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鐵騎」一詞源自古代軍事領域,是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屬重型兵種,又稱重騎兵,是古代戰爭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中國的騎兵源於匈奴,戰國後期,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軍制,命士兵著緊身的胡服,習騎射,創立了華夏族的第一支騎兵。
但是,在這個時代,總是有人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就連當年的秦漢鐵騎都要拿出來批判一番,說它比不得羅馬大軍,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里,我們就先來看看他們是用什麼來比較的秦漢鐵騎和羅馬大軍的吧。
有人僅僅憑借刀劍製作的質量和盔甲的堅硬程度來評判一個軍隊的能力強弱,這種評判方式是很不靠譜的。但凡有一點軍事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個軍隊的戰鬥力,從來不只是由刀劍和盔甲的質量決定的,還有戰術,後勤補給,兵力,兵器製作能力,甚至還有將領的指揮能力等等,所以要比較秦漢鐵騎和羅馬大軍兩支軍隊孰優孰劣,必須要通過多方面的比較才能評判。
先從兵器的製作工藝上看,雖然,秦漢時期的軍隊大多使用的是青銅劍,這個時期的羅馬大多使用的是鐵劍,但是,在秦漢時期,我們國家的能工巧匠就用精湛的技藝製作了大量秦劍,在工藝上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羅馬鐵劍。
能工巧匠在銅里加了錫,運用精湛的淬火技術鍛造出了秦劍,由於,鑄造的過程中採用了特殊的淬火技術,使得鑄造的時候內外溫度有著不同差異,秦劍劍體內部的錫含量不到百分之十,劍體外部的錫含量卻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十分堅硬。這樣一來,製作出來的秦劍就具有了外硬內軟的特點。
而羅馬鐵劍雖然取用了鐵器鑄劍,但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沒有鑄鐵柔化技術和炒鋼技術,只能使用塊煉鐵,最終,導致羅馬鐵劍的韌性不夠,強度性能堪憂,整體硬度是比不過秦劍的。
至於軍隊的兵數上,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沒有比較的必要,秦漢時期是出了名的人口多,兵源足。軍隊的後勤補給是支撐一個軍隊戰鬥時長的關鍵,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軍隊沒有後勤的支撐是無法戰鬥的。
秦漢時期的農業水平,征兵政策都遠超了同時期的羅馬,這一部分不用說也明白是秦漢鐵騎占優勢。
而戰術上,秦漢鐵騎的陣型變換比羅馬大軍的步兵戰術要豐富得多,羅馬大軍光憑借進攻速度奇慢的步兵戰術,是抵擋不住秦軍的弩、矛、戰車、騎射等多個陣營協同作戰的戰術的,更不能抵擋漢軍的靈活騎射和騎兵衝擊部隊。
有人說,當時沒有馬鐙,騎兵的戰鬥力並沒有想像中的強大,可是,即便是沒有馬鐙,匈奴和項羽的騎兵戰鬥力也是十分強大的。雖然,秦漢鐵騎和同時期的羅馬大軍都有自己的旗幟,但是,羅馬大軍的旗幟僅僅是個身份標識,而秦漢鐵騎的旗幟不但有身份標識的作用,還有傳達命令和指揮部隊的作用。
在冷兵器時代,對軍隊的整體指揮速度有著苛刻的要求,秦漢鐵騎利用旗幟,傳達命令和指揮隊伍的速度能夠比羅馬大軍快上許多。
從兵器製作能力上來看,秦漢鐵騎有戰鬥力強盛的弩機,和投射範圍遠投射速度快的標槍等等,是羅馬大軍所不具備的製作兵器的技術,單憑盔甲是無法防禦的。再加上,秦漢鐵騎不穿戴盔甲大抵是為了提高移動速度,沖破敵方陣營,捨棄單獨防禦加強整體的調動速度,同時期的羅馬大軍哪怕穿戴防禦力極高的盔甲,也不得不被分而殲之。
最後,我們來看看將領的指揮能力,先不說大陸從春秋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兵書,單說著名將領,就比羅馬大軍不知多了幾何。無一敗仗的戰神白起,破釜沉舟的猛將項羽,料事如神的軍師張良… …這些都是流芳百世,被世人銘記的名將。
而同時期的羅馬,能留下名字的又有哪些呢?
不要小看一個將領的作用,一個優秀的將領能夠分析自己軍隊與地方軍隊的優劣,能夠在身處絕境的時候鼓舞士氣,沉著應戰,能夠抓住時機扭轉乾坤,也能夠當機立斷處理軍務。一支優秀的軍隊必定有他的軍魂,而指揮他的將領,往往就是凝聚這股軍魂的人,將領的一個決斷,將會決定一個軍隊的命運,所以,優秀的將領是能夠帶出優秀的軍隊的。
並且,還有一個例子,在安息的鼎盛時期是公元前137年左右,竟被張謇稱為「兵弱」。到了公元前53年的卡萊之戰,已經是衰落多年了,卻依然可以近乎無損地擊敗羅馬人的軍團。秦漢騎兵可是幾十萬規模打的匈奴不敢南顧的,那麼,羅馬有什麼?所謂的輔助騎兵?秦漢的騎兵除了弓騎還有弩騎,霸絕天下,秦漢與羅馬,孰強孰弱,不問可知。
綜上所述,秦漢鐵騎在多個方面都占據了相當大的優勢。雖然,我們今天分析的只是幾個方面的對比,一場戰爭的勝利還需要天時地利,但是,憑借這幾個方面我們就能夠看出,若是秦漢鐵騎對上同時期的羅馬大軍,取得勝利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參考資料:
【《秦俑坑銅劍考論》、《史記·大宛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