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幼兒園中,最令老師感到頭疼的,莫過於那些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孩子了,情緒脆弱不說,各項活動中還特別「輸不起」。
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老師會給他們冠上「嬌氣」的代名詞,覺得是父母在家太過嬌縱孩子所致。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前段時間一位讀者給孩子測試過「閱讀基因」後給我們留言:
女兒貝貝4歲半,測試做出來是SO-章魚型寶寶,我覺得大部分都很吻合,尤其是關於 「輸不起」 的部分。
不知是不是因為獨生子女關係,我一直覺得她有點嬌氣,常會因小挫折而大發脾氣,在進入幼兒園後,甚至還會為別的孩子受到表揚(自己卻沒有)發脾氣。
老師反映情況時很委婉,但我聽出她認為是家里太寵(可是我真的是 「不寵型媽媽」)。
請問,我女兒的這些現象正常嗎?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可以改正嗎?
——貝貝媽媽Lily987
從這位媽媽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問題已經對她造成了很大困擾,再加上幼兒園老師的誤解,讓她感到十分焦慮。
其實SO-章魚型寶寶是學齡前兒童中較為普遍的類型,4歲半正是孩子進入 「集體」 概念的早期階段,對於章魚型寶寶而言,他們其實比起同齡人更早從 「自我」 過渡到 「我+他人」 的階段,也更早能體會並理解他人的情緒。
正是這種 「敏感+共情」 的天生本領,讓他們對周遭環境 「安全系數」 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某一現象容易突破他們的安全域值,就會讓章魚寶寶們非常不安。
這類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哭鬧、厭食;對自己認定的事很堅持、對秩序感的要求也比較高……這些看上去的 「犟」 ,其實都是他們在尋求安全感與能令自己情緒穩定的方法。
對於4歲半的孩子來說,目前這個階段,他們的邏輯系統尚且不能對於當前的狀況進行熟練準確地篩選與分析。
因此孩子突然大發脾氣的理由,一般是因為他們錯誤地將自己 「失敗」 行為的結果,判斷為 「我不好了」 、 「我將不再被喜歡」 、 「有人將取代我受到呵護」等狀況,這種情緒上突襲的恐懼,令她表現為 不安、憤怒以及崩潰。
這里家長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情緒崩潰時,章魚寶寶在語言或者是行為上很有可能出現攻擊行為,這類特徵會一直延續至成年後,甚至陪伴終生。
但家長可以放心,一般SO型章魚寶寶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被廣泛認同的好孩子,他們敏感而溫暖,也顯得很積極。
所以家長在教導孩子的時候,盡可能多多以支持和鼓勵的方式,親子共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柔性卻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面對SO和SI型的孩子,家長需要注意,這類高敏感型寶寶在對陪伴、理解、包容上都比別的孩子要求多一點。因此在孩子早期(0-6歲)階段,家長需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閱讀。
共讀的繪本盡量多挑選鼓勵類型的,通過正面的形象來給予孩子正能量,減少孩子的焦慮感。
如果一個SO型章魚寶寶被 「打擊」 過多,很有可能會因為貪戀讚揚而成為討好型人格,顯得優柔寡斷、不懂拒絕。
家長要做的就是大膽地表揚SO型寶寶,每一次肯定都會推動他們編織好自己 「邏輯的篩網」,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判斷,哪怕有時她真的犯了錯,也要讓這類寶寶充分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包容。
等有一天,孩子能將 「我犯錯/我沒做好」 與 「沒關係,嘗試了就可以」 連接到一起,那些因為失敗而產生的焦慮,就會慢慢好起來。
此外,如果你們也想知道自家孩子是什麼類型的話,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測一測孩子的「閱讀基因」,了解孩子更多的內心世界噢~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