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性語言:架起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橋梁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父母們都說自己很愛孩子,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連簡單的理解都做不到。

比如小朋友把孩子的玩具弄壞了,孩子難過地哭鬧,我們卻在勸說無效後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麼好哭的,明天再買一個就行了。」

比如我們自作主張地幫孩子把一個完整的蘋果切成幾份,孩子看著被切開的蘋果傷心大哭,我們卻覺得「這小祖宗絕對是跟我過不去,切個蘋果都能哭,這還不是為了方便他吃嘛!」

再比如,我們在家裡忙工作的時候,孩子卻總是在我們身邊跑來跑去,各種搗亂,讓我們無法集中精神完成工作,最後沖孩子咆哮:「離我遠點兒,再搗亂就打你屁股!」

面對孩子的各種情緒時,我們用「快、準、狠」的方法想「一招制敵」,尤其想止住他們煩人的哭聲,很少去想情緒背後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接納了「這個孩子是我的孩子」,而沒有接納「我的孩子也是有情緒和需求的」這件事。

托馬斯·戈登博士說:「當一個人能夠發自真心地接納他人,同時又能夠表達自己的接納時,他就擁有了強有力的幫助他人的能力。在這樣的關係裡,另一個人可以成長、發展、做出建設性的改變、學會解決問題、向著心理健康的方向前進,變得更加有創造力,或能將潛能發揮到極致等等。」

真心的接納所帶來的影響簡直是「整型式」的改變,那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該如何做呢?

第一,父母的接納要被孩子看到。這裡不提倡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的方式,父母的接納必須要讓孩子能夠感受到,這才算成功,不然就是失敗的。比如,孩子因為好朋友轉學而難過,我們雖然心裡也替孩子感到難過,但嘴上卻滿不在乎地說:「你以後還會交到好朋友的。」那孩子只看到了父母對自己友情和感受的輕視,根本領會不到我們內心的感同身受,這樣的接納就是失敗的。

第二,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是接納的前提。當我們向別人抱怨工作累、生活累的時候,我們希望對方如何回應呢?當然是理解讚同。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們向我們宣泄情緒時,不是需要我們的說教和大道理,而只是希望「爸爸媽媽懂我」。

像開頭提到的,孩子因為玩具被弄壞而哭鬧時,父母要做的不是粉飾太平,而是要懂得孩子對玩具的愛惜和喜歡,對玩具毀壞的傷心和難過。或許在父母看來它只是眾多玩具中的一個,但在孩子眼中,它是個有生命的「同伴」。這時候父母可以說:「你是不是因為心愛的玩具壞了而難過,這種感覺確實不好。」

第三,被動地傾聽也能給孩子帶來撫慰。除了主動去回應孩子的感受,有時候父母的被動傾聽也能讓孩子知道父母接納了自己的情緒。當孩子訴說自己在學校遇到的挫折和不開心時,我們可以用「點頭」、「嗯」等輕微動作或間斷回應語來表示自己在傾聽,孩子就能感覺到父母對他們事情的重視。有時候,他們需要的只是認真的聆聽。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僅局限在衣食住行等物質方面,精神方面的滿足同樣重要。而精神方面的關註裡,對孩子的接納排在了首位。父母恰當的接納,能帶給孩子源源不斷的安全感和動力,當他們發現,自己被父母看見,被父母接納時,他們就有了對抗世界的勇氣!

>接納性語言:架起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橋梁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