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時在德國過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留學時在德國過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留學 第1張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南海芬 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之後赴德在亞琛工業大學和海德堡大學深造,現從事中德媒體交流。

留學時在德國過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留學 第2張

不到十天就是中國的除夕,身在德國,也已經早早在國內親友的微信圈里感受到正在蔓延的年關味兒。

最記憶猶新的是到德國的第一個年,2005年的大年初一,正是一門最難的考試,除夕從早9點到晚9點,整整12個小時,都窩在家里和班上的一位印度尼西亞女同學復習《數字傳播》課滿滿200頁的英文課件。當時班上還有4位中國同學,大家也都只是簡單和家里通了一個電話,就全心投入復習考試。

德國的大學通常在陽歷1月初結束授課,中國春節所在的時間段——一月底二月初,正是我們的考試月。倘若不是碰上周末,攤上考試的可能性很大。我那個時候的留學生相對都比較節儉,考完了,一般會相約一起在宿舍做飯,聊聊天,打打牌,第二天繼續復習下一門功課。如今的孩子,家里經濟條件普遍好起來,經常會在春節前後看到中餐館里成群結隊一起聚餐的留學生。

之後讀博、工作,雖然不需要擔心考試,白天該乾的事情還是要幹,過年這件事,只能在下了班之後才有時間。其中好幾年,我在海德堡讀博士,先生在慕尼黑工作,除夕和春節,我們也只能給國內的親友打電話問候之後,再彼此問候一聲。

我所在的海德堡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有不少博士生是漢學系的,他們經常比我還積極張羅聚餐。當然,在他們看來,過年必須包餃子,其實很難為我這個從來沒有在家里包過餃子的南方人,幸好,總還是可以請到能乾的中國北方校友加入,擔當質量監督的重任,確保大家最後不要只吃到皮餡分離的餃子湯。

留學時在德國過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留學 第3張

一些地方,如果有比較活躍的中國留學生社團,或者是當地的華人社團,他們也會組織一些春節相關的活動,從最早的卡拉OK聯歡會,到現在越來越專業的春節聯歡晚會,甚至某些地方的華人社團還在街頭組織傳統的舞獅舞龍,德國華人慶祝春節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一些與中國商貿關係緊密的德國政府,比如北威州,漢堡市,也都會組織特別的中國新年招待會,邀請中德相關人士一起參加,共慶中國新年。

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德國的不少媒體近幾年也開始在除夕或者春節推出有關中國人過年的報導。除了餃子,中國的十二生肖也被越來越多的德國人認識。他們也會特別想知道,今年是哪個動物生肖,哪個動物生肖運氣最好?

有孩子的中國家庭,通常對過年會更在意一些,畢竟,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和節日。各地的中文學校自然不用說,寫對聯,剪窗花,穿旗袍唐裝,學說新年祝辭,各種節日元素一應俱全,甚至可能比國內的小朋友過得還要全套。

留學時在德國過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留學 第4張

四分之一中國血統的小朋友用毛筆寫下「新年好」

在家里,我們也盡量製造出一點過年氣氛,讓孩子知道,這一天有不一樣的意義。去年,除夕在周四,我們便借著周五,邀請身邊的中德友人來家里聚餐,一起慶祝新春第一天。有一家鄰居的爺爺是南京人,但是在奧地利長大,11歲的小朋友算是有四分之一中國血統,最近正在勤奮地學習中文,送來了紅紙上工工整整書寫的毛筆字「新年好」;另一位德國忘年交朋友的太太,70多年前在上海出生,他們按照中國傳統,在一個紅信封里裝了壓歲錢,讓心愛的大金毛馱在項圈里帶來,進屋第一句就是「恭喜發財」!簡單的餐食,承載的卻是中德近百年的跌宕歷史和家族人生,當然,還有日久彌新的質樸人情。

留學時在德國過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留學 第5張

今年除夕,已經有德國好友先我們一步,邀請我們去他們家過年,很期待,德國人家的中國年夜飯會是什麼樣子。

祝大家:春節快樂!

留學時在德國過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留學 第6張

留德圈APP,全德華人都在用!

幫帶、租房、二手、求職…

拼車、物流、打折、留學…

留學時在德國過年,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留學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