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問題區?媽媽,當你焦慮不堪的時候,請一定問自己這個問題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誰在問題區?媽媽,當你焦慮不堪的時候,請一定問自己這個問題 親子 第1張

做媽媽以後,總有一些焦慮的時刻,當你感到很困惑,頹廢無助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想一想現在誰在問題區?

舉個例子:

孩子剛去幼兒園不適應,天天哭,於是媽媽就開始焦慮,因為她覺得孩子入園不適應,是她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她很想掌控這個問題。於是媽媽就會天天反思,天天和老師溝通,開始對孩子進行百般地觀察,覺得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和入園不開心有關係。孩子從媽媽所有的語言,無論是說話還是臉部表情、肢體語言中,解讀到的信息都是:孩子你很弱小,你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你必須要媽媽來幫助你。於是孩子的心思就不會在如何運用自己的能量去面對新的環境,建立新的依戀關係,適應新的環境上了,而是要在幼兒園,更多地表達出他多麼的想念媽媽,不能沒有媽媽,沒有媽媽他根本應付不了一切這樣的一個焦慮狀態。所以他那個天天哭,就是在表達這一點而已。

再比如:

老公不會帶孩子玩,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好,媽媽也開始焦慮:這怎麼辦呢?他不會帶孩子玩,孩子都不願意跟他玩,甚至不願意叫他。我們三個人在一起,孩子就黏我,根本就不找他。

其實你想想,不會玩、方法不對,是誰的問題呢?是不是孩子爸爸應該考慮的問題?那麼你在這里操心,對方不僅不會做出你期待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被別人控制,那麼他會怎麼做呢?通常有兩種情況:

一種爸爸會更無為,也就是無所謂——既然你能幹那你來吧,我懶得跟你再去爭這一切。於是爸爸就會慢慢地找各種理由退出父親這個角色。於是爸爸的位置,就會遠遠地偏離在家庭三角之外。

另一種爸爸會反抗,會故意和你作對——行,你不是嫌我不會帶孩子嗎?我就按我的方法帶,就故意氣你。這樣的爸爸比第一類爸爸好些,因為他起碼願意參與在里面,他的這些反抗也許有一天會讓媽媽反省自己的一些行為,所以這個應該還算不是太消極的一種。

誰在問題區?媽媽,當你焦慮不堪的時候,請一定問自己這個問題 親子 第2張

心理學家發現,當一個人或多或少地要依賴於另一個人來滿足他的需求,要被另一個人所掌控,那麼他就會對這個人產生深深的怨恨和憤怒,這是任何一個年齡的人都會有的普遍反應,因為沒有人會願意被控制,沒有人會願意一生都被另一個人去餵養。

生活當中但凡你覺得你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肯定是因為你越界了。

找到問題的歸屬,也就是誰在問題區,不光能體現在親子關係之中,對婚姻關係的問題也非常的管用。但凡焦慮過度的媽媽,都是一不小心落入了這樣的一個陷阱,即本應該歸屬對方的問題,你卻承擔了解決問題的責任,而不是鼓勵對方去解決問題。這個對方有可能是孩子、是老公、是婆婆,是自己的父母等等,所以你不焦慮誰焦慮呢?

誰在問題區?媽媽,當你焦慮不堪的時候,請一定問自己這個問題 親子 第3張

左邊的圖是跟孩子的問題,上層是屬於孩子的問題,下層是屬於父母的問題,中間層是沒有問題,也就是無問題區。媽媽們這麼努力地學習,為的就是讓孩子跟我們之間沒有問題的這個狀態越來越多,孩子能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父母能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

右邊的圖也是如此,生活當中很多很多的問題,有一部分可能屬於你的丈夫需要面對的問題,有一部分屬於你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你們兩個人之間,也是有無問題區的。我們提高自己的覺察力,劃清邊界,為的就是把中間的這一層擴大。生活當中無問題區越寬,彼此的家庭關係就會越好越融洽。

分清每個人自己的問題,是非常關鍵的。

實例分析:誰在問題區?

1.媽媽要趕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

2.孩子發現今天作業很多,回家後非常不高興。

3.婆婆帶孩子的方法很不好,我擔心對孩子的影響不好,為此焦慮生氣。

4.老公總是加班,絲毫指望不上,所以我很焦慮,更多的是傷心委屈憤怒。

這幾種問題是生活種比較普遍的,如果你不懂區分問題區,不知道誰該為問題負責任的話,作為媽媽你就會一股腦的全部焦慮,那麼你的生活中,幾乎就沒有上圖中的無問題區域,你可能每天就浸泡在負面情緒中度過。但是你如果能分出來是誰在問題區,你的角度不同,你的立場不同,結果肯定就會不同。反而因為你的區分,大家彼此能有空間感,大家都能夠在足夠的氧氣量的狀態下,也許就會做出對真正解決問題有幫助的行為。

分析:

1.媽媽要趕時間孩子卻磨磨蹭蹭

這個時候是不是很多媽媽都會怪孩子呢?其實孩子很正常,也許因為他的個性使然,氣質使然,這個孩子在某個領域他就是慢。那麼誰在問題區呢?媽媽要趕時間,所以她著急她焦慮,這個時候她對孩子行為的接納線就是低的,她不能再像平常的狀態下,能很寬容接受這個孩子的行為,她無法容忍其實孩子和平常一模一樣的「磨蹭」行為。所以這是媽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怎麼辦?

如果說孩子磨蹭是表現在吃飯、穿衣、穿鞋子這類事情上,那觀察一下孩子做這些事情大概都要多長時間,然後你打出足夠的富餘時間起床,組織安排這些事情。因為你著急是你的事情,孩子絕對不會是在你急著上班的時候故意把三分鐘能穿好的鞋子,穿七八分鐘,他肯定一直都是這樣的一個節奏,而不是因為你忙。正是因為你自己的問題,你才覺得孩子的這個事情你無法忍受或者接受而已。

誰在問題區?媽媽,當你焦慮不堪的時候,請一定問自己這個問題 親子 第4張

2.孩子發現今天的作業很多,回家以後很不高興

這是誰的問題呢?這明顯就是孩子自己要面對的問題。而很多媽媽這時會對孩子說,學生作業多很正常的,你現在都4年級了/5年級了/6年級了,作業多,大家都多又不是只你多……媽媽就開始想控制這個事情,為什麼?因為媽媽無形中覺得,孩子的情緒我要給他調整,我應該去讓他變得接受作業這件事,讓他變得高興。結果變成媽媽的問題了,那孩子當然不願意了。

怎麼辦?

如果你是一個能分清問題區的媽媽,你就肯定會傾聽他,如果你區分出誰在問題區,誰需要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學會閉嘴,這會給孩子一些空間去消化他的情緒,去緩解一下他的這個狀態,然後他會再去自己想辦法去面對這個問題。

3.婆婆帶孩子的方法很不好,我很擔心對孩子的影響不好,為此焦慮生氣

這是婆婆的問題,你的擔心又由何而來呢?如果你總是擔心對方的某一個行為對孩子不好的話,你的心理是有兩個前提假設的。

第一,你根本不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能量。你覺得孩子就是被動地被周圍人影響的,你放大了你個人的一些擔心。

第二,你忽略、降低了你自身的積極的有效的影響力。其實老一代帶孩子的觀念,肯定和現代我們的會有出入、會不一樣的。但是你要知道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是固執古板,不再願意去改變用了一輩子的行為模式和認知觀念,所以往往你在告訴他怎麼怎麼樣的時候,她會很好地答應你(當然這是一些比較順從型的婆婆),但是過後她就忘了。其實不是她故意跟你作對,而是她無能力去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認知。想想我們自己改都那麼難,更何況是一個60歲以上的老人?

怎麼辦?

婆婆在問題區,就讓她自己去面對。你應該想的是我如何運用我能陪伴孩子的這一點時間,去積極地給孩子施加一些好的影響。比如你白天陪不了,那晚上你就提高效率,高質量地陪伴,讓孩子跟媽媽之間建立好的依戀,接受媽媽所說的所引導的一切的東西,這樣不是很好嗎?如果你在那兒抱怨、焦慮,最後導致婆婆也發現你對她也不滿意,然後導致你們倆之間的關係越弄越僵。這個最終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比婆婆的一些不好的觀念帶來的影響,我個人的覺得要大多了。

誰在問題區?媽媽,當你焦慮不堪的時候,請一定問自己這個問題 親子 第5張

4.老公總加班,指望不上

這是誰的問題呢?當然是老公自己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你焦慮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老公加班的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怎麼辦?

如果這個問題是屬於別人的問題,那麼,媽媽的第一招就是,認真傾聽。老公總加班,無非是兩種可能:第一他正處在事業上做到自我價值的關鍵階段。第二就是他想回避或者逃避,或者是不願意面對一些問題。你只有通過傾聽你才能知道,對方為什麼這樣,然後讓對方去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正道。

媽媽們發現了嗎?你只要區分了誰在問題區,你就會做到不卷入自己的情緒,這樣你就會有一些能量,去幫助對方。或者說你哪怕幫不了,那麼你們共同冷靜地去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一定能找到,

所以通過這個「誰在問題區」思考,媽媽們一定樹立這樣幾個信念:

信念一,每個人,包括孩子,在生活當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家都有,只是每個家庭可能不太一樣。這樣你就不會把你自己的問題誇大,讓它變得嚴重,像山一樣壓著你,讓你覺得無法去應對。

信念二,每個人在為問題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方面,都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沒有被利用的潛力,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其實都能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那麼他現在為什麼不解決呢,給你一副他絲毫沒有能力的樣子?這一點一定會有比較深入的原由,也許真的就跟你有關係。比如一個孩子想去拿一個東西,但是他暫時夠不著,或者是拿不到。假如大人不阻止,而是提供一個比較安全的氛圍,就會發現,他有著讓人難以置信的一種能量,他可能小小的個子會拖著一個比較大的物體,靠近這個東西,他會使用自己的辦法,你如果允許他的話你可能都不敢相信,他竟然會有這樣的做法。但是往往當孩子一露出問題,媽媽就去幫他,孩子也慢慢地變得沒有能量了,慢慢變得更加地纏著你,什麼都得你來做你來幫忙你來弄,他就會離不開你,但是這樣的孩子內心又會有一些憤怒,在一些事情不如意的時候,他的情緒就會出奇的厲害,他就會表達得非常的淋漓盡致,其實不一定是這件事讓他如此的傷心,而是一直以來,因為無法施展自己心理能量的這種憋屈,他才憤怒而已。

信念三,如果你總想為對方送上預先做好的解決方案,對方就會變得依賴,不僅沒有辦法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在心中對你充滿抱怨和憤怒。請記住,你想替別人解決這個問題,對方不僅不會感恩於你,甚至還會在心中對你抱怨和憤怒,這是人之常情,這是心理學家研究出來的,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狀況。

信念四,當你習慣了去替別人解決問題時,逐漸地就會變成你的負擔。因為沒有人會有無窮的智慧,在任何時候都能為別人的問題買單。就是說你不是神,你是個人,你也有失算的時候,這樣的時候,你就會被自己的焦慮所吞噬。

信念五,每一個人都站好自己的位置,反而可以作為一個促進者,或者是幫助媒介,能夠協助對方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的媽媽們問,我知道是對方的問題,可是,如果我把這個問題不管了我扔給他,那他也什麼都不做怎麼辦?最終受害受影響的不還是我嗎?其實不是這樣的,當你真正地站好自己的位置,大部分時候,都是可以成為一個促進的人,提供幫助的人。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