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海寧歷史悠久 人文底蘊深厚 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 這其中就不得不說一說 海寧的地名故事 今天 大潮君就和你講一講 海寧15個地名的由來 竟藏著這樣的秘密 快看看 有你熟悉的地方嗎? 硤石/由拳
硤石、由拳2個地名怎麼來的?竟然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和秦始皇有關! 據說歷代文人墨客無限垂青的硤石東山、西山,原本是連在一起的。
相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自封「始皇帝」,當年秦始皇視察到此,此地也是富庶祥和,相連的東西山,似一條蜿蜒橫臥的巨龍,便有陰陽家斷言此山有龍脈氣象。
這在秦始皇眼中自然分外刺眼,他下旨調遣十萬囚徒攔腰「斬」出來一道峽谷,希望能斬斷龍脈,破壞此地王氣。
雙山/殳山
明潘廷章《硤川圖志》載:「殳山又作芟山,西山之西北六里,高二十餘丈,周七里……」《桐邑志》曰:「殳山,因殳仙而得名。」
相傳,錢塘江里有個惡龍王,老是發怪潮,沖堤陷地,和百姓作對。有一日,北岸有個村里的人正在挑土填海、築堤,這時別處來了一位白鬍鬚老道士,還挑了一擔石頭來幫忙。 石路
相傳,黃家有三子,長子黃乾晟,次子黃乾芝,三子黃乾初。 馬橋
海寧有句俗話,叫「窮得叮當響,富如馬炳章」,其實,這個典故就出自海寧馬橋,馬橋地名也由此而來。 路仲
斜橋路仲形成於三國時期,初名埭上。
祝場
在三百多年前,祝場還是片荒涼的蘆花地。傳說當地有個會種菜醃菜的貧苦人,叫祝阿七。有一年遇到災荒,連二畝租田的租金也繳不出,阿七只得渡過錢塘江,逃荒到江南,給一大戶人家做長工。東家見阿七年輕力壯又有種菜醃菜的本領,就叫他管理一個菜園。 之後,阿七在荒地里翻出了很多甏銀子,並且想辦法叫來一只大船,將銀子裝回了家,村里人以為他裝來了一船冬菜,卻不知道他發了大財。 新倉
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原海鹽縣東北境的武原、齊景、大易、華亭四鄉被析出建新縣,新倉原屬武原鄉。古時武原鄉一帶為蘆瀝濕地。
海寧丁橋「皇崗」,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軋太平」,好不熱鬧。 這個古老的民間習俗是怎麼形成的呢?相傳和明太祖朱元璋有關! 朱元璋
皇崗「軋太平」
袁花
袁花舊作園花(又稱花園),或作元化、袁化。別名花溪、百花溪。
「袁花」的得名,與南朝梁江州長史戚兗的夫人有關。舊時,戚夫人利用龍山(也叫妙果山、城隍山)養花種草,可能戚夫人的花園頗有規模,可能有些靈花異草,所以便有「花園」之名。後不知何故稱這個地方為園花,再逐漸演化而稱袁花。
石井
在周王廟,鹽官到長安的念伍里塘路中段,有一個地方叫石井。為什麼取名叫「石井」呢?
相傳很久以前,那一帶是有名的小菜地。那里有一個小夥子叫石囡,種得一手好小菜。每天,天勿亮,石囡就挑著小菜擔子到鹽官城里去賣菜。
有一年碰上乾旱,雖然種菜人都起早落夜挑水澆菜,但是小菜苗最後還是枯死了。
這一天,正是農歷八月十八觀潮節。石囡就用綠豆發了一擔豆芽菜,準備到鹽官城里去賣。天沒亮,他就挑起豆芽菜朝南走了三里路,路過涼亭古井時,看辰光還早,就放落擔子想歇一歇。他正想打瞌睡,西邊路上來了八個人。這些人衣衫破爛,餓得骨瘦如柴,十分可憐。
走在最後的是一個拐腳的老人家,他看石囡菜籃里放著兩個糠團子,就說:「小弟弟,我餓得走不動了,你送一個糠團子給我吃好嗎!」石囡聽了心酸,就送一只糠團子給拐腳老人。拐腳老人接了糠團子,笑呵呵地從袋里摸出個草頭團子,對石囡說:「好小囡,你給我一個糠團子,我送你一個草頭團子,這草頭團子地里放一放,種菜菜活;水里浸一浸,魚蝦活跳。」拐腳老人說著,把草頭團子遞給石囡就走了。石囡把草頭團子放進籃里後,沒多想,就挑起擔子到鹽官去賣豆芽菜哩!
(圖片來源網路)
石囡挑著豆芽菜來到鹽官,看見一個賣魚的大娘眼淚汪汪,原來,她魚桶里的魚條條肚皮朝天,死了,沒人要買。石囡想起拐腳老人說的話,就把草頭團子放在魚桶里浸一浸,結果,死魚竟然真的變活魚哩!石囡特別開心,還把這寶貝團子的來歷講給大娘聽,大娘高興得眼淚落下來,還說石囡碰到李鐵拐大仙了,這草頭團子是「起死回生」的寶貝!石囡聽了,快活得不得了。
石囡賣完豆芽菜,從鹽官回到家里,馬上把寶貝團子放到窮鄉 大家的菜地去滾一滾。果真,枯黃的蔬菜轉眼變得一片蔥綠;枯藤死苗,瞬間轉青,瓜、豆滿棚,果實累累,大家都開心極了。
石囡碰到李鐵拐,得了「起死回生」寶貝的消息,很快在小鎮的四周傳開了。這可使鎮上的大惡霸姚得昌動了心思,他日思夜想,要把石囡的「起死回生」寶貝奪到手。
一天,他打聽到石囡下地種菜去,便帶了兩個打手,來到石囡家,翻遍了屋里的邊邊角角。除了看到一個碧綠的草頭團子,什麼寶貝也沒找到。他不知這個團子就是寶貝。
石囡在地里聽到姚得昌帶了打手到他家來搶「起死回生」寶貝,就立刻趕回家,拿起寶貝團子往外跑。姚得昌這才明白,草頭團子就是寶貝。他哇哇大叫:「快給我追!把草頭團子奪過來,就是他把團子吞進肚里,也要剖開他的肚皮給我挖出來!」
(圖片來源網路)
石囡朝南逃,打手朝南追。可是追到涼亭古井邊,連石囡的影子也不見了。姚得昌和打手們沒有追到石囡,石囡也沒有回來。據說有人見石囡逃到涼亭古井邊,把草頭團子掰做兩半,一半投入古井,一半吞進肚里,踏雲駕霧去了。
從此之後,不管什麼乾旱年頭,那古井里卻水源不斷,滋潤著附近田地里的莊稼,所以一直來這一帶的小菜也長得特別好。
人們為了紀念石囡,從遠處請來一位手藝高超的石匠,在古井上面加築了一個非常精致的石欄圈,並給古井取名為「石井」。
石井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附近的小鎮叫成「石井」了。
鹿耳村
在海寧長安錢塘江邊,有一個村莊叫「鹿耳村」,相傳竟是以一個兒童的名字命名的。
(圖片來源網路)
鹿耳穿著濕漉漉的衣服,和他幾個同伴回到軍營里,悲痛地向曹將軍報告了救人的經過,曹將軍被他的勇敢打動,答應鹿耳劃撥銀兩在此地造橋。
(圖片來源網路)
經過三個多月施工,一座闊五尺,長丈八的三孔石橋建成了。人們見小鹿耳又是救人,又是日夜和石匠們一塊建橋,所以公推石匠作頭請求曹將軍把橋名起為「鹿耳橋」。曹將軍一口答應,同時還把村名也改成了「鹿耳村」。
許村
許村地名的來歷相傳與北宋抗金名臣許景衡有關。 ▲北宋抗金名臣許景衡像
談橋
談橋這個名字的來源,有這麼一個傳說。 明朝崇禎年間,有一戶貧苦人家,主人姓張,依靠收破爛換糖為生,四鄉人稱他換糖張伯。張伯膝下只有一女,為防後顧之憂,從唐家莊招一青年「海生」為婿。海生與春姑婚後第二年,就添一子,取名張唐。
怎麼樣
聽完海寧這些地名故事
是不是漲知識了呢?
這些故事有些是傳說
有些是典故
都是海寧悠久歷史的寫照
點個
把這麼有趣的故事擴散出去吧~
本文由大潮網獨家採訪報導 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來源:海寧民政
編輯:張小棟 / 責編:殷文韜
大潮推薦·這些你可能感興趣
緊急!深夜 海寧一對年輕夫妻雙雙中毒!
海寧又上國家榜單!2個好消息傳來!
男子做了個夢 沒想到竟噩夢成真!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大潮」APP
2019最後一個月了
大潮君點
考核要是再不達標
年終獎就…
拜托點個
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