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摘要:現在每個人都能上網了,假如對信息和內容的獲取能力有高低之分,今天互聯網用戶作為一個整體,對信息和內容的需求水準下降,也是合理的。對於以前沒有條件獲取更多信息和內容的人來說,哪怕今天的獲取能力也相對還是較低,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Photo by Tim Gouw on Unsplash,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貓窩(junyu-_-) ,作者:王俊煜,輕芒CEO。
作者註:這兩周上班的時候都在忙著畫產品,每天泡在 OmniGraffle、Adobe XD 和 Sketch 里面抓頭髮。我也還是希望在一個比較開放的狀態下來完成新版本的設計工作。最近這兩天,開始給一些創作者講接下來想發布的版本,沒有時間做幻燈片,就直接開著 Adobe XD 來講。一邊講,一邊改。我可能實在是太喜歡設計師這個職業了。還好頭髮很多。
最近當然也還是持續關心一國兩制的前途問題,像昨天晚上也是一邊畫稿子,一邊開著 Now 新聞台的直播在看。我從來沒有那麼深刻地體會到「不要和朋友聊政治」,這可能是近年來感受上最為 divisive 的一個話題了。對同一個議題有不同的看法很好理解;但我感到困擾的是,是什麼讓這件事情的不同觀點變得完全無法溝通?不僅僅是審查因素。
但這兩周忙著畫東西,很多其它的工作也還拖欠著,也沒有很多時間來思考。兩周前點評過曹政老師的 《搜尋已死,誰來燒紙》 ,可能和這個議題也有些關係。
我在下面整理成了完整的文字:
搜尋引擎的確是改變人類知識獲取能力的一場革命。因此, 傳統中文搜尋引擎的「衰落」,看起來就像是歷史在開悲傷的倒車。
我覺得這里首先有一個心態,像我們這樣上網、從業有一定年份的人,有時候不免會懷念起互聯網「剛剛開始」時的時光,比如二十年前……然後會覺得今天的一切為什麼會這麼糟糕。 但互聯網真的變糟了嗎?
我的理論是, 人們消費信息和內容的水準可能並沒有下降,只是互聯網更接近真實世界了。
如果我們心平氣和地來想這個問題,「主動尋找信息」,本來也只是在人類消費信息和內容的諸多形式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而 以「搜尋框」為代表的傳統搜尋引擎,又只能滿足一小部分的「主動尋找信息」的場景。
我們今天看到的「投喂」形態,它只是另外一種獲取信息的形式。
移動互聯網真正意義上普及了互聯網。2010 年的 CNNIC 報告中,中國「網民」數量 4.6 億,日均上網 2.6 小時。今年的 CNNIC 報告,「網民」數量已經到了 8.3 億,而手機幾乎醒著的時間都在線…… 互聯網更接近真實世界了,就會更反應真實世界中人們對信息的需求。
以前,互聯網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你可能只有想起來要去「找」什麼東西,才會打開電腦去上網; 今天,你有更多的無聊時間需要通過互聯網「告訴你點什麼」來度過。 傳統搜尋引擎滿足的那一小部分「找」東西的需求,哪怕實際上還在增長,它在互聯網的使用場景中占的比例也會越來越低。
再換個角度來說,以前上網的人較少,也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好的一群人;現在每個人都能上網了,假如對信息和內容的獲取能力有高低之分,今天互聯網用戶作為一個整體,對信息和內容的需求水準下降,也是合理的。
今天,專業人員當然仍然可以通過搜尋去尋找,只是被淹沒在更多的人群中,更難被看見了。 對於以前沒有條件獲取更多信息和內容的人來說,哪怕今天的獲取能力也相對還是較低,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互聯網的「去精英化」是有益的、合理的,只是它造成了開歷史倒車的錯覺。
不合理的是什麼? 互聯網公司只看到了整體的「下沉」,而忽視了對更高質量的信息和內容的需求仍然存在,也忽略了對這些需求的服務 ,這不是合理的。 商業社會並不意味著要迎合最廣泛的用戶才能賺錢 ,至少這個星球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Apple 就不是這麼做的。選擇點擊率和傳閱率、選擇「下沉」,是我們的慣性,但並沒有人規定一定要這麼做。
相當多的從業者沒有理解 有一部分人對主動獲取信息的需要,對信息的準確性、客觀性和品質感的需要 。他們正是一群被「下沉時代」裹挾,只能看見最廣泛的大眾、在意點擊率等等短期指標的從業者。但你如果非要說這有什麼罪過,這是甘於平庸的罪過,甘於去迎合大多數人——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需求的平庸。這並不是一個對價值觀的評價,是對業務能力的評價。
事實上我想我的大部分觀點和曹政老師是一致的。只是閱讀原文有一種感受,似乎作為一個信息消費者的個體,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只能任由擺布,看著它的沉淪。
不是這樣的。
我想,首先還是要更準確地歸因。不要將所有的原因都歸咎於外部因素,既不是將鍋甩給百度,也不是甩給巨頭們,更不是歸咎於所謂的中國特色—— 信息孤島化並不是中國互聯網的獨有特徵,Google 也面對一樣的問題;「投喂」也不是中國互聯網的獨有特徵,Google 的移動版首頁,最近也隨百度後塵,改成了「信息流」。 這些不是為了悲觀地表示「國外也很糟」,而只有準確理解其中的合理性,才能有建設性;理解「為什麼」,才有機會做出有效的改變。
如果要更悲觀一點—— 任何一個時代,接受投喂的人都是大多數。會向上看、會選擇自己要往哪里去的人,始終都是少數。 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這樣的,這和工具、媒介無關。看電視,就是接受投喂;只看官方電視台的七點鐘的新聞節目,也是接受投喂……你看,這件事情幾十年、幾百年來其實都沒有什麼變化。
但在哪怕在非常黑暗的年代,也仍然有許多獨立思考的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今天,遠遠沒有到那樣的年代。只要你想去獲取更好的內容和信息,始終有無數的管道可以讓你這麼去做。這並不受巨頭們的行為的影響。
哪怕那個中文搜尋引擎死了。
還是一樣,不是為了悲觀而悲觀,而是只有你理解現實、理解現實殘酷的合理性,你才有機會做出改變。如果認為決定因素在外部,那才是真正的無力。而事實上, 哪怕你失去了所有,唯一能控制的最後一個東西,恐怕就是你的大腦了。
內容生態的形態是由每一個人決定的。所以我覺得,也沒有什麼要抱怨的。如果你是一個有這樣追求的人,不要灰心,不要放棄,不要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痛苦,那就好了。 繼續堅持,鼓勵那些你認為好的內容,向身邊的人推薦。
這樣子一點一點,好的內容和信息才會得到傳播,落地生根,給我們的將來留下一個更好一點點的生態。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貓窩(junyu-_-) ,作者:王俊煜,輕芒CEO。
>搜尋一直都沒有死