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戳視訊看精彩內容↓↓

抗日烽煙中的1941年「端午節」,「陪都」重慶的許多文化人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主持下,舉行了「第一屆詩人節」的盛大慶賀活動。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1張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2張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3張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4張

這次「詩人節」的啟動,緣於頭一年(1940年)「端午節」對大詩人屈原的紀念晚會。當年的端午節,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會員們,在重慶一起召開晚會,以紀念中國第一位偉大抒情詩人屈原。一些會員還發表有紀念文字,如郭沫若於5月3日寫出《關於屈原》一文,介紹屈原生平及創作,並指出在屈原身上,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尊重正義,抗拒強暴的優秀精神。」第二月的7日,郭沫若又作論文《革命詩人屈原》,從文學形式、語言文字發展變化的歷史,論及屈原的功績,批判當時「死守著文言文的舊壘」,「排斥白話文」的頑固派。

在這次紀念晚會上,一些會員提出,可不可以將「端午節」定為「詩人節」?這個建議得到大家的呼應。但最終實施成功,還是到了第二年——1941年「端午節」之時。

1941年端午節前,全國「文協」的會員們便忙碌了起來。作家、詩人安娥,柳倩,方殷等人,一方面廣泛征求各界的紀念文章,一方面與《大公報》、《新蜀報》等報刊聯繫,希望他們能夠為慶賀「詩人節」辟出專版,各家報紙均表示大力支持。

全國「文協」負責人之一的老舍,為慶賀活動出力甚巨。他約請了幾位朋友,先草擬出一篇《詩人節緣起》,並交郭沫若修訂。在端午節前,早早印出,由「文協」向各界廣泛散發。這篇後來正式發表於端午節(5月30日)當天《新華日報》的「緣起」,將對屈原的紀念與當時的戰爭聯繫在了一起:

目前是體驗屈原精神最適切的時代。中華民族在抗戰的炮火裡忍受著苦難,東亞大陸在敵人的鐵蹄下留下了傷痕,千百萬戰士以熱血溫暖了國土,山林河水為中華民族唱起了獨立自主的戰歌,在古老的土地上中華兒女迎接著新生的歲月……

至於為何將這一天定為「詩人節」,緣起中這樣說:「他(屈原)的殉國的日子端午,兩千數百年來一直是民族的紀念日。我們愛好詩歌的人們現在決定把這個民族的紀念日,作為中國的詩人節,而今年的農歷五月五日適當‘五卅’,在我們是雙重的紀念日子,這把這個詩人節的意義顯示得更明確了。」

這篇「緣起」,洋溢著詩人的文采和激情:

我們決定詩人節,是要效法屈原的精神,是要使詩歌成為民族的呼聲,是要了解兩千年來中國詩藝術已有的成績,把古人的藝術經驗,作為新詩的創作途中的養料……是要向全世界高舉起獨立自由的詩藝術的旗幟,詛咒侵略,歌頌創造,讚揚真理。中華民族新生的朝氣在飄蕩,中華民族獨立自由的精神在飛揚,中國新的詩藝術的光芒,將永遠在宇宙中輻射。

「詩人節緣起」散發之後,不僅詩人、作家,就連大學教授、政界人士也紛紛操筆,寫出一批慶賀及紀念文章。文藝界不用說,郭沫若,孫伏園,易君左,徐遲,安娥,吳組緗,老舍.……寫有詩歌或文章;大學教授的梁宗岱、李長之等人,也都寫出專文,衷心紀念。政界人士中,於右任、陳立夫、馮玉祥等人,也捉筆為詩為文,以示慶賀。

為在端午節(5月30日)當天開好慶祝詩人節的會,著名畫家李可染創作了一幅屈原畫像,經郭沫若題詞後,立即送去裝裱起來。這幅屈原像,後來就張掛在紀念會場上。

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將屈原《九歌》中的「雲中君」一節譜成歌曲,以表達對「詩人節」的慶賀。

詩人方殷作詞《汨羅江上》,由王雲堦作曲,也預備在紀念會上演唱。

……

5月30日端午節當天,重慶的多家報紙都刊發出詩人節相幹消息和各類紀念慶賀文章。「文協」早早已發出通知:當天晚上在中國留法比瑞同學會禮堂集會,慶賀第一屆詩人節。

紀念會場是假人之地,禮堂並不大。最先設置為以凳圍桌,桌上擺放上鮮花,端午節特別植物蒲艾以及粽子。可後來怕來的人多,便減了桌子,添加凳子,起碼讓大家都有個座位,不過這一來似乎少了些詩意。

會堂一壁,孫中山遺像下面,懸掛著李可染所作屈子圖。屈原像前設案,上擺放鮮花及糖果;左邊掛著:「慶賀第一屆詩人節」的大字,右邊結合時局,貼上「詛咒侵略,歌頌創造,讚揚真理」一行大字。

當時重慶天氣已頗熱,組織者想得周全,租來了茶具。來賓簽名後,即奉上一碗沱茶,騰起的氣氛暖暖洋洋。為怕意外停電,連照明的紅燭也備好了……

禮堂地方不大,時間又在抗戰之中,但當天卻來了二百多人:白髮詩客,赤足女郎,短褲青年……人們大都攜來詩作,相互求助,彼此切磋,真一派詩人節日氣象。

老詩人於右任到場後,立即被推為當日主席。郭沫若、老舍、常任俠、安娥、易君左、高蘭等一批文藝界名人也參加會議並發言或吟詠詩歌。

紀念會開始,於右任向來賓報告詩人節的起緣。他十分鄭重地說:「詩人節與‘五卅’恰好湊合在同日,使得紀念有深長意義。中華民族的詩人,即中華民族的戰士。我們要效法屈子的精神,使一草一木都為表現民族氣節的題材!」

紀念會的主要操持人老舍,向大家匯報了「詩人節」籌備情況,並先行聲明,已預備下這個節日必須的粽子,以此表達共同慶賀心願。

郭沫若當天以詩人又古代研究專家身份發言。他十分肯定地說:「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的忌日,在二千二百一十九年前的今天,那時正當楚懷王廿一年,享年六十二歲!他的死,既非由於牢騷憂鬱,更不是消極的自殺,而是以崇高的殉國精神而從容殉國!」

他的話,言簡意賅,將屈原之死與中國聯繫在了一起。在當時,顯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接下來,常任俠朗誦了屈原名作《國殤》,通過詩歌表達對戰爭中將士的哀傷心情。李嘉獨唱了馬思聰作曲的屈原詩作《雲中君》;「文協」組織的合唱隊演唱方殷詩作《汨羅江上》;吳曉邦本來還準備有屈子「披發行吟舞」,可惜沒有場地,無法獻藝……

在即席表演中,女詩人安娥首先起來吟詠了老詩人於右任專為詩人節寫的一首五律:

民族詩人節, 詩人更不忘。

乃知崇紀念, 用以凜危亡。

宗國千年痛, 幽蘭萬古香。

於今期作者, 無畏吐光芒。

接下來,詩人高蘭朗誦了自己所作長詩,易君左讀自己即席賦詩二首……正在高興時,突然斷電,事先準備的紅燭派上用場。點燃之時,燭光花影,別有一番情景。此時分派糖果粽子,紀念會開得可謂有聲有色,應當說十分成功。

除去「詩人節」當晚召開慶祝會外,前後數天的《大公報》《新華日報》《新蜀報》《中央日報》等報刊,多辟出版面,刊登作家們的詩詞文章。除去一般的散文,講話外,幾位學者教授的長篇論文可以說是意外成果。

例如李長之的長文《孔子與屈原》。這篇文章,將孔子與屈原並舉,認為倘與國外相比,孔子可比柏拉圖,而屈原可以「比但丁,歌德,莎士比亞而並駕齊驅。」在此文末尾,作者這樣高度評價:「孔子和屈原是中國精神史上最偉大的紀念像,是中國人倫之極峰。孔子代表我們民族的精神(Der Geist),屈原代表我們民族的心靈(Die Seele)!我們民族是幸福的。」

另一位長篇論文的作者是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著名詩人,學者梁宗岱。這篇為詩人節而寫的長文,以一種與許多學者不相同的「走內線」的方式,即基本不借助考證,作者生平事跡研究,完全以閱讀原作,並以產生的印象,來為屈原作品梳理探研,來把握屈原的內在精神世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犀利的文字,批評了學者陸侃如介紹屈原的著作。認為這類著作「至少十之七的篇幅專為繁征博引以證明某作家之存在與否,某些作品之真偽和先後,十之二則為所引的原作和一些不相關的詩句所占有;而直接和作品的藝術價值有關的不及十之一,——更無論揭發那些偉大作品的內在的,最深沉的意義了。」

這篇以極精美文字寫成的論文,由於研究方式別致,受到格外「關照」。被批評的陸侃如寫出火氣十足的反駁文章;李長之也在讚美此文的同時,評論它有時顯得「武斷和拘促」,「求美太過,顯得太不自然……」但不管怎麼說,梁宗岱的《屈原》一文,就在今天看來,除去探討方式給讀者啟示外,那竹苞松茂的如珠文字,仍熠熠生輝,可以給讀者心靈一片泛著波影的光彩之感。

抗日戰爭,是一個民族危難的非常時期。但是,這樣的非常情境卻能激發人非常的生命原動力。「端午節」,這個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這時又成為「詩人節」,成了聯合作家詩人,鼓舞國人鬥志的凝聚點。1941年的端午「詩人節」,在今天看去仍有煥發民族精神的燦爛之處。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記憶和發揚的。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1張

END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6張

策劃:陳曉燕 視訊制作:聊聊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7張

作者:楊建民

編輯:

鮑家樹 孫靖琪

文史e家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8張

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歷史 第9張

除了帶給您優質黔貨

更希望我們能帶您

去了解貴州深山裡的故事

敬請關註

博愛扶貧雲商城

那家網/蘇寧易購

黔貨出山,我們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