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目前,網約車類的應用界面當中,地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件,因為在約車過程中,用戶需要借助它來定位上車地點,查看行車路線,看看是否按照正確的路線運行。
作為網約車行業的先行者,Uber 2010年在舊金山首次、正式地推出了網約車服務,借助良好的 GPS 服務和細致入微的 UI 交互,在網約車領域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如今他們的服務已經遍及全球。但是,在世界範圍內依然有很多地方,服務雖然覆蓋到了,但是體驗上非常令人崩潰。
這一情況是 Uber 團隊將服務擴展到東南亞、拉美以及中東的時候發現的。
「隨著我們進入這些市場,我們的APP和服務遭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情況」Uber 的印度產品負責人 Shirish Andhare 在談及這個問題的時候,這麼回復道。在今天,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的網路基礎設施大都已經比較完善了,而 Uber 的產品設計很大程度上是在這個前提進行設計和開發的。如果網路不夠快,GPS 不夠準確,手機的存儲容量非常有限,那麼像 Uber 這樣複雜的 APP 所呈現的體驗,令人崩潰就不難理解了。
Andhare 所帶領的團隊主要駐紮在印度,他們發現,在 Android 手機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家和地區,用戶約車失敗率通常會非常高。為了搞清楚具體的原因,他們團隊前往極具代表性的幾個印度和拉美城市,與用戶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了一下他們使用 Uber 的問題。通過這樣的用戶調研,他們搜集回來的見解,最終促成了 Uber Lite 這款 APP 的改版。在 2018 年夏季,這款 APP 在印度作為試點推出,而今年,這款新的 Uber Lite 在全世界 30 多個不同的國家相繼推出,涵蓋了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阿拉伯語的版本。從2018年到現在,Uber Lite 的下載量增加了 300%。
展開全文
對於一個在全球擴張過程中碰到各種問題的公司而言,這是一個關於成功的故事。在此之前,Uber 沒少面臨當地的網約車服務的競爭,在很多時候 Uber 只能選擇屈服。2016年,Uber 在中國遭受了激烈的競爭,隨後被競爭對手收購了中國本土的業務。2017年在俄羅斯,2018年在東南亞,也均是如此。今年早些時候,Uber 以 31 億美元在中東收購了它的競爭對手 Careem,不過在其他的市場,監管環境越來越嚴格,Uber 能做的事情其實非常有限。比如丹麥的規則就非常的嚴格,這導致 Uber 在當地直接關閉了。
Uber Lite 旨在解決 Uber 在國際範圍內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為乘客提供更為方便的約車服務。通過與客戶的溝通,Uber 團隊意識到這些國家基本都是 Android 手機所主導,大多並非西方國家。以印度為例,當地所用的手機配置非常低,在設計上就不是用來運行諸如 Uber 這樣的大型綜合性的 APP。互聯網基礎設施並不完善,基站和 GPS 都不太靠譜,而絕大多數的用戶都不是精通技術的那種,而且文本在低分辨率的螢幕上常常難以辨認。
「我們發現,盡管用戶有意選用 Uber,但是從性能上來說,Uber 本身並非最佳的選擇,」Andhare說:「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他們所面臨的網路狀況和硬件條件並不如舊金山這邊完善。我們常常開玩笑,雖然如今 4G 網路的普及率很高,但是在這些地方 4G 網路用起來和 2G 網路一個感覺。接近三分之一的用戶和車主都在這樣的網路環境下使用我們的服務,每次使用都會有無數個瞬間想把它給卸載了,因為這種飄忽不定的體驗確實令人沮喪。」
對於主管 Uber Lite 的產品設計和流程的負責人 Sri Jalasutram 來說,整個產品設計當中,最重要的決定是完全放棄了 Uber 中原有的地圖控件。關於這個決定,是來自於一名來自巴西名為 Maria 的用戶。Maria 在巴西經營著自己的公司,並且是 Watsapp 和 Gmail 的重度用戶,但是在和 Jalasutram 聊天的時候提到,她對於 Uber 的應用相當的困惑。正是因為飄忽不定的地圖體驗,導致她每次想要叫車的時候的,都需要向她的女兒求助。
Jalasutram 說:「當她打開 APP 的時候,她需要弄清楚自己在哪里,選取最合理的位置,而這個需要借助 GPS 定位,並且選取上車位置。但是她所使用的手機是一款低端的 Android 設備,GPS 晶片在複雜的網路狀況下定位並不精準,標識她位置的小藍點會來回跳動。」而地址搜尋對於她而言也幫助不大,因為對她來說,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地標建築來給自己進行定位,而不是通用的地址。
「我們意識到,我們原本基於地圖來構建 APP 的方法,在這個項目上,並沒有幫助。」Jalasutram 說道。「地圖上有太多的信息,但是她其實對於這些信息一點都不關心,她只關心她能不能打到車,除此之外,都不重要。」
因此, Jalasutram 決定完全放棄實時地圖模塊。而替代地圖定位的,是通過查詢位置來進行定位,而不是單純地依靠 GPS。Uber Lite 的首屏的上半部分是藍色,下半部分是白色的,上面用超大的字體寫著「選擇你的上車地點」(Select your pickup point)。點擊之後,會彈出一個包含你常去地點的地標列表,比如醫院、火車站、公車站、機場和商場,去這樣的地方的時候,用戶壓根不需要打字,直接選擇即可。
替代原本實時地圖模塊的,是明亮的色塊和高對比度的文字,這樣的設計讓用戶的低質量的螢幕在明亮的陽光下也能具備良好的可讀性。Jalasutram 說:「當你使用 Uber Lite 的時候,你會看到大面積的藍色,這會給你舒適和自然的感覺。在叫車的時候,如果你匹配上了司機,整個螢幕就會變成綠色。用戶都能理解綠色,在這個 APP 當中,這代表著你叫上車了。這些更具有確定性的設計,能讓用戶更加有信心使用。」
從團隊的測試結果來看,整體結果是積極的。「至少沒有人想念之前的實時地圖,」Jalasutram 說道:「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為什麼之前的地圖沒了。」
團隊所面臨的另外一個挑戰,產品的可供性設計。在此之前,Uber 當中很多選項可以通過橫向滑動來顯示和調用。可是當他們同用戶進行溝通和觀察的時候,發現Uber Lite 用戶在與人溝通的時候經常會討論「如何更便宜地打車」,其實他們只需要橫向滑動就能獲得。Uber 團隊這個時候才知道許多用戶並不習慣也不知道橫向滑動的效果。
因此, Uber Lite 的設計團隊將所有的可供選擇的打車選項設置成為垂直式的布局,最便宜的選項被置頂了,價格由低到高。這一變化非常重要,這件事情警醒了 Uber 團隊,讓他們針對 Uber 主APP 也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
自從推出 Uber Lite 以來,Andhare 注意到 Uber Lite 用戶在選擇實惠選項的比例,比 Uber 用戶多出一倍。「我們注意到手機價格和可供性之間存在某種相關性。」他說道。
Andhare 的團隊已經在借助這些數據來重新規劃產品和服務。這件事情為 Uber Bus 的設計提供了依據,目前這款應用正在開羅進行測試。Uber Bus 的運作機制類似於公共汽車,定期定點接送大批的乘客。Andhare 認為,這種策略能夠為那些對公共交通有所期望的用戶帶來更加經濟的體驗和選項。
Uber Bus 的 APP 是完全基於 Uber Lite 平台來構建的,絕大多數的設計是繼承下來的,包括配色和無實時地圖。Andhare 表示,推出 Uber Bus 的團隊只花費了大約 Uber Lite 五分之一的時間,就上線了這款 APP,就是因為它是在 Lite 的基礎上搭建起來的。「去年 Uber Lite 的推出讓我們在新興市場上擁有了獨特的體驗,開拓市場的速度極為驚人。」Andhare 說道。
重新設計這款 APP 的另外一個目標則更加純粹,也更加技術:通過剝離非核心的組件,將整個應用縮減到只有 5M(正常版本是 40M)。這意味著要刪除幾乎任何不必要的代碼和元素,Andhare 將這個過程戲稱為「Uber Lite 健身減脂」的過程。開發者會仔細衡量每一個代碼片段是不是值得留下來,他們會將用戶正常的多個操作和過程重新整合併打包成為單個的流程和環節,然後捆綁到一起,以減少對於網路數據的調用,而不是創建更多的數據交換。Andhare 說,單就這個環節的優化,就將原本的數據交換的密集度縮減到原本的 1/20 。
有些設計元素在這個「減脂」過程中沒有留存下來,比如字體至少占用了200k。「在有些應用當中,字體所占用的空間其實無傷大雅,」Andhare說道:「但是在我們的產品當中,沒一個比特都需要重新衡量。我們重新和品牌設計團隊進行了協商,我們最終將字體去掉了,並且讓 APP 調用 Android 的原生字體。」這就意味著整個團隊,完全沒有必要在字體上花費任何寶貴的存儲空間。最終能夠讓 Uber Lite 在保留幾乎全部功能的前提下,容量縮減了 80%,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當然,為遍布全世界橫跨幾大洲數十億用戶構建 APP,有的時候很難兼顧到全部的文化差異。但是我們也盡量去適應這一點,特別是考慮到如今的社交和溝通的模式。Jalasutram 說,印度的用戶總會立刻打電話給他的司機,並且告知對方他在哪里,但是巴西和薩爾瓦多的用戶則相反,他們不喜歡直接打電話,而更喜歡簡訊。Uber 的團隊試圖在 APP 中兼容所有的這些微妙的差異。「根據 Uber Lite 的推出地點,當地的團隊和用戶都可以靈活地選擇他們所喜歡的文化特徵,」他說:「如果你想發簡訊,Lite 中你可以選擇發簡訊。」
構建 Uber Lite 的過程,是放棄「假設用戶如何使用產品」而選擇直接詢問用戶之後,所獲得的成果。Andhare 說,文化差異將會繼續為 Uber 後續的產品提供決策參考信息。「在世界不同的地區,不方便這個概念本身可能會非常不一樣。」他說:「當我們在矽谷覺得不舒適的一些設計和構想,可能對於印度的人民而言是一種求之不得的體驗。他們重視約車的確定性,並且為了追求這個層面上的舒適的時候,他們可能會主動處理一些我們認為不舒適的一些事情,而我們也正在試圖解決這樣的問題。」
原文鏈接: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375845/how-uber-quietly-redesigned-its-interface-for-the-rest-of-the-world
譯文鏈接:
https://www.uisdc.com/uber-lite-redesign
作者:Katharine Schwab
譯者:陳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