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問答

音頻

探究

視頻

辟謠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1張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2張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2464,閱讀時間:約6分鐘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3張

公元618年4月,51歲的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迎來了他的末日,一顆曾經顧影自憐的頭顱,從此再也沒有了生機。

關於他的一生,後世貶斥的已經太多,但不管怎麼說,他曾經耗盡國力溝通的大運河,卻在此後的千年歲月里,成為「南糧北調」的主動脈!可以說,大唐的繁榮,就跟這大運河的貫通,密切相關!

一、裴耀卿的改革

公元7世紀到公元8世紀的上半頁,中國迎來了他的大輝煌——盛唐時代。而盛唐帝國的心臟長安,它的人口也迅速膨脹到了百萬級。

這百萬人口的人吃馬喂,放在今天,那一年的GDP就要上百億,放在當時,那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麼大的消耗量,即便是當時宜人的氣候,即便是富庶的關中平原,那也吃不消!

拿糧食來說,要是風調雨順,那基本還差不多能夠個溫飽,可一旦老天爺不開眼,生個氣,給你弄個水災、風災或者旱災,長安百姓「面向西喝北風」,那也是常有的事。

既然本地糧食不夠吃,那就地方支援中央吧——江南一帶的糧食調過來支援一下。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4張

想法很美,可是,這山遠海遠的,這運費是一個絕對驚人的數字。「長安米貴」,完全不是開玩笑。

天災這事說來就來,公元733年就遇到了倒霉事——關中大災。眼瞅要沒飯吃了,唐玄宗甚至準備遷都到洛陽,躲饑荒去。

第一個牛人閃亮登場,他叫裴耀卿,是當時的京兆尹,也就是首都市長。

他跟唐玄宗說:躲個饑荒,用得著遷都嗎?用漕運啊!

漕運,唐玄宗不是沒想過,可現實問題是:由於地理因素和人為因素,漕運這事已經荒廢幾十年了。

老裴繼續說:交給我吧,我來辦!

咱簡單說一下當時漕運的困難:

咱都知道,但凡河流,都有豐水期和枯水期,而且河床這玩意也不是一馬平川的坦途,還有就是,黃河強大的運沙量,會經常性的製造額外的淤塞。

如果再加上路上運輸隊做個梗什麼的,漕運這事就更困難了。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5張

所以,漕運這事,絕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針對這些問題,老裴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首先,把原本的陜州陸運停了。這就是所謂的不破不立,先把原有體系破了再說。

其次,設定分段漕運的機制:在黃河口、洛陽、三門峽分別設置糧倉,作為中轉站。分段運輸、分段控制。

再有,就是把陸運和漕運結合起來。尤其三門峽這塊,在當時是水急浪大,經常性的有翻船事故。既然是這樣,那這段就用陸運來規避風險,過了這一段,再重新下河走漕運。

不得不說,老裴的作法,已經有了我們今天說的「精細化管理」的思想了。

而正是這一套三段組合拳,三年時間,共漕運糧食700 萬石,節約運費30萬緡。

可以說,開元盛世的壯觀,就離不開裴耀卿的貢獻!

此外,裴耀卿還從此開創了一個新的專業官職——轉運使,大體相當於今天的交通部部長了。這個官職,以前也有,但大都是臨時性,或者是兼職性的,但從老裴開始,轉運使成了正式、常設編制。

二、劉晏的改革

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盛唐在安史之亂中「雨打風吹去」,時間來到唐代宗時代。

盛唐在長達8年的戰亂中被打成篩子,長安城也一度殘破,人口也沒當年那麼多,此時的漕運也早就停擺了。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6張

但是,大唐畢竟要復興、要吃糧食,公元764年,唐代宗把「交通部長」這個職位交給了理財能手——劉晏。

此時,劉晏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漕運不暢。不但「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峽的老大難問題仍在,而且黃河攜帶的泥沙又淤塞了好多河段。此外,運糧食是個苦差事,也沒人願意幹!

老劉掐著鬍子,也想到了幾條辦法:

其一,還是分段運輸,將漕運全程分成四個運輸段,在各段交界處設倉貯糧以備轉運。這跟當年老裴的辦法基本一樣。

其二,組織、設立漕運「保安隊」,派專門的武官押運。

其三,改革船工薪酬制。以前的漕運運輸,那是勞役,也就是義務攤派,不幹不行,幹了也沒錢。而現在,要專業給薪水雇人幹活。

其四,開決汴河、疏浚河道。

其五,徹底廢了陸運。針對三門峽這個老大難問題,專門造了2000艘大船,從此以後,再也不怕翻船了。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7張

您還別說,老劉的「五連招」就是管用,沒多久,江淮一帶的大米就成功運送到了長安城。

唐代宗盛讚老劉就是「蕭何」!只是可惜,老劉可沒蕭何那麼好命,公元780年,65歲的老劉,被人陷害賜死。

三、裴休的改革

裴耀卿和劉晏的兩次漕運改革,讓大唐興盛和復興,可問題是,制度是死的,利益是活的。

到了公元850年前後,首都長安又一次沒飯吃了,而出問題的——仍然是漕運!

以前是天災,而這一次卻純粹是人禍:從江淮發出的糧食,運到長安城之後,居然只有原本總量的30%左右!

如果要問,糧食都去哪了?負責漕運的會「很負責」的告訴你:船翻了,掉水里了!撈不上來!

對於這個答案,調查員也只能幹瞪眼!不服是吧?那漕運官甚至會給你現場「演習」一把翻船事故。

這一次站出來的人也是老裴,他叫裴休。此時他已整60了,屬於官場老油條級別,他稍微一調查,就發現,其實壓根就不是船翻了,而是被沿路各種克扣了。損耗掉的糧食,全進了各道關卡「老爺們」的手里!

這些所謂「老爺」,其實就是負責漕運的官吏,以及辦事員。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大唐幾經動蕩之後,這些人的薪水水平,也在江河日下,那也就只能想辦法「開源」了。但是,本在情理之中的「雁過拔毛」,在這里,卻變成了「雁過砍腿」。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8張

既然找到了問題的症結,那裴休自然就能對症下藥:

其一,就是對漕運僚佐與州縣官吏的責任進行明確劃分,通過不同的漕運執法責任做到對不同類型漕吏的激勵。

說白了,就是建立明確的獎勵機制,讓你管事的有湯喝,但你得把「肉」給國家。

其二,將每年的漕運傭金全部劃歸吏民,這也解決了吏民最為關注的「利」的問題。

也就是嚴格管理漕運傭金,在這一塊設置「反腐」高壓禁區,別的地方能拔毛,這里絕對不行。

其三,是將此次的改革方案具體化、制度化。

這一條看似簡單,實則厲害。因為以前總是嘴說,所謂「制度不上牆,等於沒制度」,老裴的作法就是讓制度上牆!把責任和獎勵全都壓成硬杠杠。

總體來說,裴休的改革,並不比劉晏更高明,可劉晏方案之所以激勵失靈,就是因為沒有完全制度化。而裴休,則是一刀切中要害。

從此以後,漕運每年可以運送糧食130萬石左右,雖然比不上裴耀卿時代每年二、三百萬的運量,但長安人民的糧食也算基本有保證了!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9張

結語

從盛唐到中晚唐,正是這幾次有效的漕運改革,使得大唐做到了全國一盤棋。而大唐,得以在安史之亂後續命144年,和大唐的漕運改革,也是分不開的。

參考資料:《新唐書》《 舊唐書》

往日文章回顧:

一個職業,見證晚清的由盛轉衰

大英帝國殖民全球,卻被印尼一個小島傷透腦筋

這場「微不足道」的改革,延長了大唐百年國運 歷史 第10張

有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