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949年,農歷己醜年,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這一年具有里程碑意義: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在世界的東方屹立。
從北平到北京,這座古都的解放與重生,見證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普通人的敘述視角基本上處於缺席狀態。而這些生活在北平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和經歷,恰恰才是這座城市最質樸的面貌和底色,也是這段宏大歷史下最鮮活的呈現和表達。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本系列紀錄片借以普通人的視角,來觀察1949年北平這座古都的市井面貌以及相關歷史事件。
寒冬
1949年1月1日元旦,朔風凜冽,天寒地凍,北平城被圍20天。傅作義僅剩下25萬軍隊,已被百萬人民解放大軍包圍在北平城內。就在元旦這天清晨,北平城內的公告牌上張貼出兩張新布告,一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布告》,另一張為《北平市人民政府布告》。
「北平四郊,已告收復,古都亦將解放」。「解放」二字,赫然醒目。再過28天,1949年的春節即將到來。盡管戰事逼近,但此時的北平城仍顯得格外平靜。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布告》
傅作義
1949年白冠軍10歲,讀小學四年級,家住在朝陽門外吉市口二條的一個大雜院里。往常,他都要穿過朝陽門去城內的新鮮胡同上學。但在1948年年底,情況發生了改變。解放軍圍城後,傅作義將別北平城城門緊閉。對於十歲的小學生白冠軍來說,或許這是他一生中最漫長的一次寒假。
白冠軍重回新鮮胡同小學
今年77歲的楊玉昆,是一名地道的北京人。70年前,他在這條胡同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這年冬天,他的家里住進了幾個陌生人。同時,楊玉昆家一牆之隔的北海公園,成為當時傅作義軍隊空投的場所。
楊玉昆重訪老宅
在王榮珍的一生中曾參加過多次戰役,其中有一場「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役,她至今記憶猶新。
王榮珍對女兒講述當年的經歷
初春
1949年是一個早春,寒冬未盡,春天已爭露頭角。1月21日這一天,中南海居仁堂的會議廳戒備森嚴,傅作義正在召開高級軍政人員會議。他在會上宣布北平問題和平解決的協議,並要求軍政人員保護好公共財產和檔案文書,準備與即將進城的解放軍進行交接。
十天後,解放軍奉命從西直門進入北平城接管防務,國民黨守軍將象徵北平防務的城門鑰匙交給解放軍,這標誌著北平正式和平解放。這把西直門的城門鑰匙,重新開啟了古都歷史的新篇章。
今年90歲高齡的白元振,是原國民黨空軍高射炮3團4連的戰士,負責駐守西直門,隸屬於傅作義部隊。他是這段歷史的現場親歷者。
白元振
1949年2月1日大年初四,就在解放軍進城換防後的第二天,北平開出了自圍城以來的第一輛火車,經由鐵路樞紐點豐台開到了前門東站;城內的電車,也在這一天的早晨開出電車廠;這天下午,北大學生舉行了盛大的討論會,討論毛澤東提出的「八項和平條件」;北平城內不時地響起解放區的歌曲。
1949年2月3日大年初六,在老北京人的春節習俗里,初六這一天有著「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俗稱「送窮」的習俗。意在送走去年舊日里的貧苦,開始新一年的勞作。1949年的大年初六除了「送窮」之外,對於北平老百姓來說,他們還迎來了一場特別的儀式。
1949年劉振華10歲,出生於前門大蔣家胡同的一個普通家庭,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北平人。1949年大年初六這一天,劉振華在前門大街目睹了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
解放軍入城
今年90多歲高齡的老人,名叫孟於,她是歌劇《白毛女》中第一代「喜兒」的扮演者。1949年3月,《白毛女》在國民劇院開始首演,演出持續到5月底。這年春天,孟於幾乎都是在戲台上度過的,這也成為她一生中難忘的回憶。
孟於
孟於在歌劇《白毛女》演出海報前
暖春
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黨政府接收北平。當時,國民黨接收人員在北平城內四處搶房子、車子、金子、票子、女子,這場接收被百姓們嘲諷為「五子登科」。據統計,當時真正上繳國庫的日偽財產不足原來的五分之一。以至於蔣介石後來感嘆,國民黨敗於「接管」。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從解放到接管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北平幾乎毫無損失地回到人民手中。就連當時國統區的期刊《新聞天地》也不得不承認,中共的接管「幾乎做到盡善盡美的程度。」那麼,如此順利成功的接管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91歲的曹國平老人,已退休近三十年。在老人的電腦里,一直保存著一張70年前由他親自拍攝的照片。這張照片中既有著灰色解放軍軍裝的「新警察」,也有穿國民黨黑色制服的「舊警察」。而當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共產黨主管的北平市公安局第一批警察。
曹國平在電腦前
今年77歲的楊玉昆,帶著我們去尋找他父親當年工作過地方。一番打探,舊址已變成一處工地。楊玉昆跟我們講述70年他父親在《世界日報》的工作經歷,以及《世界日報》被接管後,涅槃為《光明日報》的前後經過。
《光明日報》創刊
84歲的通州退休教師喻如菊又像往常一樣,記下了今天發生的事情。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源自於她過世多年的哥哥喻世長。喻世長1949年前後的日記被命名為《建國日記》公開出版。從這本日記里,我們可以探尋北京大學接管前後的那段往事。
喻如菊
盛夏
1949年初,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北平免於戰火蹂躪,迎來了和平解放。但這僅僅是北平古都獲得新生的一個起點。對於經濟、文化和環境等各方面的改造亟待進行。首當其沖的就是瀕臨崩盤的物價。在喻世長的日記中,「漲價」是整個1948年的主題。
喻世長日記
北平的垃圾問題由來已久,據估算,剛解放時城內積存垃圾高達23萬噸。簡陋的「公共廁所」無人打掃,污穢不堪。如同老舍名作《龍須溝》所描述的一樣。這場由北平市清潔運動委員會主管的清潔運動長達三個月之久,黨政軍工農商學等各界組織都加入其中。
龍須溝海報
今年93歲的退伍軍人朱振德,曾參與70年前封閉妓院的行動,對於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朱振德
從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到物價平穩民生得到保障,從交通混亂市場無序到得到有效管理,從垃圾圍城到城市環境清潔怡人,與解放前相比,北平這座古都面貌一新,重又煥發了勃勃生機,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開國大典的舉行奠定了基礎。
金秋
對於中國人來說,1949年,注定是除舊革新的一年。北平市民親身感受著解放後的古都,是如何一層一層吐故納新的。舉國上下,老百姓們的心情就像一朵正在綻放的花蕾,迎接著一個怒放的時刻。
這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來為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決定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國大典定在了三個月後的10月1日。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籌備這樣一場舉世矚目的盛大典禮,人們激動的心情與遇到的困難都是前所未有的。
今年91歲的曹國平老人,70年前曾在北平市公安局,後來擔任過開國大典的安保工作。93歲的退伍軍人朱振德,曾是北京市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1師2營3班的一名解放軍戰士。1949年9月,他被挑選參加開國大典。時間緊,任務重。在朱振德的記憶里,訓練中最難的是走正步。就在朱振德進行緊張訓練的同時,當時年僅24歲的華北氣象台的預報員章淹,同樣面臨著難題。此次海陸軍三軍閱兵,萬眾矚目,而在當時的條件下,準確預報出開國大典的天氣情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曹國平
章淹
開國大典彩色照片
1949年,農歷己醜年的北京,既經歷了從「北平」到「北京」名稱的更迭,也經歷了作為一個古都的解放與重生,更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那段如四季變化般波瀾壯闊的歷史。70年後,當我們與這些親歷了這段歷史的老人們一起暢談時,我們仍能感受到他們身上鼎故革新的銳氣,以及激蕩歲月帶給老人們的寧靜與幸福。
這其實也是我們重溫那段歷史的初衷吧:在寧靜與幸福的當下,重溫並生成繼續砥礪前行的勇氣。
鳳凰大視野
敬請收看
《我的北平 1949》
編輯:蘇珍妮、蔡雯琦、林梓
推薦閱讀:
·最權威!可以救命的乳腺癌防癌指南!快轉給你最愛的她!
·你今天「雞娃」了嗎?
·你造嗎?「ZAO」的背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