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未分類 第1張

shǐ 💩的教訓

炎炎夏日,為娃戒尿布提供了天時。

尤其是 9 月份要入園的孩子,還不會自己上廁所的,在倒計時兩個月的時候,家長已經火燒眉毛了。

小區里一老母親臨時抱佛腳,看了網上的「3 天集訓大法」,給她兒子搞突擊,結果一個月過去了,娃非但沒長進,反倒越發抵觸小便盆。追得緊了,孩子寧願尿在褲子里。

這幾天她暗中觀察,發現孩子會趁她不注意,悄悄躲到一邊解決,完事了還會自己用抹布去擦。

她急了,當場拆穿:你都知道躲一邊,說明你知道要尿尿啊;你都知道用抹布擦,說明你能力也不弱啊;知道要尿尿,能力也不弱,你不去便盆,是不是跟我作對啊?

孩子嚇壞了,當晚來了個更絕的,悄悄把臭臭拉到了衣櫃里……

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未分類 第2張

拉粑粑是一件關乎自主的大事

心理學研究發現,如廁訓練不僅僅關係到娃的生理問題,父母的態度、訓練方式等都會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著名心理學家艾里克森認為,幼兒的大小便訓練正好對應他人格發展理論中的第二個階段(約 1~3 歲)——「自主性對羞怯和懷疑」。這一階段,兒童發展的基本任務是發展自主性

然而,現實是,孩子這邊試圖去控制自己和環境,父母那邊根據社會的要求,限制和控制孩子的某些行為(比如,要上幼兒園,就搞突擊集訓)。

所以,如廁訓練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到底是大人說了算,還是孩子說了算。

大人說了算,孩子長大形成他律;孩子說了算,讓他自己自然發展控制大小便,孩子將來更容易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未分類 第3張

有的父母不了解這一點,心急之下,就簡單粗暴地強迫孩子坐馬桶;孩子坐上拉不出來,剛起身就拉褲子里,家長就諷刺、責備,甚至還據此聯想到孩子的智商問題。這些不恰當的態度和方式都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壓力之下,孩子緊張、逃避,尿褲子、尿床,憋便,就是不願蹲便盆。攤上內心脆弱的孩子,甚至會長遠地影響到孩子的自我評價、自信心的建立等等。

如廁是一件關乎孩子自主、自尊、自信的大事,理應由娃主導。父母所能做的是,在娃做好準備的時候,順水推舟,縮短戰線。

準備好了,孩子會發信號給你

那孩子什麼時候能準備好呢?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建議在孩子18 個月以後。

其實,即便到了 18 個月,也並非每個孩子都能準備好。

小妞 18 個月的時候,我開始鼓勵她坐小便盆。她當時還穿著尿不濕,就圖一時新鮮,坐上去玩了幾次,就不願再嘗試了

便盆閒置了大半年,2 歲多點,她又開始好奇馬桶,看到我蹲馬桶,一臉好奇。我總算逮到機會,趕緊給她脫掉紙尿褲,讓她蹲我旁邊。

正好那段時間也斷了母乳,飲食上規律了,排尿排便也都規律了,小妞就很自然地用上了小便盆(僅僅是願意用工具而已,好戲還在後頭)。

如廁訓練,以兒童為導向是最好的選擇。孩子準備好了,是會給你發信號的,你注意觀察就可以了。

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未分類 第4張

這些信號可能包括:

生理:比如,白天能保持乾燥至少 2 小時,這說明孩子的膀胱與括約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協調能力。

心智:不喜歡臟尿布的感覺;對大小便有了一定的理解。

動作發展:能走到廁所,坐上馬桶,可自行褪下褲子。

外部反饋:能理解、遵循簡單的指令,想上廁所的時候會表達。

內部反饋:有自我意識,希望自己做決定,常說「我自己來」,且願意學習模仿大人。

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順水推舟,孩子很快就能學會自己上廁所。

網上一些母嬰博主打出「3 天集訓法」「一周速成法」來吸引眼球,也都是在打這個擦邊球。

如廁訓練≠培訓娃學會上廁所

我比較反感「集訓」「速成」之類的做法。如廁訓練又不是軍備競賽,不必求快。集中幾天給孩子猛灌水,然後讓娃頻繁去廁所,做到高強度訓練的做法,讓人很是無語。

如廁訓練其實不能跟培訓娃學會上廁所劃等號

如果只是為了摘掉尿布,讓孩子知道自己去小便盆解手,那按照行為主義的訓練方式,建立條件反射,確實能快速出成果。

不過,如廁訓練作為孩子獨立自主的一部分,它更應該是一種習慣、性格的培養。這是養育目標的問題,我們一定要明確。

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健康、自主的孩子,而不是條件反射下的小動物。

從 2 歲 3 個月完全斷了母乳開始,小妞就能保持整夜幹爽(這一點很神奇),但白天可能世界太豐富,小腦袋忙於探索,還時常尿褲子。尤其是早上。

一晚上不尿,她早起會尿很多次。她不一次尿完,尿一泡,起身玩一圈,大約三五分鐘後,再來一次。每天早起都要折騰兩三次,才算進入白天正常的節奏。

我琢磨著可能是肛欲期的正常反應,她可能正在尋找膀胱充盈的那個臨界點

對 2 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這可是個大工程。

我們知道,膀胱像一個裝滿水的氣球,括約肌沒發育好的時候,口紮不緊,孩子是無法自主控制大小便的。孩子需要不斷嘗試、感知膀胱充盈的信號→發送到大腦→大腦再發出去廁所的信號

尿幾次褲子,孩子找到憋尿即將「崩盤」的感覺,才能為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跑到廁所,褪下褲子,然後坐到便盆上。

知道這一點,如廁訓練中你才能更從容。養娃沒有捷徑,不過,多了解一些科學知識,你能少走很多彎路。

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未分類 第5張

如廁訓練,道阻且長。很多時候你覺得孩子差不多已經學會了,意識一松懈,又尿褲子了。或者遇到搬家、入學等壓力事件,孩子都可能會出現行為倒退

有個孩子,明明已經自主如廁大半年了,可是剛入園的時候,接連兩天都濕著褲子回家。

第二天,爸爸伸手一摸,居然還有便便。爸爸理解孩子的感受,裝出滿臉驚喜:啊,爸爸摸到黃金了!

看到爸爸的反應,孩子才釋然了,告訴爸爸,在幼兒園想拉不敢跟老師說。

小朋友拉到褲子里很正常,孩子在幼兒園不敢跟老師說已經夠遭罪了,家長要是再批評孩子,孩子心態不放鬆,就更難度過這一關了。

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未分類 第6張

小 結

有的媽媽覺得如廁訓練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事情!

其實,只要你能以孩子為主導,對孩子尿床、尿褲子的行為保持接納的態度,彼此都放鬆了,這個階段反倒很快就會過去

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未分類 第7張

美國兒科醫生 T. Berry Brazelton 博士,是新生兒行為評估量表(NBAS)的開發者,他給出了一個可供大家計劃和預期的時間表:

在 18 個月時,孩子可能會出現準備就緒的跡象

在 24 個月時,應該開始發揮孩子的自主性,逐步做到自主如廁

在 30~36 個月時,大多數孩子將做到白天節制

在 36~48 個月時,大多數孩子將完成夜間訓練

孩子學會如廁是遲早的事,我們發揮助推作用,有效地幫孩子縮短戰線就可以了。

如廁訓練是一個里程碑,做對了,你和孩子都會充滿自信。尤其是孩子,自主、自尊、自信,可都是照進他生命里的光!◈

※ 文中圖源:pixabay

小 愛說

關於如廁訓練,關於孩子的屎尿屁,你有什麼話說?

養育沒有捷徑,不過,多懂一些科學原理,能幫你少走很多彎路。

孩子的成長是一條單行線,一不留神孩子就長大了。

趁現在孩子還需要你,給他選擇更科學的養育計劃吧~愛貝睿科學早教計劃——未來腦計劃,知名養育專家和你一起養娃,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文章請戳:

👉孩子童年缺失這樣的教育,10年後,跟別人的差距會明顯拉開

👉什麼樣的玩具讓寶寶一見鍾情?你可能猜不到答案 !

👉小心!寶寶正在模仿你的一切!

參考文獻

Stadtler, A. C., Gorski, P. A., & Brazelton, T. B. (1999). Toilet training methods,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Pediatrics, 103(Supplement 3), 1359-1361.

Joinson, C., Heron, J., Von Gontard, A., Butler, U., Emond, A., & Golding, J. (2009).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ge at initiation of toilet training and subsequent daytime bladder control in school-age childre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30(5), 385-393.

Brazelton, T. B., & Sparrow, J. D. (2004). Toilet Training: The Brazelton Way. Da Capo Press.

Stadtler, A. C., Gorski, P. A., & Brazelton, T. B. (1999). Toilet training methods,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Pediatrics, 103(Supplement 3), 1359-1361.

Freud, S., & Strachey, J. E. (1964).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Azrin, N. H., Sneed, T. J., & Foxx, R. M. (1974). Dry-bed training: Rapid elimination of childhood enuresi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12(3), 147-156.

Blum, N. J., Taubman, B., & Nemeth, N. (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t initiation of toilet training and duration of training: a prospective study. Pediatrics, 111(4), 810-814.

Erikson, E. H. (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Selected papers.

胡萍. (2017). 善解童貞.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陳斌斌, 李燕, & 劉佩麗. (2008). 獨立大小便訓練與幼兒發展. 上海教育科研(6), 88-90.

李杏, 沈彤, 文建國, & 杜玉開. (2018). 如廁訓練發展歷史與現狀及其對兒童排泄功能的影響. 中華兒科雜誌, 56(7), 555-557.

◆◆◆ ◆◆

科學早教,跟著愛貝睿走

shǐ 的教訓:如廁訓練,你不成不知的事 未分類 第8張

點這里,進一步了解【未來腦計劃】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