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你平時很少發脾氣,偶爾一怒,孩子立馬乖乖聽話,反之,你經常吵他,而等到他犯大錯時,再吵時他反而不聽你的,讓你一下子失去了掌控感。
就拿我家孩子說,典型的人來瘋,家裡來個人就不知天高地厚了,之前朋友帶孩子來家做客,兒子上竄下跳,鬧得大家不得清靜,老公照平時那樣吼了一下他,無用,一點也不害怕,可能早習以為常了。然後我站起來叫了一下兒子的大名,我幾乎不叫他大名,平時還算是一個溫柔的媽媽,這崽子可能看我有些生氣了,乖乖地去別處玩去了。
可能很多父母認為,如果我對他不夠嚴厲,怎麼樹立威信,等他搗蛋犯錯時,我說話他根本不會聽,但事實恰恰相反,心理學對此有一個解釋叫:南風效應。
父母和孩子相處中要善用南風效應
這個名詞來自於一位法國作家的寓言故事中,南風和北風比較威力,看誰先讓行人把衣服脫掉。北風就把風刮的很大很刺骨,行人為了保暖,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緊了,而南方刮的風是溫暖如春,慢慢的行人感覺暖和開始脫掉了大衣,最後自然南風取得了勝利。這個寓言故事啟示大家人與人相處要講究方法,心平氣和有時候事情會好辦很多,後來這個寓言故事運用到了心理學中,俗稱「南風效應」。
平時你對待孩子的態度,多是溫柔平靜和悅的,等他惹你生氣時,你或許皺皺眉頭或者瞪他一眼,他立馬就會意識到,開始自行較正,這就是所謂的輕易不動怒,動怒讓人害怕死。
反之,你平時就經常吼他,一點不如意你都不願意多溝通多教導,吼一句完事了,他聽多了早就麻木了不再害怕了,換句話說,你幾斤幾兩會用什麼武器對付他,人家門清兒著呢,等他犯大錯時,再用平時那套根本不行,需要更厲害的招數來對付他,但這樣一來,你累他也傷。
怎麼才能對孩子少發火?
① 找對伴侶很重要
經常咆哮孩子的父母中,媽媽多於爸爸,因為女性天生愛釋放自己的情緒,再則,養娃路上媽媽付出的更多,因此更容易崩潰。中國青年社曾做過一個關於咆哮媽媽的調查,其中關於為何媽媽愛咆哮的問答中,54%的受訪者表示獨自育兒壓力實在太大,39%的受訪者表示父親缺席母親一個人帶娃實在太累。
這個調查也正說明,很多女性咆哮的不是孩子,而是她的家庭和生活,把對生活的所有苦楚發泄在了孩子身上,比如喪偶式育兒,女性既需要外出工作,又需要照顧家庭,而這時候老公不給力,或者拖你後腿,當個隱形爸爸,甚至不體諒你的辛苦,長久這樣身心勞累,有幾個女性還能做到心平氣和?
從一個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上,能夠窺視到她的生活狀態,所以說婚姻和育兒路上,找對伴侶對你對孩子都至關重要,一個有責任感的伴侶,至少會讓生活變得輕松很多。
②多去了解孩子
當我們總用控制和咆哮的方式在對待孩子,這說明我們壓根不了解孩子。孩子很多時候的行為有都有跡可循,之前有段時間,我迷上了一個劇,每天下班後都會追劇,然而兒子總在旁邊搗亂,有一次熊到了極點,一直在我旁邊問東問西,見我不夠熱情後,先是自己玩玩具弄得一片狼藉,後又要大晚上出去吃肯德基。好不容易有了晚上的清閒時刻,被兒子攪得不得安寧,氣的真想發火。你說是孩子不懂事嗎?無非是這段時間少了陪伴,想引起你的注意,開始作天作地。沒辦法,有孩子後,清閒時刻就是這麼難得。
還是那句話,孩子很多無理取鬧的行為都是有跡可循的。嬰兒期的時候,每個哭鬧背後有相應的含義,比如餓了尿了感覺周圍環境不安全;當他兩歲的時候,開始變得執拗,凡事愛說不,凡事愛和你對著幹,不愛吃飯不愛穿鞋等等,我們俗稱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個魔鬼階段,其實這是孩子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自我意識形成的一個開始;再後來,你會發現孩子好像有強迫症,比如穿外套,必須先穿左胳膊再穿右胳膊,玩具必須放在某一個特定位置等等,你不按他的順序來,他就開始發脾氣,你以為這孩子毛病多,其實不過是他的秩序敏感期到來了。
養孩子道路也是一場自我成長,你了解的育兒知識和育兒心理越多,在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時會遊刃有餘,脾氣自然少發,而一籌莫展時只能靠咆哮疏解心中鬱悶。
每個孩子都想要一個溫柔的爸媽,而每個父母也都想成為一個平靜的爹媽,克制一下脾氣,多和伴侶溝通,多去了解孩子,爭取做一個溫柔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