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起底康熙收復臺灣的「八把密鑰」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是時候,起底康熙收復臺灣的「八把密鑰」了! 歷史 第1張

作者:陳二理

還在上中學時,「二理」在翻閱中國的歷史時,就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皇太極帶領八旗子弟入關一舉豪取中原,創立了大清皇朝,為何只被稱為「清太宗」,而他的孫子康熙被稱為「清聖祖」?歷史上那麼牛的李世民,也只是被奉為「唐太宗」?為何?不妨看看康熙是如何收復台灣的!

1歷史戰略線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一個8歲的孩子愛新覺羅•玄燁登基,成為了中華大地上的「男一號」,史稱這年為康熙元年。歷史就是這麼巧,這一年歷史上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里收回了台灣,使其成為了當今國人也在誇讚的民族英雄!

精彩的歷史從那年就開始精彩,8歲的孩子康熙正式出場了!可惜的是,這一年,鄭成功去世,其子鄭經繼位。要不然,一位是千古一帝,一位是文武雙全的英雄,歷史對決就會更精彩!

鄭經與其叔父鄭世襲為爭奪權力發生火並,政治上越來越走下坡路,台灣鄭氏集團內部矛盾重重。而清廷由於當時國內棘手問題很多,對台灣不能以武力壓服,也主要採取「招撫」政策。這樣,使得鄭氏集團暫時取得了一個喘息時機,得以在台灣維持一段時間的割據統治。

鄭成功病逝後不久,清廷即派人前往廈門招撫鄭經。其時,鄭經與其叔父鄭世襲火拼正烈,鄭經害怕清廷「指日加兵,內外受困」,因此,陽奉陰違,虛與應付,以「茍延歲月」。

康熙二年,鄭經得勢,則提出「請如琉球、朝鮮例,不登岸,不剔發易衣冠」。清廷當然不會答應,雙方仍成對峙局面。當年十月,清軍分三路攻廈門等地,清軍擊敗鄭軍,攻占了廈門。鄭經退守銅山。後鄭軍軍官眼看大勢已去,紛紛率兵降清,致使鄭軍在大陸沿海據點紛紛失守。

康熙三年(1664)清廷授福建提督水師總兵官施瑯為靖海將軍,令其統帥水師,前往征剿鄭經。施瑯率水師先後三次渡海,均因台風襲擊而未成功。

康熙六年(1667),清廷又派福建招撫總兵官孔元章先後兩次渡海招撫鄭經,但鄭經仍頑固地堅持所謂「朝鮮例」,招撫未成。

康熙七年(1668)初令施瑯來京師,商討進兵台灣的大計。施瑯到京師後,詳陳wuli統一台灣的意見,但因當時天下初定,沿海地區人心未穩,施瑯的意見未被采納。

不過,康熙帝意識到wuli統一台灣只是時間問題,因此盡管未采納施瑯的意見,但命其為內大臣,留在京師,以備應急之用。

康熙八年(1669),這一年,康熙已正式親政,又親頒諭旨,委派重臣,齎詔書前往招撫,無奈鄭經一意孤行,招撫未果。

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亂發生。耿精忠約鄭經為援,率軍西渡大陸。鄭經利用清廷忙於平服吳三桂、耿精忠叛亂之機,率軍攻占了閩、粵沿海的泉州、漳州、興化、潮州、惠州五府和閩西北的汀州、邵武兩府。這些地方除潮州,惠州原屬廣東的尚之信藩地外,其餘均屬靖南王耿精忠的藩地。因此,鄭、耿為爭奪地盤髮生衝突。(格局就是那麼小,豈能不敗!)

康熙十五年(1676),清廷派軍隊入閩,由於耿精忠又反水降清,與清廷聯合攻鄭經,鄭經孤軍不支,只好退守金、廈。清軍因吳三桂叛亂尚未平息,無力渡海,所以仍採取招降政策。這樣,清軍與鄭經仍成對峙局面。其後,清廷派康親王傑書、福建總督姚啟聖極力招撫鄭經。盡管鄭經一再拒絕招撫,但其部屬兵丁卻「至者如歸」!(叛變,豬隊友!)

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至十一月,投向清軍的鄭軍部屬軍官就有1237 員,兵丁11639 名。

康熙十八年(1679)初,鄭經的五鎮大將廖琠、黃靖、賴祖、金福、廖興及副總兵何遜等各帶所部官兵來歸,其中文武官員374 員,士兵12124 名。在這種情況下,鄭經被迫收縮防務,主要兵力撤回台灣,而留守金、廈的官兵眼看大勢已去,紛紛降清。

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金門、廈門即為清軍所占。這一年年底,清朝平定了三藩之亂,除台灣以外的全國大陸基本統一,台灣繼續孤懸海外,不利於多民族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的鞏固和統一,統一台灣勢在必行。(終於輪到放手收shi台灣了!)

康熙二十年(1681),鄭經暴死,其長子鄭克■(所查的資料,都用個亂七八糟的符號代替,可能這個字忒難寫了!)繼位。不久,鄭經部將馮錫范等殺鄭克■,年僅十二歲的次子鄭克塽即位,襲延平王,仍奉南明為正統。

此時,台灣鄭氏集團內部發生長幼爭立的內訌,政治日趨腐敗,內部分崩離析。加之,隨著全國大陸的統一,「反清復明」的口號已經失去其號召力,大陸士兵紛紛思歸,鄭氏集團內部人心惶惶,繼續割據的局面已經很難維持。

但清廷內部在是否wu力統一台灣問題上頗有分歧。朝廷一部分大臣認為,天下初定,「凡事不宜開端,當以清靜為主」主張緩征台灣。福建地方的水師提督萬正色也上奏認為「台灣斷不可取」。福建海防長官寧海將軍喇哈達等也持反對態度。許多朝中大臣「鹹謂海洋險遠,風濤莫測,長驅制勝,難計萬全」,力主放棄武力征討。

一部分朝廷大臣還對康熙帝重用鄭氏集團降將施瑯不滿,認為如果派施瑯出征,「去必叛」。內閣大學士李光地、福建總督姚啟聖、福建巡撫吳興祚等力主乘機攻取台灣。

康熙帝在經過一段猶豫之後,最後下決心gong取台灣,以「底定海疆」,做到其一統海內的宏圖。這一年六月,康熙發布詔令:「鄭錦(經)既伏冥誅,賊中必乖離擾亂,宜乘機規定澎湖、台灣。」並令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提督諾邁、萬正色等,與將軍喇哈達、侍郎吳努春「同心合志,將綠旗舟師分領前進,務期剿撫並用,底定海疆,毋誤事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清軍一舉gong台!台灣正式被康熙搞定!

二十年,過如煙雲,勝利祭塔下是刀光劍影!

二十載,如風拂面,史書勾畫里是心計智鬥!

2 刀劍戰術線

「靖海將軍」施瑯到福建後,迅速組織起一支由原鄭氏降兵及福建新練水師為主的水軍,這支軍隊既熟悉海情,又有多年海上作戰經驗,同時又配備有精良大炮的高大堅固、行駛迅捷的戰船,只待選擇戰機,準備渡海作戰。

台灣海峽盡管寬只二三百里,但風險浪惡,氣候變化無常,渡海作戰仍有不少困難。施瑯充分可能到各方面的困難,並從困難條件出發制定作戰方案:

第一,以攻取澎湖作為第一個戰略目標,先取澎湖「以扼其吭」。既可作為清軍可進可退的基地,又可控制制海權,封鎖鄭軍的通道。

第二,選擇西南風始發季節作為渡海進兵的戰機。一改過去東北風盛行時渡海的傳統打法。這樣既能出其不意,又使水軍能拋泊海上,選擇準確的進攻機會。

第三,兵分三路,東西兩翼配合,集中優勢兵力於中路,與敵軍主力決戰。

刀光劍影開始了……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六月十四日,施瑯率領戰船300 餘艘,水師2 萬餘人,仍自銅山出洋。

六月十五日上午,戰船即陸續到達澎湖海外!各戰艦的風帆上均書寫主將姓名,有便於指揮聯絡。

這時候,鄭軍在偵得清軍將以澎湖為第一個戰略目標後,即派能攻善守的大將劉國軒率精兵2 萬餘名,大小船艦200 餘艘,並「緣岸築短牆,置腰銃環20餘里的壁壘」,固守澎湖。

將士和戰船,鄭軍與清軍旗鼓相當!

六月二十二日,清軍強攻澎湖本島,施瑯將水師兵分三路,以總兵陳蟒和董義為左右翼,各率戰艦五十艘,分別進攻雞籠嶼和牛心灣,以作牽制;施瑯自率戰艦百餘艘為中路直攻娘媽宮(今澎湖本島西北角)。

六月二十三日,清軍繼續奮勇大戰,擊毀鄭軍戰艦一百九十艘,殲滅鄭軍主力一萬二千餘人,迫使鄭軍四千二百餘人投降。

六月二十四日,鄭軍主帥劉國軒見大勢已去,狼狽的只帶剩下戰船二三十艘,殘軍數百人,狼狽逃回台灣本島(有生力量,徹底剿除!已到喊破喉嚨也無力回天!驚訝的是,一場攻台大戰,竟然在外圍的澎湖就解決了!台灣島上的老百姓真是得感謝免遭刀光血災!)。

六月二十八日,台灣內部震動,權臣劉國軒力主投降,鄭集團基本達成這個意見。

七月三日,台海大捷,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紫禁城,康熙大悅,並乘勝降旨招降。

七月十五日,台灣地方當局派人獻上地圖名冊和投降書。澎湖為台灣門戶,一旦失守,台灣即失去了屏障。施瑯派員到台灣勸降,聯絡劉國軒。劉國軒見大勢已去,於是派兵監視鄭氏統治集團,鄭克塽、馮錫范只得上表求降。(投降,不打痛他,哪來的投降?!)

八月十三日,施瑯率清軍登陸台灣島。由於鄭氏集團政治腐敗,所以清廷統一台灣得到台灣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清軍至台灣時「百姓壺漿相繼於路,海兵皆預制清朝旗號以迎王師」。(看來,台灣人民是迫切希望國家統一的!)

3 不能省掉的治理線

怎麼治台?(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也是重點!)

這,對康熙而言,也是個新鮮事物!清廷盡管gong取了台灣,但在台灣問題的處理上朝野之間意見分歧,康熙帝亦處於動搖猶豫之中。

朝廷和閩浙地方的不少官員主張放棄台灣,守澎湖。施瑯力排眾議,主張堅守台灣。他認為台灣是「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在國防上有重要戰略意義,而且「野沃土膏,物產利溥」,經濟上亦大有開發的前途。

特別是他很有遠見地意識到若棄而不守,西方殖民主義者必利用台灣,「竊窺邊場,逼近門庭,乃種禍後來,沿海諸省斷難晏然」,遺患後世。

因此從這個角度施瑯認為台灣「即為不毛荒壤,必借內地挽轉運輸,亦斷斷乎其不可棄」。(沒想到,施瑯不僅能打,而且還有這番戰略遠見!嗚呼哉,今日之施瑯在哪里?!)

施瑯懇切陳辭,闡述利害,得到大學士李蔚、工部侍郎蘇拜、都察院左禦史趙麟等人的讚同和支持,於是康熙帝始決定堅守台灣,在台灣設台灣府,下轄台灣、諸羅、鳳山三縣,隸屬福建省。台灣、廈門合派一道官管轄

並派兵8000 人駐防,設總兵一員,副將二員,澎湖亦派副將一員統兵2000 人駐防。(這是重點!)

歷史已被正式改寫,台灣重新統一於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轄!

遺憾的是,康熙的子孫們,沒能守住這份基業!

如能再借康熙500年呢?……

4 康熙的密鑰呢?

密鑰1

所謂的戰略窗口期,是擠出來的!所謂的戰略機遇期是打出來的!

滿清初入中原,各地反清復明連續不斷,三藩作亂,西北的準噶爾,北面的蒙古貴族,華夏大地百廢待舉,但從上面可以看出,康熙元年開始,清廷就一刻也沒停過要拿下台灣,才有了最後輕鬆就上了島!

毛主席1950年出兵朝鮮,何嘗也不是打出了戰略機遇期!

等,靠等,能等到所謂的戰略窗口期嗎?!……

密鑰2

ruo台,不停地ruo台,到最後即使是收拾一只病怏怏的老虎,也不是什麼難事!

自康熙元年開始,就開始切斷台灣與大陸的經貿往來,吃的喝的用的,還有金子銀子,台灣島內自我造血功能太弱,沒有了大陸的「輸血」,他折騰不起,折騰不久!

這就帶來了一個思考,到底未來是一個發展向上,實力強勁的台灣好統一呢,還是一個弱弱的台灣好統一呢?!……

密鑰3

只爭朝夕!一萬年太久!

二十年,康熙拿下了台灣!鄭氏集團也是大陸過去的子民,旗下將士都思鄉,都還想著老家的父母妻兒,所以清軍與鄭軍一開打,很多將士就投降!

如果是再過幾十年收台,過去的人,就是他們的後人為保護家園而戰,保家之戰,就會變成不能小視的苦戰!

康熙恰到好處地花了二十年幹成了件大事!盡管他再想活五百年,但他只捨得陪台玩二十年!

而今,讓大家最惱火的,就是台灣島上出現了年輕一代的天然「獨」!

這就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時間優勢雖然在大陸,但拖長拖久了後呢?!……

密鑰4

luan台,必須luan台!

延平王鄭經與其叔父鄭世襲爭台灣「男一號」,一開始就耗了不少資源,隨之帶過去的官場鬥爭,各派勢力互相鬥,主戰的主降的主跑的,都有!

加之康熙這邊,加之招撫和打擊並舉,分化與打壓並施,偷偷跑回大陸的給予重獎,回去帶人回來的就獎得更多了!

如此之下,台灣朝局一直亂糟糟的!何能聚力抗統呢?!

這也帶來一個現實思考,到底未來的台灣,是國民黨與民進黨鬥來鬥去,鬥個你死我活好,還是讓哪一個黨做大好呢?

國民黨做大了,會和我們談統嗎?

當然,要是能放出大招,能讓2300萬台灣同胞都成為統派,最好不過!

而這,顯然不能……

密鑰5

蛇打七寸,拔掉武裝的牙齒,即使是老虎也不敢囂張了!

從上面二十年看,康熙一直非常重視剿除鄭氏集團的有生力量!一年幹掉鄭氏集團幾百將士,再勸降幾百將士,鄭氏集團可以上戰場的就少越來越少了,能戰敢打的就一年年更少了!

積小戰為大勝,在消耗對方資源的悄無聲息中,把自己搞得強強的,把對方搞得弱弱的!真開搞時,對方已經基本趴下了!

特別是澎湖一戰,在台灣外圍,就殲滅了台灣的主力,才免除了,清軍上島後的近身搏肉戰,真是為台灣人民積了福德!

平津戰役一打完,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用得也是這一招!

密鑰6

用好人是關鍵!亮點是康熙的大格局大胸懷大夢想折服了一大批願以畢生完成台灣統一的人才,甚至是怪才!

按部就班,按頭點卯,康熙能gao定台灣嗎?絕無可能!

康熙gao定台灣,關鍵用好了3個人!

姚啟聖,是個怪才!臭書生氣,恃才傲物,脾氣臭得很,性格死硬得很!康熙,就有這個本事能降服他!其實就一句話,「朕,除了一樣東西,你不可要,其他的你都可以拿走,那就是朕的女人!」姚啟聖聽了,一下子就被康熙折服了!豈能,不用心拿台,盡管他身上毛病不少!但把對的人用在對的地方用在對的時候,就足以!

施瑯,是從台灣那邊投誠跑過來的,而且中間叛變過一次,又跑回去了,後來,又投誠跑過來了!也許沒有幾個人敢再用他了,得首先考慮他的忠誠呀!水師被他掌控,他擁兵自重怎麼辦?他反水,怎麼辦?但是,康熙就是用他的胸懷,折服了他!大家不是都懷疑他的忠誠嗎?康熙,反而讓施瑯節制一切對台事物!!!施瑯,豈能不落淚,豈能不拼了幹!

李光地,屬於學而優則仕的典型代表,學生,書生,是有追求的!康熙,用要做千古一帝的大事業夢想,折服了他!因為,人生能碰到這樣的主,是多麼幸運,豈能不加油幹呢?!

密鑰7

戰略上敢打,戰術上會打!

打不打得贏,並不靠人多!

澎湖海戰,本應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苦戰!2萬人對2萬人,200多艘戰船對200多艘戰船,何況清軍水師是遠離大本營,長途奔襲,而鄭氏水師是以逸待勞,占據防守地理優勢!

但結果,清廷的水師大勝,鄭氏集團的水師幾乎全軍覆滅!為什麼?

敢打!怕前怕後,瞻前顧後,等到什麼時候,才是實力占據絕對優勢呢?在「嗷嗷叫」的氣勢面前,人頭能算什麼呢?!

會打!從上面施瑯的進攻布局和用兵調遣來看,清廷不僅贏了戰略,而且水師贏了戰術!

淮海戰場上的粟裕,60萬對80萬,硬生生地吃掉了對方,也是給世人呈現了同樣的精彩!

密鑰8

絕不給自己背上只收台不治台帶來的包袱!

拿下台後,不少人建議qi台!這麼塊沒用的地方,花錢花人去料理他,不合算!

康熙,眼光是長遠的!

在台灣設府置縣,正式行使父母官的行政權!

剃發改服,說白了,就是按照大陸的來,按照中央的來,按照習俗傳統來!歸化,同化,而已,必須的!沒了這些,從娘胎里出來的年輕一代,還獨個「雞毛」!

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在台灣置兵8000,在澎湖置兵2000!有了這,更加獨個「雞毛」!

也許康熙在告訴後人,統一台灣又不留歷史後遺症,就得靠武tong!

——我愛台灣,但我好喜歡康熙!!!

-END –

近期熱文:


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到底捨得下多大成本?

未來美國出賣香港的N種可能

親自下場來撕?看美通過涉港法案背後圖謀

注意!有人已把戰爭當成「投資」!

土耳其如何用美戰機測試S-400?

美防長稱不能允許中國操縱南海準則

警惕港亂背後的金融戰爭

誰在動搖哈薩克斯坦的根基?

  • 華 語 智 庫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和 深 度 分析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關 註 我 們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