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點上方藍字i小學奧數可加關註

網課、下資料、一起期末復習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1張

母親在孩子成長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母親的言行、性格無不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懂得經營家庭的聰明媽媽,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媽媽是孩子的鏡子,你是什麼樣的媽媽,就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

有育兒專家曾說母親情緒的穩定,是影響孩子心態穩定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所有子女在心裡最在乎的一點就是母親的情緒」。

母親的情緒就像一條河,柔和才能滋養萬物,讓孩子如青禾般茁壯成長,倘若母親情緒暴躁,時不時就要「掀起巨浪」,那孩子自然也會在浪花中遭受打擊。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2張

母親情緒柔和,孩子才能樂觀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許多成年人遇事總是習慣從不好的角度出發,總是以一種悲觀的態度處世,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說的就是「壞了」「完了」。對自己沒有自信,時常陷入懷疑自己的漩渦之中。

追根溯源,我們會發現,這類人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性格與童年時期母親的情緒不無關係。

在孩子成長期間,母親情緒不穩習慣於大喊大叫,習慣於用吼叫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沉默,孩子長時間受母親暴躁情緒的影響,心理上會留下陰影,遇事也就習慣先往壞處想。

老舍曾在文章中說我的母親「並不軟弱」「吵架拌嘴,永遠沒她」「這點軟而硬的性格,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的人和事,都採取平和的態度」。

不論是胡適還是史鐵生,母親們柔和的情緒給他們的童年撐起了一個避風港。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3張

母親情緒柔和,孩子才能有主見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做事沒有主見,人云亦云,好像牆上的蘆葦,迎風就倒。

沒有主見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環境的影響,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發揮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情緒穩定,用詢問傾聽代替強勢權威更有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變得有主見。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最長,倘若母親情緒暴躁,動輒打罵指責孩子,孩子就會在內心生出懼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達,久而久之就不會自己思考,變得沒有主見了。

在宋家三姐妹的記憶裡,母親永遠都是柔和的,她從不會疾言厲色的命令,也不會大喊大叫的狂躁,正是因為母親情緒的穩定,才能使孩子們個個有主見,個個有成績。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4張

母親情緒柔和,孩子才能自信

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養的。一個人的自信心通常來自能力被他人肯定,成果被他人讚美,通俗點說,自信是被誇出來的。

母親情緒柔和,以溫柔的愛對待孩子,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愛與平穩的環境中,更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感更能更好的展現自己,更能有底氣,從而獲得信心。

有很多做出成績的身體有缺陷的人,你問他們為什麼可以取得這麼高的成績,他們都會告訴你是因為自信,這些自信通常來自於母親柔和的情緒與愛。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5張

母親情緒柔和,要做到兩點

誰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誰都有抑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母親要做到情緒柔和,須從兩方面入手。

心靜才能情緒柔和。母親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是孩子的老師。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母親情緒柔和就要做到心靜,只有心態平靜下來,對事不急躁,遇事沉著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不要把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每天學會清空自己,清空壞情緒,靜下心來想一想。不要焦躁,用穩定的情緒為家庭擋住風雨,母親是一個家庭的調節器,只有母親情緒穩定,家庭氛圍才會好,孩子也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控制力「弱」才能情緒柔和。很多母親習慣於做一個指揮家,總想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做事,稍稍偏離就會怒火上身。其實母親太過強勢,就容易造成情緒起伏不穩,不夠柔和。

有人曾說:母親學會示弱,孩子才能健康成長。細細想來,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強勢的母親就像太陽,會遮擋住孩子自身散發出的光,對待孩子鼓勵教育比打擊教育更有成效。

學會鼓勵孩子自己走,在他出現錯誤時為他糾錯,這比為他劃定前行道路來的更有意義。

母親情緒是條河,孩子是岸邊的樹,母親情緒柔和才能促進孩子更好成長。母親情緒柔和,是孩子一生的福氣。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6張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總有一部分父母,總是有辦法「讓孩子不開心」。

如果孩子考試成就好:「別高興太早,一次成就又不代表什麼!」

如果孩子看動畫看得很開心:「你今天復習過了嗎?有這個時間不會再多看一會書嗎?」

如果孩子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優異:「整天整這些沒用,球踢得好期末考加分嗎?」

每一句都很紮心吧,冷冰冰地可以澆滅孩子的所有小確幸吧。

為何父母總是要打擊孩子?是不是父母們真的見不得孩子開心呢?

刻意打斷孩子的快樂體驗,人為地為他們制造困難,其實是一種「偽挫折教育」。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逆商,更有可能給他們留下心理創傷。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7張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2張

被誤解的挫折教育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訊:一位父親,總是喜歡讓自己的女兒處於不開心的地步,有的時候還會在女兒開心的時候,打斷她。

這在女兒看來是一個缺點,她特別希望父親可以改掉這一點。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9張

而面對孩子請求,這位父親卻斬釘截鐵的拒絕了,理由則是:「就是要讓你現在經常不開心,以後你才不容易崩潰。不可以做溫室裡的花朵,否則到進入到社會無法生存……

聽到父親這段話後,小女孩默默擦了擦眼角的淚水。

而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家長也與這位父親一樣,擁有著「故意讓孩子不開心」的能力,並美其名曰: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10張

他們會在孩子玩得十分開心,或者享受快樂情緒時,突然向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而理由幾乎如出一轍:「作業是不是還沒寫完?」「有玩的時間為什麼不看會兒書?」「一次考得好不代表次次能考好,沒有什麼可高興的……」

看著孩子臉上表情一點點變得暗淡,低沉著肩走到書桌前,家長卻覺得十分滿足:這波挫折教育很到位。

而實際上,這些家長奉行的只是「偽挫折教育」而已。

人為地為孩子制作挫折,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提升抗挫折能力,甚至有可能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陷入更大的困境。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3張

被偽挫折教育傷害的孩子

阿姨家的女兒,從小就深受偽挫折教育的折磨。在我的印象中,阿姨從來沒有誇讚過她,不管表姐做什麼,阿姨都有一堆說辭使她感到挫敗。

令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她中考那年,她超常發揮,考進了年紀前十,被全市最好的高中錄取了。

當她捧著獎狀,開心地把成就單拿回家,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時,阿姨卻說:「你這次是運氣好,高中裡面聰明的孩子那麼多,要是不努力,你大學能不能考上都難說。」

此後的高中三年裡,無論表姐成就如何優異,阿姨都永遠會將「你不要高興太早了」掛在嘴邊。

那幾年,在表姐的身上,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快樂的情緒,十分沉悶。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12張

後來在表姐有孩子之後,我們偶然間聊起這件事情。她告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論她獲得什麼成績,她都高興不起來,也不敢高興,莫名開始擔憂下一次的項目。

阿姨的故意打擊,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她的成績感與幸福感,也差點讓她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用心理學家曾奇峰的話說:「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配享有這麼高濃度的高興,不配享有這麼完整的順利和成功。」

當家長以「挫折教育」為由,一昧的貶低孩子,向孩子的快樂澆冷水時,你帶給他們的早就不是教育,而是難以愈合的傷口。

那些被狠狠挫傷的地方,不會成為孩子最堅硬的鎧甲,而會變成孩子最脆弱的地方。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4張

允許孩子快樂

王爾德曾經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辦法就是使他們愉快。」但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允許孩子快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原因一共有三個。

原因一:家長在自己的童年時期,由於一些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而產生了匱乏感。

因為自己從沒被滿足,在匱乏感的驅使下,這些家長也自然不會滿足孩子的需求。

例如,有的家長因為小時候很少能得到大人的稱讚,在他們成為父母後,無論孩子考得多好,他們也幾乎不會表揚,還極有可能採用打壓式教育。

他們通過掠奪孩子的快樂,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空洞,久而久之,孩子不僅難以成長,這種匱乏感也會延續到他們身上。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14張

對於這一類的家長,最好的建議就是嘗試去接納孩子,學會鼓勵與認可,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千萬不要讓自己從一個受害者,變成一個加害者。

原因二:在家長眼中,孩子的快樂是沒有意義,或者是不必要的,也就沒有必要去滿足。

在我小的時候,同班的女孩子幾乎都有一個粉紅色的蝴蝶結頭箍,我也特別想擁有。但不管我怎麼求媽媽,她都不肯給我買。

原因很簡單,那時的我是齊耳短髮,她覺得就算買了,我也不能戴,自然也就沒有買的必要。她願意花幾千塊錢給我報各種興趣班,就是不願意花那幾塊錢給我買一隻頭箍。

但是對於我來說,當時那隻頭箍帶給我的快樂,比任何東西都來的強烈。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15張

家長總是習慣於為孩子安排自己覺得好玩、好看,有利於他們學習成長的東西,卻忽略了孩子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孩子的快樂,是很簡單也是很純粹的,有的時候,家長可以拋開他們的需求,看看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原因三:痛苦很刺激很棒,能使人更清醒,逆境中的努力更讓人感動。

不知是否是上幾代人,對於那些逆境故事聽得太多。在他們的認知中,窮人家的孩子才更懂事,艱難困苦可以讓人更勇敢,擁有更多的優秀品質。然而,這只是一種「幸存者偏差」而已。

在客觀數據上,被挫折打倒產生「習得性無助」的概率更高。也就是說,挫折只是挫折,挫折並不等同於「挫折教育」。為孩子人為地制造「挫折」,非但起不到任何正向的教育作用,可能還會傷害孩子。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16張

打擊孩子的快樂,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軟禁」,傳遞給孩子的認知將會是,自己或許根本不配得到快樂。

久而久之,一旦孩子感受到一點兒快樂的情緒,隨之而來的是焦慮和擔憂:我不該這麼快樂的,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所以,是不是該把快樂的權力,好好還給我們的孩子。

別在他玩耍的時候打斷快樂,也別在他得意的時候進行打擊,請呵護孩子的所有小確幸。

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永遠不會缺少挫折。他們缺的是一對能站在他們這邊,和他們一起面對,一起開懷大笑的父母。

各版本、各科目期末資料持續更新中

再好的教育比不上一個聰明的媽:為何有些父母很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親子 第17張

長按QRCode–前往公眾號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