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兒科急性發熱、感染性疾病診治中,血常規檢查常是區別細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以及感染嚴重度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孩子生病後去醫院看病,常常有醫生建議去做血常規化驗。那麼,通過血常規,我們怎麼辨別到底是哪種類型的感染呢?
從血常規結果區分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在兒科發熱的患兒,白細胞和分類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為鑒別細菌性或非細菌性感染的指標。白細胞數高於正常,一般指示有感染或炎症。但僅憑借一個白細胞數目不夠準確,在檢查白細胞數目時還要進行白細胞的分類。白細胞可分為中性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細胞、嗜鹼性細胞等。其中,細菌感染時中性細胞多增高,超過70%;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多增高,超過50%。
如果在白細胞增高的同時存在中性細胞的增高,比較符合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治療;
在白細胞「正常」或稍降低水平的同時存在淋巴細胞增高,比較符合病毒感染。
現醫院化驗單上均以成人正常值為標準,不少兒科醫生也以此標準值去判斷不同年齡患兒,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一些醫生也常常機械地將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診斷為細菌感染,事實上,必須要結合臨床症狀來看。
小兒各個年齡段白細胞的數值:
出生時:白細胞數9-30/×109/L;
2周:白細胞數5-21/×109/L;
3個月:白細胞數6-18/×109/L;
6個月-6歲:白細胞數6-15/×109/L;
7-12歲:白細胞數4.5-13.5/×109/L;
成人:白細胞數4-10/×109/L
以上數值只供參考,必須還要結合臨床症狀。
血常規之「專家說」
血常規化驗屬於一種輔助診斷, 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
「驗血在感冒或流感初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的結果對治療沒有幫助,因為感冒流感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沒用,即使白細胞偏高。但如果病人的燒過個4-5天沒有退下去,或者精神或呼吸愈來愈差,那時候再驗血才有意義。如果白細胞很高,那要考慮有沒有肺炎等並發症。如果不高,有時可以再觀察一兩天。」——和睦家王惠民
「血常規化驗屬於一種輔助診斷,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醫生會根據病情決定是否有必要做。」—–天津和睦家兒科
「國內外醫生和家長對感染的認識差別極大。若無確切證據(細菌抗原檢測、細菌培養)僅是發熱、咳嗽、流涕是不用抗生素的。他們認為血常規檢測、便常規檢測的意義不大。雖然看起來有些過激,但也不能依賴抗生素。更不能抗生素+抗病毒藥同時用。頻繁使用抗生素可損傷嬰幼兒免疫系統。」—–崔玉濤
「與家長交談中得知,之所以很多孩子接受抗生素治療,主要是過分依賴血常規檢查。只要孩子出現不適,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增高,就會選擇抗生素治療。任何炎症都會刺激白細胞增多,這是人體免疫系統保護人體的標誌。過分、快速降低白細胞實際上是破壞人體自身保護機制」—–崔玉濤
血常規化驗結果需配合臨床分析才有意義
「血常規化驗不是定性診斷試驗,結果必須結合臨床分析才有意義。輕微超出正常範圍並不一定具有臨床意義。」—–天津和睦家兒科
「現今對血常規的判斷常會出現偏差。首先,儀器自動檢測不夠精確。因嬰幼兒血液中白細胞較小,容易出現分類錯誤。常理來講,中性細胞大於淋巴細胞,所以經常出現淋巴細胞偏高現象。再有,不同年齡血液中細胞數量正常值不同。4-6歲之內,血液中就是淋巴細胞偏高。化驗檢查是輔助檢查!」—–崔玉濤
「血常規和CRP不是唯一判斷細菌感染的指標,還需要結合寶寶當時的病情,很多應激都可以造成白細胞和CRP的升高,的確容易和細菌感染混淆。明確病因是重點」—–北京和睦家兒科
「如何解釋血常規中白細胞的檢測結果。白細胞1萬2是不是就是異常?要結合孩子年齡來分析,對於小於1歲的嬰兒這是正常結果。白細胞增高就一定意味著細菌感染?要結合孩子伴隨症狀來判斷。孩子又吐又拉,查出來的白細胞計數肯定高於正常,這是由於血液濃縮造成的,建議糾正脫水後再復查。」—–和睦家凃繪玲
「學齡前孩子血常規中分類的數值與標註的對照值與成人不一樣。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血常規分類,出生後是有很大變化的:出生後一周淋巴細胞開始逐漸升高(40-60%),中性粒細胞下降(31-40%);4-6歲中性粒細胞升高(50-70%),淋巴細胞下降 (20-40%)。」—–兒科專家張思萊
「血常規化驗指標略低於正常底線,但臨床上無任何不適,一般表明這就是這個人的正常血常規指標,天生如此,不需做進一步檢測。」——天津和睦家兒科
接種疫苗後的不適,血常規檢測不具參考意義
「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熱等反應並不可怕。當體溫>38.5,就可服退熱藥。伴輕度胃腸、呼吸表現的只需加強生活護理即可。疫苗本身就是病菌碎片或減毒、滅活的病菌體,進到體內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抵抗真正疾病的抗體。對疫苗後的不適,血常規無價值,更不要以此依據而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崔玉濤
「疫苗接種後給予抗生素治療,簡直是胡來!五聯疫苗包括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脊髓灰質炎、B型嗜血流感桿菌五種疫苗,其中除了脊髓灰質炎,全是細菌。接種疫苗後,體內出現反應,檢查結果當然類似細菌感染(C反應蛋白偏高)。使用抗生素,就會減弱疫苗接種效果。」——崔玉濤(肝膽相照-肝膽病在線公共服務平台www.igandan.com)
本文轉載自「浙醫在線」,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肝膽資訊,免費咨詢醫生,請關注「肝膽相照公益行動」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