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張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2張

<學堂百科>小知識、多看點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計白當黑

編輯:莉莉絲

《史記》中,秦國商鞅城南立木,以五十金的代價,取得了秦國百姓的信任。而《漢書》記載:「大將軍、票騎大出擊胡,賞賜五十萬金。」商鞅和漢武帝賞賜的都是黃金嗎?兩件不同的事,在相同的「金」上較起真來。

針對古籍中的金,人們早已議論紛紛。有人認為秦漢時期應該是指銅為金,有人認為西漢黃金並不是法定貨幣。實際上,這是對秦漢時期貨幣的誤解,只要從秦漢貨幣體系入手,就能抽絲剝繭,順藤摸瓜。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3張

上圖_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

此金非彼金

其實,先期時期指銅為金的現象確實存在。青銅具有熔點低、易加工的特點,是金屬冶煉史上最早出現的合金。夏商時期,人們能夠熟練運用青銅鑄造各類器物。由於新鑄的青銅器,呈現金黃色,民間故此將青銅稱為金。到了漢朝,鐵器的普及,促使銅從生產領域中退出。大量的銅被鑄造成貨幣,進入了貨幣流通領域,成為財富的象徵。

「指銅為金」必須要有器物作為證據。國家博物館收藏著西周早期青銅器「利簋」,高28公分,口徑22公分,重7.95千克,簋內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的銘文,意思是說武王伐紂,在歲星當空的日子占領朝歌,八天後,武王論功行賞,賜右史利銅、錫等貴金屬,右史利為紀念先祖檀公,製作了這件祭器。從銘文中,可以看出西周將青銅稱為金。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4張

上圖_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滅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銅器,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僅有物證是不夠,還需要強有力的書證。先秦時期,民間有「金三品」的說法,分別指金、銀、銅等三種貴金屬。《史記》有「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的記載。《漢書·食貨志》也明確指出:「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這為指銅為金,提供了佐證。

盡管確實有指銅為金的現象,不過先秦時期黃金以其價值高、產量少、耐腐蝕等特性,同樣受到了社會的認可。楚國盛產黃金,成為唯一以黃金作為流通貨幣的國家。楚國鑄造的「爰金」,是將一定量的黃金,鑄成印有文字標記的餅狀或版狀金屬,可以說「爰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黃金貨幣。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5張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6張

上圖_爰金,亦稱「金爰」、「印子金」、「餅金」、「金鈑」、「金餅」等,流通於戰國時的楚國。

金銅並存的流通體系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貨幣形制不一,價值各異,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六國。秦始皇下詔:「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其中包括廢止各國貨幣,建立起以黃金和銅為復本位貨幣制度。

《漢書》雲:「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為名,上幣。」並且統一鑄造發行銅錢,用於日常交易使用。在貨幣重量上,「黃金以鎰為名,為上幣;銅錢曰半兩,重如其文。」每一鎰黃金,重二十兩,「半兩」銅錢採用圓形方孔,但金銅之間的比價並未明確。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7張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8張

上圖_秦半兩

漢朝初興,繼承了秦朝以黃金與銅錢為主的幣制,只是將黃金的計量單位由鎰改斤。《史記·平準書》載:漢朝「黃金為一斤」。至於銅錢「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叫做榆莢錢,重三銖,同時,規定「較秦半兩錢重十二銖者,四錢當秦一錢而已。」黃金與銅錢的兌換率,為每斤黃金當錢一萬。

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漢武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祥瑞頻出,武帝大喜,下詔:「今更黃金為麟趾,以協瑞焉。」由此,西漢的黃金貨幣有了馬蹄金或麟趾金的固定形制。從一系列證據可以判斷,西漢黃金不是法定貨幣純屬誤解,與事實不符。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9張

上圖_麟趾金,漢代黃金鑄幣之一,用於賞賜效忠於皇室、有軍功的大臣

金銅流通 不盡相同

漢朝的黃金貨幣,底部刻有斤、兩、銖的重量標記。雖然黃金貨幣形狀相似,缺乏統一的標準,因地域、成色、大小等因素,交易時存在著諸多不便。在民間,人們根據實際情況,任意剪鑿、分散使用黃金貨幣,處於原始稱重計量的階段。

漢朝的銅錢也是法定貨幣,交易時計算銅幣的數量就能結算。盡管朝廷有金銅法定比價,人們還是要對黃金進行辯偽和鑒定成色。究其原因,黃金和銅作為衡量其他物品價值尺度的貨幣,前者計重,後者計數,兩者的流通方式不同。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0張

上圖_西漢五銖,西漢時期的古錢幣

本文開頭引用《漢書》的數據,數量巨大,價值高昂。漢朝府庫中明明有黃金儲備,古籍中卻只記銅錢,忽視黃金,這與黃金在實際流通中無法精確衡量物品的價值有關。漢朝的稅收、物價和財產統計均以銅錢為標尺,受此影響,在日常交易中,勢必形成銅錢衡量價值的趨勢。

黃金在價值尺度上的不足,並未影響它價高質輕的優勢。漢武帝初鑄馬蹄金和麟趾金時,明確提出這批黃金「因以班賜諸侯王。」海昏侯墓中清理了 478件金器,其中金餅385枚、大馬蹄金17枚、小馬蹄金31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版,總重量超過120公斤,此外,海昏侯墓出土了10餘噸、近200萬枚銅錢,占西漢中期年鑄幣量的1%。黃金和銅錢的同時出土,足以證明兩者在商品交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1張

上圖_海昏侯墓 出土的馬蹄金

賞賜萬金不可能是真金

澄清兩個誤解之後,問題來了,賞賜萬金真的是黃金嗎?商鞅徙木立信出自《史記·商君列傳》,文中商鞅承諾:「能徙者予五十金。」由此提供了兩條線索,既體現商鞅賞賜的內容,又寫明具體的數量。按照古籍中記敘的慣例,在春秋戰國時期,賞多少金通常是指黃金,賞多少斤金指的是銅。根據線索判斷,商鞅當時賞賜的就是黃金。

《漢書》中,衛青、霍去病因北擊匈奴有功,漢武帝賞賜兩人五十萬金。雖然黃金是漢朝的法定貨幣,不過按照漢制一斤等於250克計算,相當於12.5噸。西漢每年獲得的酌金約為400公斤,兩者存在巨大的數量差異。故此推斷,漢武帝賞賜的應該是銅錢。

唐朝以前,銅錢成為社會上流通的主要貨幣。皇帝賞賜若干金,就是單純的銅錢。自唐朝始,白銀異軍突起,逐漸成為黃金和銅錢之外第三種金屬貨幣,其價值介於黃金和銅錢之間。白銀的出現,使銅錢退出了賞賜序列。明清皇帝賞賜時,會特別註明金銀的數量,以免混淆,產生誤解。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2張

上圖_唐代鎏金銀釵

綜上所述,皇帝賞賜萬金,只是影視劇中的小說家言。文獻資料中的賞金,需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只有了解金、銀、銅三種貨幣在歷史中的興衰,才能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幫助人們撥開歷史的迷霧,探尋事實的真相。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3張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4張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5張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6張

古裝劇裡皇帝動不動就「賞賜萬金」,這裡的「金」是黃金嗎 歷史 第1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