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式育兒」的興起,反映出了家長的「懶」,育兒之路沒有捷徑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PO、收藏。

「再不聽話就讓怪蜀黍把你抓走!」

「你再哭,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說過這樣的話,這些在我們看來玩笑的話,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就成了索命的惡魔,仿佛時時刻刻都要將他吃掉一般。用這種恐嚇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家長們這樣做真的對嗎?

“恐嚇式育兒”的興起,反映出瞭家長的“懶”,育兒之路沒有捷徑

「恐嚇式育兒」的莫名興起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類似的視頻,有大聲呵斥孩子的怪蜀黍,還有要給孩子打針的阿姨。有很多家長會拿著這些視頻給自己的孩子看,而且一邊看會一邊說:你看你,再不好好吃飯,阿姨就跑過來給你打針了!你別哭了,再哭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起來了!

父母想要教育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殊不知這些視頻對孩子的傷害卻是巨大的,可以給孩子造成很深的心理恐懼。

生活中隨隨便便的一件小事,比如孩子可能就少吃了兩口飯,他就感覺自己要被警察叔叔帶走了。也許只是因為早餐沒有將牛奶喝光,護士阿姨就要拿著大針管給他打針了。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恐懼當中,對於孩子來說負擔是很沉重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只是隨便說說而已,並不會真的讓警察叔叔把孩子帶走。但即便是這樣,警察叔叔這四個字在孩子的心中依然充滿恐懼

而歸根結底,家長選擇用恐嚇的方式嚇孩子,只是因為自己懶。一時的恐嚇就可以得到好的效果,誰還想循序漸進地教育孩子呢?

“恐嚇式育兒”的興起,反映出瞭家長的“懶”,育兒之路沒有捷徑

「恐嚇式育兒」的受害者

前些日子,安徽省六安市就出現了這樣一起出警,三大隊的民警接到一位老阿姨的報警,稱她發現了一個走失的兒童。民警趕到以後,上前去詢問孩子的情況:「你叫什麼呀?在哪里住呀?別怕,我是警察叔叔呀。」

豈料,孩子本來還沒什麼,一聽到是警察叔叔,反而哭得更厲害了。民警在孩子旁哄了半個小時,粗心的爸媽才到派出所把孩子領走。

料想此時此刻警察叔叔的內心是崩潰的,而孩子內心的潛台詞也許是這樣的:「警察叔叔你走開!警察叔叔好可怕,不要來抓我啊!」

警察叔叔本該是公正、威嚴的象徵,現如今卻成了很多父母嚇唬孩子的套路。這樣的方法也許能夠讓孩子一時聽話,但是卻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內心中對警察充滿了恐懼。一方面會導致孩子對警察錯誤的認知,而另一方面,萬一孩子以後遇到危險了,出於對警察的不信任都不敢報警了怎麼辦?

“恐嚇式育兒”的興起,反映出瞭家長的“懶”,育兒之路沒有捷徑

「恐嚇式育兒」的弊病

1.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父母如果經常的編造各種各樣的故事來嚇唬孩子,會讓孩子極度的缺乏安全感。也許孩子會一時的安靜,但是家長們要明白,孩子是因為恐懼而不是所謂的聽話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處於學習和認知這個世界的階段,來自父母的恐嚇,孩子們往往會信以為真,讓孩子小小年紀一直陷入在恐懼的陰影之中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很容易就會出現例如抑鬱、自卑、內向等負面心理,同時會對父母產生過多的依賴,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2.影響心理健康

孩子並不成熟的神經中樞會被恐懼的情緒所影響,這樣的情緒會長期保存在孩子的大腦之中。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嚴重的可能導致語言障礙,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3.導致認知能力出現偏差

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家長為了使孩子免受一些危險事物的傷害,而去編造一些謊言,通過恐嚇的方式讓孩子遠離。

偶爾一兩次的話問題不大,但是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出現誤差。父母的恐嚇讓孩子害怕嘗試新事物,摒棄了勇敢的品質。其實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接觸新鮮事物的一個過程,孩子雖然暫時避免了傷害,但卻非常不利於他的成長。

4.恐懼、膽怯

有媽媽說,孩子奶奶經常用大灰狼來嚇唬寶寶,經常對孩子說:「再不吃飯,大灰狼就來啦。」有一次幼兒園做智力測試,給孩子們看了一些圖片,里面有老虎,狼還有兔子,孩子一看到狼的圖片就不停地哭。

還有一次奶奶為了不讓孩子到河邊玩,就跟孩子說河里有怪物,專門吃小孩。從那以後,孩子看見水就跑,在家里洗澡都成了難題。

“恐嚇式育兒”的興起,反映出瞭家長的“懶”,育兒之路沒有捷徑

避開「恐嚇」後的育兒方式

家長想要讓孩子聽話,也不該只顧眼前利益,選擇恐嚇孩子,其實,還有更多的好方法。

樹立個人形象

父母想要成為孩子效仿的榜樣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如果父母沒有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好的形象,孩子就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向誰學習。如果你表現得很有素養,而且學識也很淵博,能夠讓孩子對你產生崇拜感,孩子自然就會聽你的話。

幫助孩子解決煩惱

有些時候,孩子會發一些脾氣,如果在這個時候去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從心里記恨你,而且也得不到任何效果。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平靜下來,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再找孩子談心。當知道了孩子內心的煩惱和訴求之後,再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很多小孩都喜歡跟家長「唱反調」,你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你讓我睡覺我偏偏不睡。這種情況是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的,這種心理活動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本身希望自己獨立自主,而不想成為被人操控的傀儡。

所以只要父母出現了命令的語氣,孩子就會本能地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反抗。解決這個問題的要點就在於要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僅要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還能讓家長運用更恰當的方式來解決分歧。

跟「恐嚇式育兒」說再見

像我們所遇到的孩子,多半是出現很多行為上習慣上的問題,我們只是沒有給他們建立良好的規則感。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則感,去幫助他們改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通過這樣恐嚇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