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要去,帶你年邁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去!」
「我要去國外打工,我爸媽就回老家了,根本不需要你照顧。」
聽到先生這樣回答,委屈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我一邊擦眼淚,一邊傾訴:「你不在家時,我沒有盡心盡力地照顧老人孩子嗎?掙個錢非要跑國外去刷盤子嗎?」
那天早上,我們難得一起吃早飯,本應是一段溫馨和睦的家庭交流時光,可是,我們又因為他要不要去國外打工開始了爭吵。
在我看來,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才是幸福,可石榴爸爸卻認為賺的錢越多,家庭才會越幸福。
我心里很清楚,去國外刷盤子賺錢並不是石榴爸爸最真實的想法,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受我的感染所致。
因為我經常活在焦慮中,處處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放下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為了生存而忙碌著,想著等一切順暢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讀書、寫字、旅行。
事實是,我被現實壓得根本喘不過氣來。比如我最近報了三門考試,工作之餘復習備考,每天晚上八點半之後到家,看到孩子期待的眼光,時時覺得愧疚,但是又不甘心一成不變地過一生。
我為什麼要參加各種考試?可能是我不想落後於人吧,看著周圍人都讀了研究生,去了更好的單位,去了更大的城市,賺了更多的錢,最主要的是有更好的學區房和師資,給孩子創造了更好的教育條件。因為自己是從底層農村出來的,唯有靠讀書改變命運,所以,我特別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可是,我只想到了孩子的未來,卻忽略了孩子需要陪伴。前天早上買完菜回家,想著給孩子喂完奶再去上班。結果換鞋時,孩子只是過來看了我一眼,說了句;「媽媽回來了」,然後就跑去奶奶屋里了!
望著孩子小小的背影,摸著有點脹疼的乳房,失落感不由自主地湧上心頭,大概是陪她的時間太少了,少得她已經不那麼需要媽媽了。
上周加班15個小時沒回家,進門時就聽見她正哭著要媽媽,哄了大半天還是在低聲抽泣,那樣子像極了小時候受委屈的自己。
那個不被疼愛的自己瞬間湧現在自己腦海中,形單影只,特別渴望父母的懷抱,特別渴望父母的陪伴。可是,父母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我大概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大家去舅舅家聚會,媽媽、二姨在聊天,表妹很自然的坐在二姨的懷里 ,我也好渴望母親溫暖的懷抱,當我鼓足勇氣去她膝下時,我媽毫不猶豫的把我推開了!
直到現在,雖然我是父母、鄰里眼里最孝順的閨女,但是我媽和我都感到了尷尬,我們一起走路時候,很難像一般母女那樣手挽手,就算要走上坡路,我拉她一下後,也很快就鬆開了。
是的,他們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忙碌了一生依然忙得像陀螺一樣。父母60多歲還在不停地打工賺錢,期望為兒子減輕負擔,甚至我86歲的外婆,還在做活賺零花錢,貼補兒子、孫子、重孫,她常對我媽說:「你可不能閒著啊,得多賺錢!」事實上,她們一生都淪為了「金錢」的奴隸,碌碌無為,培養出來的也多是巨嬰兒子。
得多賺錢的思想就這樣在我的腦海里根深蒂固,我不由自主地遺傳了外婆和母親的共性:愛操心、喜歡攀比、拼命賺錢卻不敢花錢、覺得快樂是一種罪。
我心里其實很清楚,以我和老公的收入,我們可以過得輕鬆、快樂。可是,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想到外婆那句「要多賺錢啊」,想到自己的父母還在不停操勞,幹又臟又重的體力活賺錢,就覺得自己很無能,沒有足夠的錢讓他們安享晚年。
不敢盡情地吃喝玩樂,因為自己的父母除了吃點自家種的菜,幾乎從不去超市買東西。雖然每次打電話都要生氣、鬱悶好久,但還是擔心他們,怕母親生氣失眠無處消解、無人安慰;怕父親幹活期間、路上騎車出什麼意外。
前幾天一個好友找我聊天,我說:「我現在覺得生活中沒什麼快樂的事情,」問他生活的樂趣在哪里?他說:「美食、帶娃、打球、遊戲。」聽完他的回答,我想這應該也是我先生的願望。
可是,因為我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總想多賺錢。無意中,把焦慮傳給了他,導致他周末也只想加班賺錢,甚至想放棄現有的穩定工作,選擇去國外幹苦力,只為多賺錢。
那天吵完架後,我進行了一番深刻反思,深深地意識到「代代瞎忙,這種病得治」。如何治這種病,我無法改變他人,更無法改變原生家庭,唯有改變自己,我總結出5點經驗與大家分享:
1.放下焦慮,放過自己
面對父母,我擔心母親生氣失眠無處消解、無人安慰;害怕父親幹活期間、路上騎車出什麼意外;面對孩子,我擔心她未來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條件……
因為這些焦慮讓我拼了命地學習,拼了命地賺錢,當我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時,挫敗感早已把我壓得喘不過氣來,感覺自己已經被焦慮綁架。
放下焦慮,放過自己。願自己活出真實的自我,解開那些枷鎖,活得肆意、灑脫一些。
2. 展望未來,活在當下
過去已無法改變,未來還未到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可是,我卻在過去的生活中苦苦掙扎,對未來的生活迷茫彷徨。
所以,我告訴自己,童年生活也好,原生家庭也罷,不再受它們的影響,只需要盡自己所能感謝父母就好。也不再盲目地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努力找到未來前進的方向,努力活在當下就好。
3.制定目標,拒絕瞎忙
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指明燈,它像一盞指明燈一樣指引著我們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有了目標,我們做事才能按著既定的思路前進,才能少走彎路。
我們的人生也會因為不斷做到自己定下的目標而備感充實,深受鼓舞。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才不會覺得碌碌無為,才不至於活成父母那一輩的樣子。
4.關鍵時刻,做重要事
人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肩負著不同的使命,青少年時期以學習為主;工作後以工作為主,學習為輔;結婚以後以家庭為主,回到家主要是陪伴孩子。
可是,我在最該好好陪孩子的時間里,因為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光忙著工作,還忙著考試。「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成長的時間就那麼幾年,也許我一生的努力都換不回這幾年的時光。
5. 享受生活,知足常樂
無論從事多麼好的工作,無論賺多少錢,歸根結底都是為生活服務。與其等到自己掙了很多錢了才學會享受生活,不如一開始就懂得享受生活,用心感悟生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人生過的其實就是一種心情,多看自己擁有的,少看自己沒有的,快樂多一些,憂愁就少一些。
代代瞎忙,願自己能在自己這一代能把這種「忙病」治好,並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作者簡歷:石榴媽,80後,中文系師范生,具有相對紮實的教育學心理學功底。家有兩歲女寶,希望將理論付諸實踐,做到工作與帶娃兼顧,高質量陪伴孩子長大。喜歡讀書寫字旅行,期待通過親子閱讀和寫作,在養育孩子的同時獲得自身的成長。
文章音頻| 朵朵媽媽
插圖排版 | 瀚瀚媽媽
開團省錢又省力,這才是孩子最好的器樂啟蒙方式
孩子在學校屢次被捉弄,不是孩子懦弱而是……
家庭事業,媽媽不是平衡而是取舍?
期中考試後,孩子其實最需要得到的是家長的認可
從小被數落的孩子,長大後如何突破自我
四次狠心離開讓母子形同陌路——工作與養娃難兼顧的媽媽路在何方
85歲的泰鬥依然戰鬥在一線,你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進
天生暴脾氣媽媽的蛻變之路——不是不發脾氣,而是怎麼發脾氣
江西少年留遺書離家出走,比學習糟糕更糟糕的是父親的教育方式
用過去的方式教育現在的孩子,葬送的是孩子的未來
記錄生活的美好瞬間——如何培養孩子寫日記
越打孩子越迷糊,家長為何還要打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6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 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後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餘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揮媽媽養孩子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