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攀比」,為什麼不該反對,反而該支持?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孩子愛「攀比」,為什麼不該反對,反而該支持? 親子 第1張來源 | CC爸媽(ID:cc-bama)

前些天有位媽媽留言,孩子正在上幼稚園中班,網上打卡、回課已經近兩個月,除了學習,他們最大的收獲就是了解了同學的家。

  • 小西的床是上下鋪,帶樓梯、滑梯那種,我經常看到她在樓梯上背誦古詩,背完從滑梯上滑下來,看上去超好玩!

  • 陽陽家有一臺跑步機,老師留運動類作業時,他經常在上邊跑步,不出門也能跑步,真好!

  • 小冉家的房子很大,除了臥室還有一個遊戲房,裡邊有帳篷、恐龍樂園、繪畫天地、黏土區,他那天還專門給大家做了介紹呢,我也好想要……

「媽媽,他們有的我也想有,你和爸爸也給我買好嗎?」

這位媽媽瞬間有點不知所措,她知道,孩子長大了,不能三言兩語敷衍了事:

  • 你的床還新著呢,怎麼可能再買一個?

  • 爸爸媽媽正在努力,也會給你買的!

  • 不要別人有什麼你也想要什麼,自己的其實也很好!

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和引導才更好。

孩子攀比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4、5歲後孩子有一個重大的變化,開始進入一個新的「自我意識敏感期」——分享。你會發現,以前自己嚴防死守的東西,開始願意拿出來分享。

此時的分享,除了延續了3、4歲時單純的可以得到更多玩具、樂趣、朋友之外,還增加了一層「顯擺」的成分——分享還能得到他人的羨慕和被喜歡的滿足感。

當然,孩子們也經常覺得別人的東西不錯,希望擁有或申請加入他。

這些都是社交驅動,在這個時候,兒童的自我意識形成跨了很大一步。

但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這個時期孩子們喜歡的,並不完全是真正意義上的「好東西」,而是一切他不擁有的,也就是咱們常說的那句:別人家的東西都是好的。

  • 他們家有大房子,小朋友還有自己的遊戲房,我也想要。

  • 他們都有腳踏車,我也想騎。

  • 班上好幾個同學都去過動物園了,我也想去看動物!

但如果因此就給孩子扣上「愛攀比」的帽子,恐怕你是真的誤會孩子了。

或者說,是你想太多了。

對孩子而言,他們的想法其實很單純:

  • 那麼大的遊戲房看起來很好玩,我也想這樣開心地玩。

  • 他們騎著腳踏車一起比賽,我也想加入。

  • 他們一起討論很多種小動物,我都不知道長什麼樣,我也想認識一下。

其實,孩子真正想要的,並不是真的是物質本身,而是同伴的認可、甚至整個團體的接納。

這有那麼重要嗎?

對於世界觀已經很完善,心理已經很強大的大人來說,沒那麼重要,特立獨行也沒有什麼不好。

但是對於安全感缺乏的孩子而言,和群體不同,是件很可怕的事,這意味著被孤立、被排斥、不被接納,這會讓孩子非常有壓力。

孩子愛「攀比」,為什麼不該反對,反而該支持? 親子 第2張

所以,就算此時你熬一手好心靈雞湯——「你不需要跟別人一樣,做你自己也很快樂!」,孩子也聽不進去。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如此成熟的價值觀,為了避免不被認同的壓力,他們會尋找各種辦法。

在他們眼裡,擁有一樣的玩具、做一樣的事,就是融入一個小團體最簡單的方式。

與別人擁有的一樣,就意味著能玩到一起、聊到一起。

CC上中班的時候,有段時間,很想讓我買輛電動車,接送她上下學。

原來,她有幾個朋友是坐電動回家,她覺得很拉風,非常酷,自己也想坐。

可見,孩子並不是真的像成人認為的那樣,衡量物品背後的價值,從而進行攀比,只是單純的想與別人一樣。

所以,在這個時期所呈現出來的羨慕他人、想擁有他人的東西等,都是自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

那麼,問題來了。

即便是正常現象,我們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吧?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攀比敏感期」?

這個階段父母的做法格外重要,引導得好,孩子就能找到內心真正的富足,而不是盲目依賴於物質,否則,就真的可能掉進虛榮、攀比、別人有我也必須有的「深淵」了。

既然孩子的心理需求是獲得同伴的接納和認同,那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認同。

真正的認同,不在於擁有的物質相同,而在於交流的志同道合。

真正的融入一個團體,也不是簡單的從眾壓制自己,而是挖掘自己的優點,並讓它在人群中占據一席之地。

孩子愛「攀比」,為什麼不該反對,反而該支持? 親子 第3張

具體到某個東西到底滿足不滿足?

能夠且有必要的,可以實現:

比如要個腳踏車跟小朋友一起騎,帶著去動物園看同款動物,是可以滿足的。

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給你買腳踏車、帶你去動物園,並不是因為簡單的「別人有你也要有」,而是它們可以幫助你鍛煉身體、開拓視野,它們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事。

不能夠且沒必要的,可以明確拒絕,並告知原因:

就像CC要求買電動車的那件事,我自然是沒有答應她,但我非常認真的跟她一起進行了分析:

1、為什麼想要買?

很簡單,想跟小朋友有一樣拉風的體驗,有共同的感受作為談資。

2、是否真的需要買?

爸爸媽媽開車或者乘坐交通工具、奶奶出門大多步行或腳踏車,目前我們的交通工具夠用,如果再買電動車,占地方不說,還會造成浪費,因為總會有一件要閒置下來。

你與小朋友擁有的可能各不相同,但重點是要看它給我們帶來的價值是什麼——不管是電動車,還是汽車,重點是能夠按時接送你從家到學校。

3、能否通過其他方法實現?

媽媽可以偶爾租一輛電動車接送你上下學,或者哪個周末,媽媽借下鄰居阿姨的電動車帶CC專門兜一圈~

你一樣可以過「坐電動車」的癮。

4、沒有共同經歷可聊時,你可以聊什麼

正是因為每個人不一樣的經歷,互相分享,大家才更開心。我們應當肯定別人的經歷,但是也盡可以描述自己的經歷,我相信別人也會感興趣。

無論能不能滿足,父母都需要幫助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他們所追求的「被認同」。

有的媽媽可能覺得,那些「一聽就不現實的願望」真的有必要如此認真的跟孩子分析嗎?

我認為非常有必要。

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價值觀、以及金錢觀不是解決一兩個問題那麼簡單,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比回答「是與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思考。

孩子將來還會有很多很多「願望」,比如鄰居寶寶的同款拉風玩具、長大後鄰座同事的同款奢侈品包包,老同學的同款大房子……

這些「攀比」不該由父母替他一一決定應不應該。

不要用父母的局限性,去框定孩子的未來。

你覺得並不重要,不代表孩子也這麼認為。

你現在做不到,不得代表孩子就連想都不該想。

拒絕CC的時候,我很喜歡用英文中一個單詞,not yet。

  • 不是No,只是not yet——不是現在。

  • 不是No,只是not yet——尚未達到。

  • 不是No,只是not yet——還沒擁有。

我們不需要急著判對錯,評是非,我們只需要說事實。

只需要讓孩子明白,豐富、充足的物質背後是勤勞的雙手和淵博的學識,如果你想要,只要腳踏實地、努力奮鬥,你就能夠得到它。

▲ 作者簡介: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養娃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餵養、睡眠、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更多熱文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孩子愛「攀比」,為什麼不該反對,反而該支持? 親子 第4張

▲你是躺贏式家長,還是勞模式家長?

教育是否合格,關鍵看這一點!

孩子愛「攀比」,為什麼不該反對,反而該支持? 親子 第5張

▲老人太寵孩子,會把他們教壞的?

溺愛背後的真相紮心了!

孩子愛「攀比」,為什麼不該反對,反而該支持? 親子 第6張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智慧財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聯繫我們:

商務合作:18616711561(電話同微信)

文章轉載: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