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1張

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二)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2張

文/郭英德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3張

三、梟雄品格:「天下英雄誰敵手」

(一)勉從虎穴暫棲身

以民心向背來衡量領袖人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傳統。劉備形象所體現的這種「仁義」觀念,寄托著小說家仁政愛民的理想。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4張

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小說中,曹操惺惺相惜,把劉備和自己並稱為「英雄」,認為「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為此,人們常常稱劉備是「當世之梟雄」。

在字典上,「梟雄」有兩個含義,其一是指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這有貶抑的意思,其二是指智勇傑出的人物,具有褒獎的意味。

是不是智勇傑出的人都會有野心,都會強橫?一個人,智勇雙全,與眾不同,從正面來看,是好的,他很優秀、傑出;但從反面來看,因為能幹,他就不免會強橫,而且富有野心。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三國志演義》小說中有很多人,包括曹操、劉表、劉璋手下的一些謀士,都稱劉備是「梟雄」,不可小看,這使劉備在「仁義之主」之外還擁有了「梟雄」的口碑。

作為「梟雄」,劉備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是一位「君子」,卻常常「心口不一」,想一套,說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比如,劉備從小就想當皇帝,但只有在「小孩兒家口沒遮攔」的時候,他才脫口說出心里的想法,長大成人以後,他就努力要把這種念頭深深地藏在心底,輕易不讓人知。

劉備雖然以「販履織席為業」,卻「好交遊天下豪傑,素有大志」,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圓他的皇帝夢。直到28歲,他的生命才有了第一次巨大轉機,這就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但這時他們打出的旗號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理想(卷一《祭天地桃園結義》),還不是奪取天下。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5張

但是劉備一直是有野心的,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他到處宣傳自己是漢室宗親,有皇家血統。他第一次見到關羽和張飛的時候,這麼直率地推銷自己,後來也一直這麼做。

劉備想要掩蓋自己的野心,實際上並沒有掩蓋得很嚴密,不時地還流露出這種野心,所以大家都覺得他是個「梟雄」,因為他是有志於天下的人物,而不是庸庸碌碌之輩。

當時漢末動亂的時候,許多人都有志於天下,劉備也有志於天下。但是劉備有志於天下,有一種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那就是他的高貴血統。劉備之所以能夠被曹操看好,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因為這一特點。

曹操可以瞧不上其他人,但卻不得不對劉備刮目相看。像袁術、袁紹,雖然他們是三公九卿的後代,是貴族出身,但是沒有皇家的血統,缺乏一個取代天下的正當理由。再如劉表、劉璋也有皇家的血統,但劉表庸庸碌碌,不具備劉備的政治韜略;劉璋性格柔弱,也不足掛齒。只有劉備,既有皇家的血統,天生就有取代天下的正當理由,又有野心,刻意把自己裝扮成「仁義之主」,這既令曹操心中佩服,也令他惴惴不安。

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之前,小說寫他寄人籬下,一敗再敗,常常焦頭爛額,狼狽不堪。處於這種處境時,劉備首先展現的不是出人頭地的野心,而是明哲保身、免遭謀害的本領。為了「保身」、「免禍」,他非常善於忍耐,表現出過人的機智。

尤其是與曹操的交往,讓人不得不佩服劉備的智慧。正如毛宗崗所說的:「操心中步步欲害玄德,而外面卻處處保護玄德;乃玄德心中亦步步提防曹操,而外面亦處處逢迎曹操。兩雄相遇,兩智相對,使讀書者驚心悅目。」(毛本《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回評)

在投靠曹操時,為了提防曹操的謀害,劉備「就下處後園種菜,自己澆灌」。一位出身高貴、胸懷大志的漢室宗親,居然不恥於親自種菜,這需要多大的忍耐!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6張

關羽想不通劉備為什麼會這麼做,認為這不是英雄的行為,批評他:「兄不留心於弓馬以取天下,而學小人之事?」劉備回答:「非汝所知也。」

是啊,劉備「勉從虎穴暫棲身」的「韜晦之計」,確實是耿直的關羽百思不得其解的。但這點雕蟲小技卻騙不了曹操,曹操笑著對他說:「玄德學圃不易。」其實不是說學種菜不容易,而是說你要蒙騙我曹操不容易。

但是,劉備把這件不容易的事情做成了。曹操一生從未讓異己者逃脫掌心,有的受到奴役,有的遭到囚禁,有的甚至被虐殺。只有劉備一個人,得以逃脫曹操的虎口,免於災難,最終蛟龍入海,形成鼎足三分之勢,可見劉備的機智的確高人一籌。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7張

青梅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非常令人耐讀,在閒情逸致中隱含著刀光劍影,在對飲傾談中充滿著機智鬥賽,在悠閒文情中包孕著險詐機心。曹操暢論何為英雄後,用手先指著劉備,後指自己,說道:「方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聽說後,大為震驚,嚇得勺子、筷子都掉到了地下。小說一開始介紹劉備時,就稱他「喜怒不形於色」,但這一次,他真是「驚恐失態」了。

當然,被人道破深藏不露的心機,尤其是被曹操這位目光犀利的人看穿心事,嚇得勺子、筷子都掉到地下,這是常人都會有的舉動。但是,劉備立刻以聞雷來掩飾自己,並自稱:「自幼懼雷聲,恨無地而可避。」他故意惡心自己,巧妙地逃過一劫,這就表現出他隨機應變的過人機智。

劉備不僅從曹操那里安全地逃脫,而且在袁紹那兒也能虎穴脫身。在袁紹那兒危險更大。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但關羽刺顏良,斬文醜,結拜兄弟殺了袁紹手下的大將,這是不可饒恕的罪行。這些都被劉備耍滑頭,蒙騙了過去。所以劉備很善於偽裝自己,很善於蒙騙他人,這就是他的「極梟雄處」(卷六《雲長延津誅文醜》)。

他在袁紹面前說的幾句說辭,相當能言巧辯:「今曹操素懼劉備,備雖一時潰散,必有復仇之日。今知備在明公處,恐其協力攻曹,故特使關某誅殺二將。公知必怒,不肯助兵。此乃借明公之手而殺劉備,斷絕仇人,以除後患。願明公思之。」袁紹一想,劉備說得很對,我怎麼能中曹操「借刀殺人」之計呢?

接著,劉備自告奮勇,寫信給關羽,讓他前來輔助袁紹,「共誅曹操」。袁紹一聽高興了,說:「吾若得雲長,似顏良、文醜復生也。」(卷六《雲長延津誅文醜》)袁紹是個傻瓜,沒有韜略,他沒想到招來關羽的前提是必須先把劉備留住才行。他不但沒有把劉備軟禁起來做人質,讓關羽投靠過來,反而派劉備前往荊州,結聯劉表,結果劉備趁機逃走。

可見,劉備是看準了袁紹的性格的。他這一招能騙過袁紹,但一定騙不過曹操。袁紹是不可一世的貴族,剛愎自用,從不多疑,而曹操是多疑的。劉備恰到好處地抓住了袁紹的性格弱點,使自己得以逃脫。這是劉備「梟雄」品格的一種表現。

(二)權術高手

作為一代「梟雄」,或者曹操所稱的「英雄」,在政治行為上,劉備常常表現出一種偽善的品格,即善玩權術。善於玩弄權術,是歷代統治者的共同特性。

比如劉備與呂布之間的關係。劉備為了自己的生存,對呂布出爾反爾,不講信義,其反復無常,堪與呂布相比。

在徐州的時候,劉備與呂布稱兄道弟,多次「仁義」地阻止關羽和張飛殺呂布。甚至呂布稱他為「賢弟」,他也笑嘻嘻地答應,並留呂布在小沛暫住。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8張

這時曹操采納荀彧的「二虎競餐」之計,假詔授劉備為徐州太守,並送密書,要劉備謀殺呂布。劉備認為:「他人志極事窮而來投我,我若殺之,大不義也。」(卷三《呂布夜月奪徐州》)所以阻止張飛殺呂布,還將密書交給呂布。沒想到呂布真是「不義之人」,乘劉備發兵討伐袁術之際,攻取了徐州,還擄走了劉備的妻子。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9張

呂布月夜奪徐州《繡像金批第一才子書》

不久呂布把劉妻還給劉備,讓他屯兵小沛。關、張心中不忿,劉備又表現出過人的忍耐,對關、張說:「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卷三《孫策大戰太史慈》)

劉備很善於忍讓,當袁術興兵攻打小沛時,呂布出兵救他,對他說:「吾今特來解你之危,你異日得志,不可相忘。」(卷四《呂奉先轅門射戟》)於是用轅門射戟的方法,和平地解除了兩家的爭鬥。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10張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11張

呂奉先轅門射戟

後來呂布與袁術定為兒女親家,再攻小沛,劉備棄城而逃,投奔曹操,受封為豫州太守。曹操下書與劉備合謀殺呂布,劉備回復曹操說:「望相公大興王師到來,備用為前驅。呂布乃狼虎之徒,輕則猖獗矣!備嚴兵整甲,專待鈞命。」(卷四《夏侯惇拔矢啖睛》)沒想到呂布兵發小沛,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最終曹操生擒呂布,在白門樓,呂布對劉備說:「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虜,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劉備聽了以後,點點頭。

曹操叫人把呂布押過來,呂布說:「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以服,天下不足憂矣。明公為步將,令步為騎將,則天下不足慮矣。」曹操聽了這話,有點心動,回過頭來問劉備:「呂布欲如何?」

劉備回答說:「明公不見事丁建陽、董卓乎?」丁建陽和董卓都是呂布的義父,都被呂布殺了。劉備的潛台詞是:你要是收留了呂布,將來呂布不也會害你嗎?曹操點頭稱許。呂布盯著劉備罵道:「是兒最無信者!」罵歸罵,曹操到底還是命人殺了呂布(卷四《白門曹操斬呂布》)。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12張

白門曹操斬呂布

劉備為什麼勸曹操殺呂布呢?從表面來看,這里表現的是一種政治家的眼光,從大局來考慮,呂布非殺不可,不然會貽虎為患。但如果仔細研讀上下文,不難發現,其中還隱含著私人恩怨。

小說寫道,呂布有兩次攻打劉備,兩次都俘虜了劉備的妻子,第一次還給了劉備,與劉備和好如初,第二次呂布讓糜竺將劉備家小送往徐州安置。在殺呂布的時候,劉備的妻子還在呂布手里,他怎不恨呂布?所以說劉備心里有私仇,但在表面上卻表現得冠冕堂皇。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京師文會】)

向上滑動 查看往期內容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四):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三):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二):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一):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九):古今奸雄第一奇人——說曹操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八):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七):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六):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五):雄姿英發的年少周郎——說周瑜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四):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三):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二):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一):正直真誠的猛將兼莽漢——張飛

作者簡介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13張

作者:郭英德

郭英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在戲曲小說、散文史、古典文獻、學術史等方面卓有建樹。著有《中國四大名著講演錄》《讀三國 說英雄》等。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14張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范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十五):心口不一的君子——說劉備 歷史 第15張

文章原創丨版權所有丨轉發請註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林丹丹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