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外孩子對父母的稱謂看教育差別,中國有這樣幾種叫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說起中外孩子對父母的稱呼來看,中外的文化差異著實是大,這與我們對孩子從小的教育相關、習慣相關、傳統相關,我們來看一看區別在哪里?我們在小的時候,就會被接受這樣的教育,要尊得、父母、長輩、師長,所以,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不能直呼其名,特別是父母,父母可以直接叫孩子的全名,但是孩子卻不可以,如果叫長輩的名字,便被視為不禮貌,沒有規矩。但是國外的孩子就可以直接叫父母的名字,他們覺得叫名字很親切。

別說是父母就是同事,我們都不喜歡把姓加在前面,而是直呼名後面的字,這樣更表現為熟絡和親近,比如同事或朋友的名字「張美玲」,大家就會喜歡叫「美玲」,這樣更表現得彼此之間的親近。如果我們的孩子在某些場合,突然大叫父母的名字,那麼,這個孩子上肯回家要挨揍的,因為我們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習慣,不允許孩子這般「無禮」。

從中外孩子對父母的稱謂看教育差別,中國有這樣幾種叫法 未分類 第1張

對於父母的稱呼,中國的孩子常常是這樣稱拉的:爸爸、媽媽;書面語還有:母親,父親。在往前追溯,就會有爹、娘的稱謂,還有阿瑪、額娘,高堂。等到父母上了年紀,孩子會稱他們為:老爸、老媽這樣的昵稱,最後,當孩子也變成中年人以後,他們會稱自己七十、八十歲左右的父母為:咱家老爺子、咱家老太太太。大家還知道對於父母的稱呼,還有什麼叫法?但無論怎麼叫都沒有孩子敢直呼父母其名的。

從中外孩子對父母的稱謂看教育差別,中國有這樣幾種叫法 未分類 第2張

因為在中國人的字典里,我們的教育習慣就是尊老、敬老、愛老。所以,在名字最能體現出來。外國人卻沒有咱們中國這麼複雜,他們最喜歡直呼其名,我們中國的孩子你讓他們叫自己父母的名字,他們都不敢這就是教育的區別和文化的差異所影響的。

(文:月亮姐姐Nancy,圖:網路)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