實就本身而言,孩子正常的說話聲是處於我們聽力能夠接受的正常範圍以內的。

真正讓我們感到特別不舒服的,往往是一些高頻的聲音,例如有研究發現音頻介於2k-4kHz的聲音會帶給我們最厭惡的感覺——例如指甲刮黑板的聲音。

但孩子(尤其是新生兒)的哭叫聲,就差不多也處在這樣的頻率範圍內了。這可能也是一種進化上的適應性吧——高頻的、警報似的哭鬧聲,是娃生怕我們有些心大的家長把他給忽視了,這樣他就不能夠得到很好地照顧了。

02

空間小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聲音的頻率也會逐步下降,比如像四五六歲的孩子,聲音已經不跟防空警報似的那麼恐怖了,但做父母的為什麼還是經常覺得孩子吵呢?

其實這和孩子說話的頻率關係就不大了。首先,這可能和整體的家庭環境有關——我們也將其稱之為家庭嘈雜度,反映了家庭環境的噪音大小、擁擠程度以及家庭環境的組織條理性等等。(我仔細地思考了一下,發現我似乎確實在開車的時候更加無法忍受孩子嘰嘰喳喳地碎嘴子,覺得耳朵也疼腦仁兒也疼,這大概就是因為車內的空間更小、更封閉;所以如果您家住的是大別墅,可以自動忽略下面的內容了)

相幹研究表明,家庭嘈雜度越高,家庭成員更傾向於(且容易)關註消極的事件資訊並以消極的方式處理和加工。在《心理科學》雜誌上有一篇關於兒童外化問題行為、母親消極情緒以及家庭嘈雜度關係的研究,結果就發現,在高嘈雜家庭中,兒童外化問題行為能夠顯著正向預測母親負性情緒,但在低嘈雜家庭中,兒童外化問題行為對母親負性情緒的預測效應不顯著

上面這段研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人話說就是,當你的家庭環境很嘈雜(比如地方小人多人人嗓門大)的時候,孩子如果調皮搗蛋不聽話,媽媽就容易無法忍受,脾氣往往會很暴躁;當你的家庭環境不嘈雜(比如地方大人少大家講話都輕聲細語)的時候,那麼孩子即使很淘氣,媽媽往往也能保持溫柔

就——說到底,還是努力換大房子吧……如果換房有困難,那就有空多帶孩子去戶外開闊不怕吵的地方放風吧!如果上述兩條都做不到,那就爭取在家裡少點兒動靜吧!

03

雞尾酒會效應

但我們在生活中,有時會碰到相反的例子:比如,辦公室、教室、商場、操場……這些環境即使很吵,但當我們整個人沉浸到環境裡開始工作/學習/逛街/運動之後,漸漸地這些噪聲也就消失了,似乎沒有之前那麼吵了

咱們小時候老師還經常用偉人事例教育咱們嘛——說偉人可以在城門口讀書,專門在嘈雜環境中訓練自己的注意力,因為只要你足夠專心,那麼再多嘈雜的外部噪音也入不了你的耳。

既然都是噪音,為什麼環境中的大多數嘈雜我們能夠過濾,而孩子的「爸爸!」「媽媽!」就如同警報器、銅鑼、皮鞭一般,讓我們完全無法忽視呢?

這可能就和在心理學中的雞尾酒會效應有關了。

什麼叫雞尾酒會效應?

在雞尾酒會上,周遭存在著各種各樣喧囂的聲音,但是大家也可以過濾掉環境中的噪音,自顧自地喝酒、聊天。盡管如此,即使你前一秒還在聚精會神地欣賞一段音樂,或是同別人傾談,但如果後一秒旁邊有人提到你的名字,你的耳朵也會立即豎起來——誰在說我?是不是在說我的壞話?

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雞尾酒會效應」——該效應是大腦選擇性注意的一種反應——大腦會選擇性過濾掉一些不重要的資訊,而迅速捕捉一些重要的資訊,例如和自我相幹的資訊,或是一些熟悉的刺激等。

一般來說,聲音的選擇注意可能有兩種可能的路徑,

· 一種是刺激驅動捕獲(stimulus-driven capture),即一些環境中的物體因為自身的特性,導致被注意到。例如:突然出現的一聲巨響;

· 另一種就是目標指向選擇(goal-directed selection),你可能會因為某個人說了一下自己的名字,而注意到說話者,因為我們總是非常關註自我的資訊。又或者是你的孩子發出了你所熟悉的尖叫聲,這種聲音是你完全無法忽視的。

而這個理論,在前幾天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也得到了我們的進一步驗證——因為那次聚餐,我家沒有帶孩子,朋友們都帶了孩子,幾個小孩子玩笑打鬧的聲音不絕於耳。他們的父母都流露出了「腦殼疼」的表情,並且對自家孩子發出的各種刺耳聲音都能立即作出反應。而我和鹿sama,只有一開始的時候覺得有點吵鬧,等到時間長了之後,這種連貫的、延續的吵鬧聲,居然漸漸變成了一種背景音,完全不影響我們倆談笑風生。當時我們就總結:因為那些聲音不是自己孩子的聲音,所以我們不會那麼敏感,也就不會有被巴浦洛夫的鞭子猛然抽到心坎上的感覺了。

所以呢,對自家孩子聲音感到特別吵鬧的家長,不用自責,這並不說明你們沒有父愛、母愛;相反,這說明你們對自己孩子的聲音非常敏銳,如果能對這些聲音作出即時的、正確的反饋,就更加是稱職的家長,就不要再給自己背上太多的道德大枷鎖啦。

為什麼我一聽自家孩子說話腦子就炸 親子 第5張

作者名片

為什麼我一聽自家孩子說話腦子就炸 親子 第6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Dr昕理學」(ID:PKUPsyXin),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帳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為什麼我一聽自家孩子說話腦子就炸 親子 第7張

【擴展閱讀】大人認為太過激,孩子覺得太不夠——兒童性教育該怎麼教?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