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翟曉潔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1張

一、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公元760年的一個春天,杜甫靜坐在成都浣花溪的草堂里,愜意地等著妻子在紙上畫棋局,耳邊響起幼子敲針做釣鉤的叮咚聲,眼前有燕子自在來去,水潭中佇立的鷗鳥嬉戲作伴。

這位已歷經無數坎坷崎嶇的詩人頓覺眼前的一切馨恬靜美,他提起筆寫下了這首《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那一年他已過47歲,盡管後面是已走過的不堪回首的艱辛,前方還鋪陳著許多未知的苦難。但此刻,僅僅此刻,能手握幸福的他對命運已經再無奢求。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那樣的時刻,希望某段時光永遠延續下去,有那個人的陪伴,再遠的路也是近的,再長的夜也是短的。只要這樣,這樣便好,別無他求。

怏怏大唐,有過太多燦如夏花的繁盛歲月,也有過無數驚濤駭浪的殘破時刻,但像而今這樣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的平淡相守卻是少有。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2張

18年前,30歲的杜甫在首陽山下陸渾山莊迎娶了弘農縣司農少卿楊怡的女兒楊氏,司農少卿相當於主管農業和財政的副部長。跟古代大多數平凡的女子一樣,楊氏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但她和古代大多數平凡的女子又不一樣,因為年輕時的杜甫雖然也曾家境優渥,但他這輩子只有這麼一位妻子,沒有妾侍。

元稹在妻子韋叢死後寫下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感動無數世人,卻偏偏感動不了自己,這邊妻子抔土未幹,那邊就和薛濤你儂我儂。蘇軾在妻子王弗過世十年後,寫下最美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可是難忘歸難忘,轉身依舊忙不迭地娶妻納妾。

人總有深情時,可是這樣的情深究竟能延續多久呢?在我看來,那些夾雜著煽情和臆斷的自飲自唱,都比不上杜甫的《江村》來的踏實。

愛到深處永不言愛,情到深處永不言情。承諾和懷念,又怎能比得上共處和陪伴。

寫《江村》時,他們攜手17載,楊氏不過37歲,也算不得老,但一聲略顯粗簡的「老妻」,就意味著杜甫許她一世執手不改、白首偕老。

楊氏不像李白的第四位夫人宗氏,留下過「千金買壁」的風流佳話;也不像李商隱的夫人馬氏才藝出眾,靠丈夫一首首纏綿悱惻的詩歌,立起了遺世芳華的形象,她的歷史形象很模糊、很單調、很簡略,但自從遇見杜甫之後,就注定要與詩人共擔苦難,一同經歷大唐的暴風驟雨。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3張

二、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如果不是因為那場著名的叛亂,杜甫的人生本不該有如此多的磨難。

安史之亂前夕,他剛得到一個小官職,看守兵甲器械,管理門禁鑰匙。盡管俸祿不高,但也不至於活得落魄。然而,兵器對付不了動亂,長安城門禁阻擋不了叛軍。安史之亂顛覆了這個王朝的榮光,唐玄宗攜貴妃倉皇逃往成都,鼎盛轉眼成雲煙。

安史之亂後,李亨在靈武即位,唐玄宗時代一夜之間就變成唐肅宗時代。杜甫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趕赴鳳翔行在,被授為左拾遺的官職。三個月後,他因上疏援救房琯而觸怒唐肅宗,先是被貶,後來又棄官遠走,從此永遠離開朝廷,開始了他人生中最顛沛流離的歲月。

他那篇著名的《羌村三首》就是在被放還鄜州羌村探家時所作。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傍晚,柴門上鳥雀嘰嘰喳喳地叫著。夕陽西沉的路上,迎來了詩人九死一生的千里歸行。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妻子以為他早已喪生於外,見到他活著回來喜極而泣。在風雨如晦的亂世,不死就該偷笑了。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鄰居們見詩人歸家,站滿牆頭探看他們一家團聚的情境。夜色之中,詩人與妻子秉燭相對,在燭光中相互辨認,以愛為最後依歸。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4張

尼采說過:「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向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也正是因為仕途坎坷難順,杜甫才有機會走向底層,窺探民間的疾苦。生命給了他無數張面孔,他最終選擇用疼痛的一張去觸摸。

世界頂級繁華走向衰落,必定要有一位頂級詩人為這段歷史留下見證。而歷史賜予他的使命便是,受盡世間之痛,遍覽凡間之苦,以自己的天賦詩才,記錄下專屬那個時代的風雲滄桑。

那樣的王朝猶如聳立如天的高樓,杜甫剛好經歷了國家由盛轉衰的過程,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安史之亂期間,他由洛陽回化州,就沿途所見所聞,寫下傳頌千載的「三吏三別」。以三個地名和三種狀態,描摹出人民所蒙遭的苦難和犧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天地無情,即便哭瞎雙眼,也擋不住戰爭的殘酷和人世的別離。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新婚不滿一日,新婦就要親自送丈夫奔赴生死莫測的戰場。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戰事紛亂,寒煙微涼。老無所依,白髮送黑發,淒涼到蓋棺。

不為權貴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

他對蒼生大地投註了極大的同情和關愛,那些荒涼的村落、貧寒的人家,他站在遠方入情地看著,眼神猶如雨天般遼遠而悲傷。他無錢無力,為了妻兒溫飽屈辱奔波,很難給予世人具體的幫忙,能給的只有簌簌滾燙的淚水和接連不斷的筆墨。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5張

他要用自己的體溫捂熱這個冰冷的世界,而在他的身後,幸而還有楊氏,用自己的溫暖呵護著他。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兵荒馬亂四處漂泊的日子里,全憑楊氏維系著這個窮苦的家,她對孩子的慈愛,如陽光溫淡,沁入詩人的心里。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紛紛。野樹歌還依,秋砧醒卻聞。

杜甫和詩朋酒友在花園里飲酒,妻子在河下洗衣。那石砧上傳來的捶洗聲,每一下都牽動著他的神經。

戰亂時他逃亡被擒,中秋之夜在長安的俘虜營里寫了一首《月夜》。那是他第一次描繪妻子的美麗,雖著素衣棉麻,卻有出塵之姿。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那一刻,他化身為妻子,獨立月夜下想念著遠方的丈夫。「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因為在思念太長,她如雲的發鬢被霧水浸濕,白玉般的玉臂變得冰寒。神來之筆,只用短短的十個字,就將嗅覺、視覺、觸覺全都調動了起來。

公元767年,杜甫寓居夔州。寫下《謁真諦寺禪師》:

蘭若山高處,煙霞嶂幾重。凍泉依細石,晴雪落長松。

問法看詩忘,觀身向酒慵。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他曾問法聽經,也想皈依證道,然而終究割捨不了妻子。若愛是羈絆,她就是他在這塵世間的,畫地為牢。

真正相愛的人,會把生活中的平淡變成習慣,變成刻在骨子里的不離不棄。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6張

三、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所有詩歌中,我最愛的一首。

第一次細讀這首詩,是在一個初冬的晌午,我窩在圖書館的某個角落。柔和的陽光從靜雅的落地玻璃穿斜進來,無數細密的埃塵在橘色的光亮下輾轉騰挪,像是一顆顆微妙的精靈,從嚴寒中綻放出隱謐的溫暖。然而這一切的溫暖,終於在他的詩句中被一點點地擊破。

而今的成都杜甫草堂已然翻新整齊,最初建成時不知該有多簡陋,那年被秋風所破的,正是這座位於浣花溪旁的草堂。中原動亂時,他們流寓到了成都,在朋友的接濟下蓋了茅屋,這才有了安身之所。然而八月的一場秋風呼號而過,他的家一夜難得安寧。

被人欺凌,只得暗自嘆息。風過雨打,家里處處浸濕。被衾稀疏薄透,孩子在睡夢里蹬裂。他自己則雨腳如麻,徹夜難過。可即便生活已經艱辛至此,他仍對所有被寒風摧折的人們許下最深刻的同情——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讀到這一句,我的眼眶頓時紅了。等看到編者說:「古代文人講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是杜甫卻做到了無論窮達皆兼濟天下。」我的眼淚就再也止不住了。

自己過得好,希望別人也過得好,甚至自己過得不好,也希望別人過得好,這樣懷抱佛心的詩人,不禁讓我驚嘆真善美的極限。他用煌煌之筆將苦化作善,將善變成了美。生命在這樣的救贖下,以偉大的姿態延伸。冰涼之後,心底終於有泛起了溫暖的感覺。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7張

那晚,他受著苦,陪同一起煎熬的,自然還有楊氏。有詩友跟我說,那晚楊氏聽著丈夫的吟嘆,應是滿心滿眼的驕傲,任風雨淒厲,她的心堅定不移。

我料他說的不錯,因為草堂初建時,鄙陋不已,杜甫哀嘆:「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簡簡單單的一個「同」字,就寫出了這對夫妻的同甘共苦、志同道合。

楊氏一共生養了八個孩子,幼子生下來不久,由於饑餓而夭折了。杜甫剛踏進家門,就聽到了她呼天搶地的哭聲:「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詩里只有心傷和自責,卻沒有來自她的怨懟和怪罪。

一生和丈夫在流亡中備受煎熬的楊氏,也有過歡愉的日子。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杜甫在四川梓洲聽聞唐軍收復了洛陽,接著又收復了河北,漂泊無定的一家人盼望早日回到洛陽故土,幾乎高興得瘋狂。「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這一生,她與他同喜同悲,他的生命因為她的陪伴,變得不那麼悲涼。

公元770年冬天,寒風刺骨,在由湖南潭州去往嶽陽的一條小船上,杜甫病入膏肓,他還想再給妻子寫點什麼,卻發現自己已經抬不起手臂了。

最終,全家在江邊一個叫小四村的地方靠岸,杜甫的生命也在這里停了岸。

細想起來,人世對杜甫真是極其殘酷冰冷。科舉時遇上奸相李林甫,為了向唐玄宗證明天下人才都已經被朝廷搜羅殆盡,搞了歷史上唯一一屆零錄取的科考,他很不幸地「被落榜」,斷送了前程;茅屋為秋風所破,南村群童欺他老無力,他無可奈何又無力抵抗。他的人生中,此般無奈至死不絕。可即便如此,他從來沒有怨恨過,只是把傷害輕輕推開,牢牢記住了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瞬間。

世界以痛吻他,他卻回報以歌。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8張

四、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曾寫過兩句絕望的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他和李白不同,李白少年成名,雖然仕途不得意,但唐玄宗為他降輦步迎、親手調羹,終究是風光過。而杜甫始終寂寂無聞,一直苦苦地自吟自嘆,生前少有讀者。

第一個關注杜甫的詩人是元稹。多年後,元稹不經意間翻讀杜詩,驚訝地發現,這遺留下的1450多首詩串聯起了一個時代的完整記錄。這些記錄里,有王朝盛興、亂世動蕩,有時代不公、百姓疾苦;有勝利後的狂喜,也有認真後的痛苦;有夫妻間的深情,也有老友重逢的感動。無事不可言,無事不可入。一篇篇跌宕開去,千匯萬狀、地負海涵、博大宏遠、真氣淋漓。

聽說這位可憐的詩人還沒有墓志銘,元稹滿懷深情地為他撰寫了《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第一次對杜甫及其現實主義作品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評價。文章還交代,楊氏49歲而終。從卒年推斷,應該是杜甫病故後,楊氏將丈夫的靈柩置厝在嶽州,然後帶著兒女們回到洛陽偃師陸渾山莊,不久便去世了。楊氏逝去40餘年後,夫妻終於合葬於故土。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9張

等到中國興起讀杜詩的風潮,已經是杜甫去世半個世紀之後。韓愈寫「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時距他離世過去了96年。然而,之後的一千多年里,中國詩壇上的傑出詩人,從唐代的元稹、劉禹錫、韓愈、李商隱,宋代的王安石、蘇軾、陸遊、辛棄疾,到金代的元好問、明代的陳子龍、清代的錢謙益,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受他影響的。所以莫礪鋒曾將杜甫比作浩蕩大江上的一座水閘,上遊所有的水匯聚到他那里,下遊所有的水來自他那里。

等到杜甫被尊為「詩聖」,已經是明朝的事了。但無論如何,歷史和文壇總算給了他一個公正的評價。「詩聖」之名,實至名歸。

曾有人問我,李白和杜甫,更喜歡誰?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杜甫。李白的詩能輕易地讀出瀟灑豁達,但杜甫的詩如果不對當時的歷史有所涉獵是讀不懂的。李白如天,以大鵬之志唱響生命的輕盈;杜甫如地,以仁者的情懷歌詠世間的沉重。不管怎樣,我還是更偏愛這份沉重和責任。

想想我們真是幸運,因為在我們的國度曾出現過杜甫這樣一位稀世偉大的詩人,而杜甫也算幸運,因為在無數黑暗的夜里,有楊氏做他破曉的光。他參透民間的苦難,她安撫他殷紅的傷痕。他用脈搏激蕩蕓蕓眾生,她用生命溫暖他的迷惘蒼涼。

而唯一遺憾的是,他們的故事,殘存的只有一個梗概,更多的細節,已經消散在了時光的縫隙里。

一生一世一雙人:活在詩聖詩中的女生楊氏 歷史 第10張

(杜甫)

【作者簡介】翟曉潔,湖北荊州人,武漢大學新聞系碩士研究生。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負責采編工作。已發表散文、詩歌、小說等一百多萬字。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的兒子曾紀澤如何?

你能理解庶出的賈探春的所作所為嗎?

《紅樓夢》里夏金桂為什麼會有恃無恐?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