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魚肉、白肉有什麼區別?寶寶吃什麼更有營養?答案和想像不同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老人說給寶寶補營養吃肉要有講究:「吃4條腿的不如吃2條腿的,吃2條腿的不如吃沒腿的」,總之對於寶寶吃肉的這個問題,家長的廣泛認知就是吃「對孩子有益的肉類」,這樣才能讓娃長得快、身體棒、更聰明。

多數家長認為「紅肉沒有白肉健康,吃肉當然要選擇白色的魚肉」,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的寶寶第一口肉都是從「魚肉」開始,魚肉不僅營養豐富,而更多時候家長信奉的是吃魚會讓寶寶大腦更加聰明,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寶寶吃魚肉會更聰明?魚肉補腦的說法靠譜嗎?

在吃魚和吃肉之間相比較,家長會認為吃魚會讓寶寶變得更加聰明,因為認為魚中有其它肉類所沒有的DHA和EPA,而這兩項元素可以有效的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從而也就有了「吃魚補腦」越吃越聰明的說法。

事實上「吃魚變得聰明」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確切的實驗證據支持,更多是一種「沒這功效無所謂,有著功效就賺了」的選擇。

不論是魚肉還是其他肉,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營養成分都是不一樣的,沒有說哪一種食物讓寶寶吃了會變得更加聰明,相反如果讓寶寶單吃一種肉類,就會缺少其它肉類的營養元素。

對於寶寶在吃肉的這個問題,家長更應該做到營養均衡:「紅肉白肉一起吃」,這樣通過吸收各種食物的營養,才能有效的全面保證寶寶身體健康成長。

紅肉、白肉、魚肉究竟咋吃?搞懂區別很重要

我們常吃的肉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豬肉、羊肉和牛肉等來自哺乳動物的肉;第二禽類:雞肉、鴨肉和鵝肉等家禽類肉;第三水產品類:魚肉、蝦肉、蟹肉和貝類。

如果按照肉的顏色分類的話,我們可以將肉分為兩類「紅肉」和「白肉」,豬肉、牛肉、羊肉等這些來自哺乳動物的肉,因為這些肉質中含有較多的肌紅蛋白,呈現的顏色也是紅色,所以我們將這些肉稱之為「紅肉」。而禽類和魚、蝦、蟹等肉類,他們的肉質顏色都是偏白色,我們都稱之為「白肉」。


1)「紅肉」代表肉類—豬肉、牛肉、羊肉

「紅肉」肉類它們的肉質纖維粗硬,脂肪含量較高,但紅肉中不僅含有豐富的鋅、鐵和維生素B等元素,還具有補血功效的血紅鐵元素。寶寶適量食用不僅可以補血,還可以補充一些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可以預防寶寶發生缺鐵性貧血。

因為在紅肉中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如果過多的攝入肥肉會導致寶寶有肥胖、骨齡提前的現象出現,所以在食用紅肉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掌握好量。

雖然飽和脂肪酸對人體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建議寶寶食用的肉類中要以「瘦肉」為主,每天的攝入量在50g左右為最佳,瘦肉中的營養素密度會高一些,更有助於營養物質的充分吸收。

「紅肉」中的那些肉類不建議食用?

有些家長認為紅肉沒有營養或者不健康,其實並不是紅肉本身的原因,而對於不健康的紅肉往往都指的是那些「加工肉」,比如我們常食用的火腿腸、香腸、臘肉、熏肉等等,它們都是通過一些加工處理保存時間的較長的肉制品,而這類的肉類我們都不建議給寶寶吃,因為它們不但沒有營養,還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

2)「白肉」代表肉類Ⅰ—雞肉、鴨肉、鵝肉

在「白肉」中我們經常吃的非雞肉莫屬了,雞肉也是最為廉價易得的肉類,這也會讓一些家長會把雞肉視為「劣質」的肉類,其實,雞肉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它的營養價值和價格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白肉」的脂肪含量較紅肉相比含量較低,肌纖維也會更短、更細、更軟,所以更有益於寶寶消化吸收,而且在這些禽類的肉類中,它們的蛋白質含量在16%-20%左右,可以為寶寶提供豐富的蛋白質營養。

由於白肉的供體生長期比較短,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預防兒童發生性早熟,對於白肉而言也要適量的食用。

3)「白肉」代表肉類Ⅱ—魚肉、蝦肉、蟹肉

水產類的我們也稱之為「白肉」,而這類的白肉的蛋白質含量在15%-22左右,比禽類更高一些,且他們的脂肪含量也比禽類還要低。水產品中尤其是深海魚它們含有豐富的DHA和n-3多不飽和脂肪酸EPA,這些營養成分都可以有效的促進寶寶的視網膜以及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

而現在因為環境的污染,也會導致這些水產品會受到相應的污染,在重金屬和有害物質中,不論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淡水的還是以深海的,野生的還是繁殖的,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

與此同時,也就造成一些水產品含汞量較大,而吃過含汞量過多則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所以從安全角度考慮,對於水產品的攝入,我們也要全方面的考慮,不能一味的只吃這類產品。


給娃吃魚很關鍵,記住這三點很重要

1)選擇污染率較低的水產品(低汞)、營養成分較高的魚類(DHA),家長們可以參考這個清單:

  • 低汞、高營養的魚類系列:三文魚、鱈魚、海鱸魚、龍利魚、鯰魚、鯧魚、比目魚、沙丁魚、鱒魚、蝦、扇貝、螃蟹、魷魚,這些都可以給寶寶適量的食用。
  • 別多吃的魚類系列:石斑魚、巖魚、水牛魚、馬鮫魚、條紋鱸、安康魚,這些魚類可以吃但是要少吃。
  • 不能吃的魚類系列:旗魚、鯊魚、劍魚、大眼金槍魚、方頭魚、王鯖,雖然有些魚的名字我們很陌生,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魚都能吃,這類的魚市面上基本沒有,但不排除通過特殊渠道接觸這些魚類,寶寶們對這些魚可要敬而遠之。

看完這個清單,寶媽們會納悶為什麼我們常吃的那些鯽魚、草魚、帶魚為什麼不在其中呢?那是因為我們常常吃的這幾種魚類他們都時屬於河魚、淡水魚,一般不會出現重度污染的情況,個別區域污染原因就另當而論了。

另外,它們富含的DHA營養成分也會相對於較低,家長可以根據自身的家庭情況,為寶寶選擇符合自己消費水平的魚類就可以了,並不一定非要選擇稀有、貴的魚類,只要合理搭配寶寶的飲食即可。

2)吃魚要吃對位置很重要

在處理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魚的背部、肚子以及魚身兩側鰭的部位都會顏色發黑,這些部位我們盡量給寶寶少吃或者不吃,因為顏色越深,積累的有害污染物也就會相對於較多。

3)吃魚要吃對分量

縱使吃魚肉對寶寶身體有益,但也不能夠天天吃,對於寶寶們每周吃1-2次低汞、高營養類的魚類就可以達到營養的補充需求,具體寶媽們可以參考以下的食用量:

  • 2-3歲的寶寶每次食用約30g
  • 4-7歲的寶寶每次食用約60g
  • 8-10歲的寶寶每次食用約90g
  • 11歲以上的寶寶每次食用約120g

如何搭配才是最佳飲食,補腦要多方位

要想寶寶變得身體棒棒噠還聰明伶俐,就少不了營養膳食的合理搭配,而月齡不同寶寶對各項營養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所以我們就要及時的調整寶寶的營養菜單,為他們搭配出健康營養的美食。

1、寶寶添加輔食後就可以吃肉肉了

寶寶在添加輔食後的第二個月就可以給寶寶吃肉肉了,通過逐次慢慢給寶寶添加各種肉類,第一次吃魚也要少量的喂寶寶,觀察他們是否有過敏現象,如果寶寶吃完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媽媽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給寶寶吃辣,但是要保證您所烹飪的肉肉是全熟的狀態哦!

2、稍大點的寶寶三種肉肉要輪著吃

2歲以下的寶寶,每天吃的紅肉類、禽類、魚類在25-75g 就可以,並且隨著月齡的增加逐漸的增加食用量,豬牛羊肉、雞肉和魚肉這三類交替的吃更有助於寶寶的營養攝入,避免單一肉類的單獨供給。

3、除了肉類,其它營養也必不可少

寶寶每天都需要不同的營養來為身體保駕護航,所以新鮮的水果、蔬菜、雞蛋和奶制品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項目,每日的飲食中有葷有素才是最佳的飲食習慣,當然寶媽們讓孩子什麼都吃一些,才不會落下寶寶「挑食」的壞習慣,讓他們變得更加聰明。

關於寶寶「吃肉」這個問題您又了解多少呢?您家的寶寶愛吃肉嗎?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您的育兒趣聞!

ps: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紅肉、魚肉、白肉有什麼區別?寶寶吃什麼更有營養?答案和想像不同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